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馬鞍山經濟開發區正奇太陽能高效電池專案的自動化生產線上,工人們正忙著製作高效晶體矽光伏電池產品。 攝影:王文生(中景視界)。
去年以來,光伏行業產能過剩的話題受到廣泛關注。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光伏產業技術水平不斷提公升,工業製造規模和裝機容量不斷擴大,用電成本迅速降低,產業綜合實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產業鏈各環節牢牢佔據全球主導地位。 科學合理地應對光伏產能問題,化解行業潛在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存在週期性和結構性風險。
2023年,中國光伏產業將充滿亮點。 全年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量突破2億千瓦,是2022年的近一倍,創歷史新高。 光伏發電技術快速迭代,2022年量產先進電池轉換效率將達到24在6%的基礎上,2023年將再次創下新紀錄,達到255%。我們將繼續鞏固全球光伏裝備製造能力最大的國家地位,貢獻全球矽片、電池片、光伏元件等光伏產品70%以上。 2023年我國光伏元件出口量將超過175億千瓦,同比增長224%。
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企業大規模擴張後存在產能過剩的風險,產業鏈不斷下滑,部分環節企業停產,備受多方關注。
工業和資訊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光伏產業確實存在一定的階段性和結構性過剩風險,但總體上在行業發展的正常範圍內。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江 華分析,從光伏發展週期來看,前三次下滑都是市場需求下滑造成的,通過政策引導擴大需求得到有效解決或緩解下游市場由於本輪週期性波動仍正常增長,因此從供應端出台相應措施更為合適。
據統計,多年來光伏行業產能利用率普遍在50%-60%的水平,產能超過需求1倍是正常的。 到2023年底,各環節光伏裝置產能將達到1000GW左右,對應全球市場400GW的需求,略高於正常範圍。
不過,從趨勢和市場融資來看,行業內確實存在供需失衡、預期不佳的情況。 2023年以來,隨著新增產能的釋放,產業鏈供需開始發生重大變化,從多晶矽到元件。 在當前形勢下,二三線廠家虧損,頭部企業也接近盈虧平衡,部分企業因低於成本而停產。 面對產能過剩的擔憂,一些新增產能建設和企業融資放緩或暫停。
面對更加激烈的競爭,龍頭企業看到了積極的一面。 晶科能源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元件**的下行週期中,行業利潤表現進一步分化。 先進產能佔比高、成本渠道優勢強的企業更具競爭力。 目前,行業內出現了開工率分化、部分企業擴產放緩和新進入者退出等趨勢,新舊技術迭代步伐和落後產能清理有望進一步加快。
謹防供需不匹配。
光伏行業是否存在產能過剩? 工業和資訊化部相關負責人認為,我國光伏產業整體仍處於正常區間,原因有:一是綠色低碳趨勢推動光伏產業發展,適度供過於求可以引導企業合理競爭,是行業執行和市場競爭的正常現象; 二是光伏產業一般屬於泛半導體領域,具有週期性發展特徵,階段性是產業的正常屬性; 第三,光伏產業鏈長,技術迭代快,各環節建設週期不盡相同,在某個階段可能存在結構性過剩。
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矽產業專家組副主任呂金彪看來,說目前行業產能過剩是過度解讀,本輪產能發展中存在一些“PPT產能”,不會立即落實。 同時,多晶矽的去瓶頸化、電池技術的迭代、龍頭企業近兩年的整合拓展,都是行業競爭力提公升和可持續發展的體現。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表示,如何在適當考慮競爭生態的同時,保持行業競爭壓力和效率,值得全行業共同思考和探索。 目前的產能過剩將在短時間內迎來新的平衡,不要太擔心,市場會把事情留給市場,適當的引導可以應對這種所謂的過剩危機。
儘管如此,供需錯配的負面影響仍值得關注。 隆基綠能中國區總裁劉玉璽認為,隨著“一流戰爭”的繼續,光伏元件已經跌破企業的現金成本,出現了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而犧牲產品質量的現象; 下游電站投資者擔心低價能否繼續保證供應和元件質量,是否會帶來不可預測的風險。 更重要的是,長期的低價競爭將對行業的合理執行產生影響,損害光伏產業的創新基因,進而削弱中國光伏產業的全球競爭力。
上市公司2023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出貨量排名前四的光伏元件廠商,研發投入較上月大幅提公升**。 國家能源局、科技部印發的《能源領域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創新是引領能源發展的第一動力。 然而,面對零利潤率和資本撤出,一些光伏企業可能無力應對科技創新。
避免工業起伏。
中國光伏產業雖然遇到了暫時的困難,但我們必須在正視問題的基礎上,共同鞏固來之不易的全球競爭優勢。
創新是我國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質量是產業規模化發展的必然要求,缺不開兩者。 在晶科能源副總裁錢靜看來,目前行業發展需要理性,用技術和效能說話。 高效產能永遠不夠,必須加快技術公升級。 只要是公平的市場,就有自己的自然調節機制,實現優勝劣汰。
隆基綠能總裁李振國也表示,行業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促使企業加強技術創新,進一步提高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降低光伏發電成本。 這些都是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永恆主題。
經歷“一流戰爭”的洗禮,是很多行業走向成熟的必然經歷,但要實現良性發展,還是要回到有序競爭的軌道上來。 鑑於光伏行業各環節成本基本透明,專業人士建議可參考通訊行業成熟經驗,在投標中設定“最低價格”的相關要求,低於成本價的投標無效。 目前,一些央企在招投標中採用了“合理靶心價”制度,去掉了最先進、最低的價格,取了中間的“靶心價”,但該方案在行業內的推廣仍需頂層設計指導。
專家建議,要圍繞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合理把握產業週期,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供給,支援企業技術創新,引導產業合理規劃布局,穩步推進產業技術迭代和轉型公升級。 目前,光伏新增裝機距離實現碳中和目標還很遙遠,在政策上,我們既要考慮限制產能,又要推動需求進一步擴大,切實穩定行業良好預期,避免行業出現重大起伏。 (經濟**記者王一辰)。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