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com 500766565
不沿邊、不近海、不近江的河南,11年來一直坐立著“華中外貿第一省”的位置。 但現在,換位危機即將到來
海關總署資料顯示,2023年前11個月,安徽貨物進出口總額為7386件1億元,同比增長85%,高於全國平均增速85個百分點,排名全國第9位,比去年上公升4位。 在外貿十大省份中,安徽進出口總額增速位居第一。
聚焦中部,安徽暫時領先河南262億元,回首看,這樣的領先優勢在去年7月就已經形成,安徽一度將差距擴大到1094億元,差距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慢慢縮小。 2023年全年資料即將出爐,很多人都在猜測安徽會不會笑到最後。
如果時間線拉長,安徽作為華中地區第二大外貿省份,近十年與河南的進出口總額差距接近1000億元。 如今,安徽在一年內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安徽的增長動力從何而來? 河南將如何“出手”?
需要指出的是,從絕對值來看,皖豫差距尚未完全拉開,“中部外貿第一省”的新一輪爭奪才剛剛開始。
從分項資料來看,安徽對外貿易增長動力主要來自出口。
前11個月,安徽出口4823件5億元,領跑河南534億元,同比增長137%,高於全國平均增速134個百分點; 進口 25626億元,落後河南27年2億元,同比增長-02%。
拆解結構安徽出口產品,機電產品貢獻居多——1-11月出口額為32976億元,增長率233%,佔出口總額的68%4%,高於全國98個百分點。 其中,汽車出口額為658輛3億元,約佔機電產品出口總值的20%,同比增長129%。
出口高增長的“信心”來自製造業。 作為安徽“第一產業”,資料顯示,今年1-11月,安徽汽車產量為217輛8萬輛,同比增長42輛7%,佔全國的8%,居全國第二位。 同期,全省汽車出口104輛5萬台,佔全國總量的23%7%,幾乎每4輛出口的汽車就有1輛“安徽製造”。
合肥通客戶。
為了加強長板,安徽非常願意努力。 去年7月,安徽印發《促進外貿穩定規模優化的若干措施》,其中首要的是“擴大汽車出口優勢”; 此後,安徽省汽車廳還召開了安徽省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出口能力提公升座談會,重點解決當前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在出口方面面臨的痛點和困難。
目前,以“電光鋰”為代表的“新三”已成為出口的重要增長極。 瞄準“風口”,安徽也在加快布局。 例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安徽已形成合肥、蕪湖等整車生產基地和多個零部件生產基地; 在鋰電池行業,安徽已經聚集了100多家全產業鏈相關企業。
資料顯示,前11個月,安徽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共出口364輛9億元,同比增長165%。其中,鋰離子電池出口額超過129億元,同比增長884%;電動乘用車出口額為348億元,同比增長397%。
不僅如此,在當地看來,安徽今年的出口量能夠保持韌性,也得益於重點產業的多元化布局,而不是過於依賴單一品種。 據當地資料顯示,除汽車行業外,全球10%的膝上型電腦、20%的液晶屏、50%的光伏玻璃都產自安徽。
和河南一樣,它位於內陸,而安徽最大的優勢就是背靠長三角,擁有長江、淮河等“一流水道”。
從地圖上看,在安徽,長江和淮河之間的距離只有300多公里,但被江淮分水嶺擋住了,這個不太遠的距離一直無法連線。
安徽曾自我分析,“與先行地區相比,還存在開放經濟總量不大、開放平台承載能力不強、開放便利化程度不高等不足。 要加強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更好地借船出海、爬梯子。
2022年底,引長江至淮河主幹工程通水通航,作為工程重要環節,南北大水道江淮運河將逐步成型。 去年8月,江淮運河9條貨櫃航線正式開通; 次月,江淮運河全面開通; 年底,首條江淮運河直航大海貨櫃班輪航線開通。
船隻排隊通過引河工程將河道送往河口閘 **新華社。
這為安徽的外貿增長帶來了新的想象空間——合肥藉此機會,實現了與上海等沿海港口的“江海直通”,甚至有機會實現東南亞與東北亞國家和地區的直航。
正如安徽省時代戰略研究院院長程必定在接受當地**採訪時所說,與上海、江蘇、浙江這樣的經濟“領頭羊”和“頂尖學生”成為“夥伴”,將大大提公升安徽獲取和配置資源要素的能力。 “要抓住機遇,'登海借船出海',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根據此前發布的《安徽省港口開放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安徽將開通貨櫃航線至江淮運河,豐富“港航客車”航線網路。 計畫沿河水運港口開通通往周邊國家或地區的國際航線。
除了連線江海的目標外,安徽還提出了建設大型航空運輸港口通道。 以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吳宣機場為主體,其他區域機場為輔,與國際樞紐機場建立貨運聯盟,積極參與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協同發展,構建高效便捷的國際國內貨運航線網路體系。
按照安徽規劃,建成合肥國際航空貨運分撥中心,力爭每年新增3條以上國際、地區全貨機航線; 到2025年,開通20條以上國際和地區客運航線,國際和地區旅客吞吐量達到140萬人次,國際航空貨郵吞吐量達到14萬噸。
安徽的努力越來越成效,多年來“華中第一外貿省份”的河南也感受到了危機。 海關總署資料顯示,2023年前11個月,河南貨物進出口總值為7359件9億元,同比增長-31%,增長趨勢明顯小於安徽。
具體而言,在河南外貿進出口中佔據主導地位的加工資料表現不盡如人意。 2023年前11個月,河南以加工形式進出口4552件6億元,佔全省外貿進出口額的59%1%,佔比下降24個百分點;
加工仍是河南外貿增長的最強力量,但動力減速也成為必須面對的現實。
照片502353240
回過頭來看,河南能夠從內陸腹地一舉成長為外貿大省,這與以加工為龍頭的龍頭企業富士康密是分不開的。 有人指出,富士康一舉將鄭州打造成全球最大的蘋果手機生產基地,河南的對外出口優勢和增長點也添磚加瓦。
資料顯示,前11個月,河南出口機電產品3140件7億元,佔全省出口額的65%8%,其中,手機出口額2225億元,佔全省出口額的46%6%。
和安徽一樣,河南也不想過分依賴單一品種。 早在2019年,河南經濟藍皮書就指出,河南外貿進出口對富士康依存度仍然很高。
全省外貿支柱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抵禦外貿波動風險的能力較弱。 河南希望未來雙方合作的廣度和深度能夠增加,富士康融入河南的水平和水平能夠得到提高。
現在,新的合作領域已經出現。 1月9日,根據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富士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河南)**於1月4日註冊成立,註冊資本5億元。 在當地看來,富士康進入被譽為“打造河南新富士康”的新能源汽車賽道,將為正在爭奪“新能源汽車之都”的鄭州帶來更多動力。
2010年,富士康正式落戶河南,僅僅一年時間,河南的對外**就從713億元增加到1000億元,而如今,河南的對外貿易規模增長了十倍以上,達到7000億元。 如今“重建新富士康”,河南能否實現再公升級?
全國新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