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實習記者 龔阿元 記者 王培楠 通訊員 趙志巨集 王子兵.
30歲出頭的男患者入院時,心臟已經停止跳動3小時,醫院下發了危重病通知書,但西部戰區總醫院重症監護醫學科主任李福祥不甘放棄,迅速帶領ECMO(心肺輔助)團隊成員緊急進行心肺輔助**。
ECMO執行後,出現了“心暴”......男人的心
三個小時前,與愛人一起從海南前往四川的王先生突然休克,暈倒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景區,昏迷不醒。
西戰區總醫院急診科接受急救**,10分鐘後,救護車趕到現場。 回院途中,主治醫師劉文軍馬不停蹄地為患者進行心肺復甦,患者被送入重症監護室重症監護病房後,汗流浹背,癱坐在地上。
重症監護室的醫生每天都在與死亡搏鬥。 “李福祥說。 醫生在床邊觀察男性患者的生命體徵,進行多次電除顫,並植入動靜脈管。
最後,3小時後,患者的心律恢復到竇性。 團隊懸吊的心臟沒有落下,ECMO執行了122小時,患者的心臟功能才基本恢復。 然而,重症監護室的醫務人員遇到了更多的困難:穿刺部位出血、抗凝不足、消化道出血、傷口不癒合等併發症。 他們還在心血管外科醫生的協助下對患者進行了血管修復縫合。
隨著病人的意識逐漸恢復,醫生們松了一口氣。令他們驚訝的是,病人沒有任何後遺症。 45天後,患者被轉入急診室、重症監護室和心臟病病房,最終出院。
作為軍醫,李福祥和科室的醫生們常說:“為人民服務就是磨刀,為軍隊服務是一把亮劍。 重症監護醫學科位於西部戰區總醫院3樓門診東側盡頭,燈光常亮,儀器裝置聲此起彼伏,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24小時實時監測。
注意9張床的呼吸和心率。 ”
13張病床放置了深靜脈導管。 ”
15張床位患者的血液和尿液檢查結果出來了,......他們一出來就給我”
科室成立的頭兩年,李福祥不敢離開辦公室太遠,生怕病人突然生病,走得最遠的地方就是醫院門口的荷花池,手機響了1分鐘就能趕到科室。
有一年,一名25歲的士兵在訓練中不小心被叉車擠壓,導致小腹、回**和雙下肢嚴重受傷,在駐地醫院接受了七次手術,病情仍隨時危及生命,被送往西部戰區總醫院。
經過全院會診,李福祥帶領團隊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隨後,時隔許久,戰友終於出院了。
重症監護室很安靜,裝置每天 24 小時執行。 醫務人員晝夜24小時對患者進行監測,每兩小時為患者翻身一次。 患者每天的輸液、飲食等輸入,引流、排便、排尿等輸出,是否**紅腫,四肢是否粗細,痰液的顏色和氣味,醫護人員應仔細記錄和計算。
重症監護病房被稱為離死亡最近的地方。 病房門外的長凳上,總是坐著或躺著病人的家屬,臉上帶著焦急和悲傷的表情,害怕被醫護人員叫來,急切地想知道親人的最新情況。
不久前的一天,在一天中難得的短暫探視時間裡,重症監護室裡的人多了一點。 “我們活著的時候不是在等你,等你是我們的一生。 乙個憔悴的年輕女子俯身在她父親的耳邊低語,淚水順著她的臉頰流下來。
在角落的床邊,一位老人拿著筆記本,戴著老花鏡,輕聲給妻子讀著他年輕時寫給她的信......
