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一哥公布了2023年的業績預測,日收入約8000萬元。
日前,比亞迪發布了2023年度業績預測,預計2023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90億至310億元,同比增長74%46%-86.49%。據此計算,比亞迪2023年日均淨利潤為7945210,000-849315萬元。
比亞迪,截至2023年,年銷量超過300萬輛,可謂賺得盆滿缽滿。但這就足夠了嗎? 也許還不夠。 比亞迪的盈利能力非常強,每天賺8000萬元可以讓很多中國車企遙不可及,但與很多跨國車企相比,還是有差距的。
比如年銷量僅比比亞迪高6萬輛的起亞,2023年淨利潤為878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73億元。 特斯拉年銷量為181萬輛,2023年淨利潤為1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76億元。
顯然,規模逐漸“公升級”,甚至成長為全球十大車企之一的比亞迪,仍需提公升盈利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中國面臨的問題之一。
比亞迪利潤尚未創下新高
從業績預測來看,無論是盈利高達310億元還是最高盈利86億元49%的增速足以說明比亞迪非常“頂級”。
比亞迪在公告中表示,2023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創歷史新高,進一步鞏固其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的領先地位。 儘管行業競爭較為激烈,但憑藉品牌力的不斷提公升、海外銷售的快速增長、規模優勢的不斷擴大和產業鏈較強的成本控制能力,公司盈利能力顯著提公升,展現出較強的韌性。
2023年,比亞迪將繼續保持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榜榜首的位置,去年第四季度純電動銷量首次超越特斯拉,同時,去年銷量的飆公升也讓比亞迪躋身全球十大車企之列。 在品牌矩陣上,目前比亞迪還形成了王朝、海洋、騰勢、方程式豹、陽望五大品牌,產品覆蓋高、中、低端細分市場,覆蓋各使用者群體的需求,擁有較為完整的品牌矩陣,效果優異。 即使在出海方面,比亞迪在2023年也取得了重大突破,2023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在海外市場的銷量已達到24萬輛。
不過,如果與前者相比,比亞迪的利潤增速明顯放緩,在宣布全面停產燃油車後,比亞迪2022年將以180萬輛的銷量實現166輛的大利潤22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高達4倍。 當然,在基數不斷提高的同時,比亞迪利潤增速的放緩也不值得一提。 不過,與一些跨國車企相比,可以清晰的感知到比亞迪的盈利能力還有提公升的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花錢的地方更多,比亞迪押注高階品牌和方程式豹子,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建立品牌奢侈品調性和渠道網路。 在智慧型化公升級方面,比亞迪也已確定投資超過1000億元。 所有這些都需要持續的盈利能力來支援。
如何持續提公升盈利能力,達到與跨國車企同等水平,顯然是比亞迪面臨的乙個問題。 當然,這也是擺在中國面前的問題。
內卷真的是擺在中國面前的障礙嗎?
業績預測顯示,比亞迪2023年第四季度淨利潤將在約76億元至96億元之間,低於第三季度的10413億元。 據了解,為實現年銷量300萬輛的目標,比亞迪在第四季度推出了多項終端降價措施,其中部分車型在12月降價超過2萬元。 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比亞迪的盈利能力。
而內捲的影響不僅僅是比亞迪。
2023年,中國汽車產銷雙雙突破3000萬輛,創歷史新高。 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汽車行業整體營收將超過10萬億元,利潤將達到5086億元,利潤增速將低於營收增速。 此外,汽車行業的利潤率為50%,低於整個工業企業的利潤率5平均 8%。 近十年來,我國汽車行業利潤率呈下降趨勢,這一資料可達87%。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轉型為中國汽車行業帶來了變道超車的契機,但與此同時,第一次開戰、內捲化等,也讓中國車企開始面臨更大的利潤壓力。 如何打破這種局面,成為中國車企面臨的難題。 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軍企業,比亞迪其實是有賺錢經驗的。
打著“同價油電”旗幟的比亞迪,是參與首戰的玩家之一。 不過,比亞迪在參與打第一仗的同時,通過高效的成本控制和產品結構調整,保持了較高的毛利率,2023年第三季度,比亞迪的毛利率達到2212%,環比不降反公升。 根源在於技術、垂直鏈條和規模優勢帶來的降本效果。 但在更深的**戰爭中,它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 當然,這可能只是暫時的。
華安**在研究報告中表示,比亞迪的技術優勢和成本優勢為其築起了護城河。 在技術優勢方面,公司依託DMI DMP混合動力架構、DMO混合動力越野平台、純電動專屬平台E30、刀片電池的優勢奠定了行業領先地位; 在成本方面,公司不僅依靠垂直鏈條體系和領先的技術來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規模優勢帶來的降本效果。 華安**估計,比亞迪目前每輛車的成本約為1220,000輛,在後續產銷規模提公升的過程中,單車成本有望繼續下降。
而這或許對中國車企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乘友協會曾表示,隨著電動化轉型和出口增長的持續貢獻,未來中國汽車年產銷將超過4000萬輛。 只不過,包括比亞迪在內的中國車企,在突破銷售規模的同時,也需要考慮更多的利潤,畢竟這將決定他們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否“做強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