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工程是全球最大的超級生態工程。 “三北”是指中國西北部、華北北部和東北西部,那裡有八大沙漠、四片沙地和廣闊的戈壁,是我國林草植被最稀缺、生態環境最脆弱、生態產品最稀缺的地區。
20世紀70年代,三北地區的森林覆蓋率僅為505%,荒漠化土地總面積128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的90%,形成了東起黑龍江至西至新疆的萬里風沙線。 45年來,“三北工程”堅持制度創新和國家引領,通過產業主導、土地綠化,實現了荒漠化防治和民生改善。 通過實施“三北工程”,探索國家組織重大生態工程的經驗和模式,為後續京津沙源治理工程、山河林田田湖草原沙沙一體化保護修復工程奠定了基礎,實現了從“沙入人退”到“綠進沙退沙”的歷史性轉變。
結果令人欣慰,但問題依然突出。 基層普遍反映,三北工程建設已進入最艱苦階段,生態配給嚴重不足成為三北工程植被建設的“瓶頸”問題,嚴重影響荒漠化防治的穩定和長遠發展。 三北地區植被建設生態用水問題看似卡在“水”上,實則在“田地”和“管理”上難度大。
突破口在於科學分析,妥善解決“三北”農林水“矛盾。 人民要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必須妥善處理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關係。 植被建設是三北地區高水平保護的重要途徑,現代化、高效、節水產業是三北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當前,三北地區生態用水問題看似是生產、生活、生態水資源配置上的矛盾,但其實是開發與保護的矛盾。
首先,三北地區的生態穩定是該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要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角度謀劃高質量發展。 三北地區高質量發展,必須把水資源的承載力作為剛性約束,把生產、生活、生態限制在水資源的極限之內。 要發展乾旱地區的工業,保護生態。 哪個更重要? 都很重要,不能浪費。 不僅要權衡人口、產業導向、地方利益,還要統籌整個流域和整體研究判斷。 這是西北乾旱區塔里木河、黑河、石陽河、當河、樹樂河流域面臨的共同問題。
其次,系統治理理念正逐漸在人民心中生根發芽,亟需將“人民”擰成一根繩子,徹底解決分割化、分散化治理的現象,加強行業主管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 以乾旱地區農田防護林為例,農田防護林帶可以起到防風固沙保水保土的有效作用,但農田防護林長期灌溉用水問題“混淆賬”,缺乏制度保障:農田防護林按土地屬性歸農民所有,林口按生態功能屬性歸農戶; 而灌溉用水配給屬於出水口,導致防護林只能跟著農田的淹水灌溉“嚐到滋味”。
三是三北地區農田防護林退化問題十分嚴重,缺水是重要因素。 建議將農田防護林的分配作為三北地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專案的強制性選項,在專案驗收時實行“一票否決”,以協調解決防護林用地、資金、水源的政策支援,確保落實。
如何解決三北地區生態水資源困境? 一是堅持系統思維,加強部門協調,加強三北地區各級林業和草原機構建設,優化調整水資源分配體系,統籌部署三北工程生態水分量,推動最優秀的企業參與三北生態建設(如光伏+生態治理)到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將生態建設納入強制性制度安排。二是堅持科技創新,一方面大力發展節水高效生態農業,創新發展以光伏產業為基礎的現代節水設施農業; 另一方面,要堅持以水定綠,大力發展節水型林草,加強基於水資源承載力的喬灌草優化配置研究,盡快開展三北地區生態背景基礎調查和資料歸一編制工作, 摸清三北地區的水資源,帶動三北工程攻關三北科技攻關,有效打贏三北工程攻堅戰。(作者陸琦,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長,**經濟**)。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