重症監護室有19張床位,全年滿員。 醫護人員總是在救病前挽救生命,是醫院危重病人生命健康的最後一道防線。
科室收治的病人大多是附近的居民和軍人家屬,每年,科室的醫務人員也接待了少量的戰友,包括年長的退役老兵和年輕的軍人。
我們是士兵和人民。 如果沒有通常的訓練,我們將無法在戰場上獲勝。 “李福祥說。
多年來,他已經習慣了下午1點上床睡覺。 李福祥早年是呼吸科醫生,重症監護室是全科醫生,下班之餘,他就是學習各個專業最新進展的時間。
幾年前,在李福祥的帶領下,重症監護醫學科成立了ECMO治療小組,建立了ECMO應急流程,接到任務後1小時內就能啟動ECMO,多次成功治療心臟驟停、暴發性心肌炎、嚴重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患者。
2023年4月,一名年輕設計師心臟驟停,被轉入重症監護室,情況危急。 在治療過程中,他還多次心臟驟停,經過科室醫護人員兩小時四輪搶救,患者終於脫離了危險。
十六年前,李福祥聽說醫院的神經內科接待了一名士兵。 這位20歲出頭的年輕人到達時體溫超過40攝氏度。 醫護人員試圖給他潑冰水,並將冰鹽水注射到他的體內,病人的心臟已經停止了10多分鐘的跳動,終於重新開始跳動,但他的瞳孔已經放大。
一周後,醫護人員嘗試了各種**解決方法,但年輕患者還是丟了性命,李福祥開始關注中暑。
中暑是一種嚴重的中暑,通常發生在夏季溫度較高並伴有高濕度時,而人體是由於高溫引起的體溫調節功能失調,會進一步對神經器官造成損害,是一種死亡率高的致命疾病。 夏天一到,李福祥的心就開始揪動起來。
不同的是,醫院附近的居民經常在7、8月炎熱的時候生病,因為中暑被送來搶救,而官兵面臨的高風險期會提前到4、5月。 近年來,隨著部隊實戰訓練的深入推進,官兵在高溫高濕環境下的訓練與日俱增,中暑風險增加。
2017年,李福祥在重症監護室收治了兩名年輕中暑患者,被送進來時,已經錯過了第一次治療,其中一名患者被當地醫院誤診為寒戰,“裹著被子送進了醫院”。
病人陷入昏迷,無法打電話! “體溫是41攝氏度! “病人心律失常! “肝功能和凝血指標異常! “這是到達科室時中暑的典型案例。
李福祥將帶領團隊立即搶救患者,為患者降溫,建立人工氣道,輸液、輸血、透析......*常陳娟帶領護理團隊全天24小時關注患者體溫、心率、肝腎功能、凝血功能、心酶譜等指標的變化。
每年春節後,李福祥除了在醫院救治中暑患者外,還帶著中暑隊的醫護人員到四川及周邊部隊普及中暑治療知識,並視察各單位訓練場地的降溫設施。
他們把中暑防治講座刻在CD上,每當部隊需要的時候,他都會直接郵寄。 課件第一頁是李福祥的**號,他經常對基層軍醫說:“你把我的**寫下來,如果看不懂現場處理,直接給我打電話。
現在,在解放軍總醫院的領導下,在各級聯控部隊的努力下,全軍中暑已經得到成功預防和治療。
除了ICU病房,西戰區總醫院重症監護醫學科的團隊還在海拔4000多公尺的白雪皚皚的高原上作戰,還有各種訓練場。 近年來,他們先後參與了茂縣泥石流救援、九寨溝地震救災、中老“和平列車”人道主義醫療救援聯合演練、剛果民主共和國維和任務等重大任務。
人們常說,重症監護室是個危險的地方,李福祥和他的戰友們已經記不清歲月,記不清多少次把病人從生死邊緣救了出來。 很多時候病人出院了,家屬都會送錦花表達感謝,他們向李福祥和科室的醫生們深深鞠躬,“是你們給了病人第二次生命,也給了我們家庭生活的希望。
類似的話語,讓李福祥和他的同事們意識到了一次又一次挽救生命、救傷員的意義——拯救乙個病人,乙個家庭。
ICU給病人的幾率有多大? 李福祥和他的同事們無法用數字來回答。 但正是他們的努力和堅持,才帶來了一次又一次成功救援的奇蹟。
西部戰區總醫院重症監護室,不時響起機器裝置運轉的聲音。 在這個聲音裡,有軍醫無暇與家人相處的隱秘時刻,也有在死線上掙扎的病人對生命的渴望。
我們是穿白大褂的戰士。 軍醫李福祥和戰友們不敢有絲毫放鬆,“我們每天都在與死神搏鬥,每天都在衝鋒陷陣。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