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23年8月和9月降息降準後,中國人民銀行(PBOC)開啟了政策工具箱。
1月24日,央行行長潘功勝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了降準的相關政策
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下調05個百分點,為市場提供1萬億元的長期流動性;降準後,金融機構的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將下調至7%左右。 也就是說,根據法律法規規定,銀行收到100萬元存款時,只需向央行存入7萬元存款準備金,市場上的可貸資金就會增加,流動性就會增強。而從1月25日起,支援農業、小企業再貸款、再貼現的再貸款利率將各下調025個百分點。
雖然距離降準還有幾天時間,但市場先沸騰。
訊息一出,更多資金流向其他渠道——10年期國債收益率應聲下跌,恆生指數、深證指數、滬證指數均出現不同程度**。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來,央行四次全面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區間一直控制在25個基點,即存款準備金率下調025個百分點。 回首來看,降息50個基點已經是2021年的政策力度。 因此這次 0下降 5 個百分點幅度較大,超出市場預期
而自2024年初以來,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將保持在25%不變,LPR(貸款市場利率)**也保持不變。 結合以往情況,降準的訊息也應該在2023年底或1月初公布。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理解1月底不尋常的降準?
1萬億,一場意想不到的“及時雨”。
市場對降準的訊息有預期——市場需要並期待該政策。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主席、匯豐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屈巨集斌告訴嚴財經:“雖然2023年全年GDP增長5%的目標已經順利實現,但市場預期減弱的趨勢並未逆轉,主要原因之一是總需求不足問題依然突出
國家統計局1月12日發布的2023年全年資料支援了這一點。
資料顯示,2023年全國家庭消費指數(CPI)為02%,核心CPI同比**07%。2023年12月CPI下降03%,減少 02個百分點。
正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言人李超所說2023年的CPI普遍處於低位
同時資料顯示,受國際油價下跌、部分工業產品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2023年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指數(PPI)同比下降3%; 2023 年 12 月,PPI 下降了 27%,比上月減少03個百分點。
在有效內需恢復仍不充分的情況下,受國際形勢影響,外需尚未完全恢復。
雖然2023年進出口規模環比上公升,且頂住了平保提質的壓力,展現出較強的經濟韌性,但全年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0.02%的數字表明仍有發展空間。
市場需求不足傳導到製造業——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這是乙個疲軟的趨勢。
經濟壓力依然存在,困難依然存在。 因此,在屈洪斌看來,“當務之急是加大財政和信貸政策的逆週期調整力度,盡快止住預期和需求的下行趨勢。
畢竟,隨著經濟增長的逐漸放緩和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企業面臨融資問題,消費者願意儲蓄,這兩者都需要進一步釋放,他們的預期需要進一步調整。
談及降準力度,中國資訊協會常務理事、國家新經濟研究院創始理事朱克力認為,50個基點的調整仍是意料之中的,“因為央行一直在通過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和充裕。
但是”。時機的選擇讓市場大吃一驚近三年來,降準的時機往往與特定的經濟週期或政策需求相吻合“,朱克禮向閻財經記者提到。
過去三年,年初的降準分別在2021年7月、2022年4月和2023年3月宣布。 年終致辭於11月和12月發出,並於當年實施。
受此影響,中國人民銀行在2024年1月15日維持MLF超額續期後,市場對2024年首月降準的預期也有所下降。
對此,朱克禮分析:“(降準時機的選擇)反映了央行對當前經濟形勢的新判斷和對未來政策方向的新考慮......也許這也是央行希望達到的效果之一,即打破常規引導市場預期
如果市場想要採取行動,市場需要更多的空間。
從外部環境變化來看,中國貨幣政策調整空間將擴大——美聯儲在2023年底連續三次暫停加息,美聯儲和歐洲央行2024年降息預期增強。
在降準新聞發布會上,央行行長潘功生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也表示,中美貨幣政策週期差距正在收斂,客觀上有利於加強中國貨幣政策執行的自主性。
無論如何,降準即將到來。
這是什麼意思?
但是,主要金融機構向央行支付的錢減少意味著什麼?
最直接的影響是短期內,廣義上增加貨幣量,增加市場流動性
存款準備金率主要用於防止銀行擠兌,這也影響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規模。
根據調整後的存款準備金率,在理想模型中,當銀行收到存款人A的100元存款時,A最多只能借給B93元,從存款人A的賬戶轉入B賬戶,成為B的銀行“存款”,但此時,銀行最多只能借出86元C 49 美元。
在這個過程中,資金逐漸趨同,央行也以這種方式間接控制了廣義上的貨幣量,存款準備金率成為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
換言之,如果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每筆交易後,銀行等金融機構將能夠在下一筆交易中投入更多的資金,資金量將增加,銀行利率將面臨下行壓力。
最起碼,大量的流動性可以緩解銀行的債務壓力。 而當銀行能夠以更低的利率向實體經濟提供更多的長期資金時融資成本的降低將提振企業盈利預期和信心,從而帶動生產規模擴大和社會投資增加
當然,當利率下降時,理想情況下,銀行存款總額也會減少,無論是以消費還是投機投資的形式,並成為市場細胞啟用的一部分。 從這個角度來看,降準也將導致總需求增加。
無論是生產還是需求,鏈條的末端也是市場預期和投資者信心的逐步恢復。 這一步之後,我們還可以期待更多的市場活力和更多的經濟增長。
針對降準,除了增加流動性、促進生產消費衝擊外,朱克禮還評論說:“從短期影響來看,(降準也會)。有助於增強投資者信心,穩定**和債券市場等金融市場,促進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 ”
從10年期國債、深滬指數和上證綜指利率的實時波動來看,收到了央行釋放的穩增長訊號,短期市場信心得到提振。
從中期影響來看,降準有利於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 通過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可以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公升級,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率,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和經濟結構調整。 朱克禮告訴鹽業金融。
值得一提的是,全面降準、定向降息政策並非孤立無援,還將結合1萬億國債批量落地、逐步放寬房地產政策。
各種政策共同作用,期待個人、企業乃至國家能夠在2024年開啟一場年輕的比賽,給大家乙個美好的發展期待。
但貨幣政策不是靈丹妙藥,Jukeli同時警告說降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經濟下行壓力,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要實現經濟長期穩定增長,必須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等綜合措施持續推進。 ”
畢竟降準只會在短期內給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給各行各業更多的“操作”時間和空間。
而過度依賴貨幣政策也會給經濟發展帶來風險,未來是否以及如何使用更多的政策工具,需要密切關注經濟發展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