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巨集才打造良好金融生態,推動經濟穩定發展

Mondo 財經 更新 2024-02-18

中國政策科學學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中西歸學者聯誼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徐洪才 **受訪者提供。

經濟觀察報記者 李曉丹新年伊始,中國資本市場的非理性性引起了各界的關注。 在談到中國金融改革和中國經濟發展的下一步時,《經濟觀察報》採訪了著名經濟學家徐洪才博士。 徐洪才現任中國政策科學學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中歐學者聯誼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徐洪才表示,“金融市場的改革發展必須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向,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 近日,我國擴大金融開放釋放了重要政策訊號,全面放寬外資金融機構對銀行和保險機構投資比例的限制,歡迎包括國資、外資、民營資本在內的各類境內外市場主體充分競爭,通過有序競爭提高實體經濟金融服務效率。 標誌著中國金融開放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徐洪才認為,競業禁止,尤其是不公平競爭的失敗,將是一潭死水; 不正當競爭必然會扭曲資源配置,降低巨集觀經濟執行效率,導致經濟執行的內在不穩定。

30多年來,徐洪才堅持“天下助民”的初心,密切關注實物經濟執行中的熱點問題。 1994年,他在《國有資產經營模式比較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設立國有投資**,明確了人民群眾對國有企業的產權,委託專業管理機構進行管理,促進國有產權的交易和流通。 1994年,我獲得“萬國杯”一等獎,獲得國有資產管理模式一等獎,大膽提出乙個觀點:提高國有資產效益,關鍵是要實行國有資產一流管理,擴大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國資市場化運作,就是讓國有股權在市場中有序流通,同時培育機構投資者,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

2023年底,為應對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和經濟下行壓力,**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在新的一年裡,將擴大有效投資。 對此,徐洪才表示,擴大盈利性投資,必須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 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到黨的二十大,都強調發展直接融資和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2024年中國資本市場開局不利,非理性現象出現,引發全球關注和熱議。 徐洪才認為,我們現在需要做的不是放棄前期實施的全面註冊制度改革,而是要不斷完善相關制度,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和創新,加大力度提振中小投資者信心,活躍資本市場,支援企業創新和產業轉型公升級。 讓國有資本更有效率,讓民營資本更有把握、更大膽地參與創新和新興產業的發展。

徐巨集才的政策建議,一般都是基於他的市場調研和實踐,所以也比較接地氣。 1996年7月,徐洪才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獲博士學位,並加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理賠管理辦公室。 1998年至2010年,歷任廣發**上海總部負責人、北京科技創業投資公司副總裁、首都經濟技術大學金融學教授。 2010年初加入國家高階智庫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先後擔任新聞部部長、經濟研究部部長、副總經濟學家。 作為經濟學家,徐洪才可謂是文筆好。 30年來,他出版了《偉大抉擇:開啟新一輪改革開放》、《大轉型:探索中國經濟發展新路徑》、《變革時代:中國與全球經濟治理》、《大國的金融戰略:中國金融強國的戰略與方向》等專著。 主編《工資、匯率與盈餘:中國經濟再平衡的路徑選擇》、《投資運作全書》、《投資銀行》和《投資》。發表文章和研究報告400餘篇,多份內部報告得到國家領導人的重要指示,推動國家重大戰略決策。

徐紅才. 以下為採訪實錄

經濟觀察報:從中石化助理工程師到廣發**上海總部負責人,再到風險投資公司副總裁、經濟政策研究學者,您是如何走上經濟研究之路的?

徐紅才. 1977年,中國高考的復課,為一代人開啟了改變一代人命運的大門,我有幸趕上了。 1978年9月,初中畢業,參加省統一考試,取得比省重點中學錄取分數線高出100多分的成績,考入安徽化工學校,主修有機聚合物,那年14歲。 當時我中學的校長做了我父母的工作,讓我去一所省級重點高中讀書,但我沒有去。 因為當時,國家對中學畢業生的包裹分發是可以吃到商業糧食的。 我十幾歲時的夢想是去工廠工作,對於乙個背對著黃土、背對天空的農村孩子來說,這意味著改變她的命運。

1981年7月中學畢業後,17歲的我被分配到安慶石化總廠工作。 整個80年代,我都在工廠裡度過,我開始關注社會,思考工作之外的一些生活問題。 上世紀80年代初,各種西方思潮湧向這座城市。 我在工廠從事工程技術工作,有很多時間去了解這些思潮,加深了我對社會的理解。 在工廠工作的九年裡,我讀了很多文學、歷史、哲學方面的書籍,並自費上了中漢語言文化自學大學、安徽大學哲學學院函授班、北京大學中外比較文化研究生班, 還參加了全國英語學院自學考試。當時我也讀了一些經典著作,比如《資本論》(第1-3卷),似乎對很多理論都不懂,於是就有了繼續深造的想法。 當時,我參加任何考試都要得到單位領導的簽字,所以我和領導一起努力,終於如願以償。 1990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攻讀哲學碩士學位。

經濟觀察報:從安慶來到北京後,最讓你感動的是什麼?

徐紅才. 在人民大學讀研究生時,我遇到的乙個重大歷史事件是1992年南巡的講話,它進一步確立了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市場不是資本主義的專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資本主義也有計畫。 這時,我定下了深造的目標,於是在1993年考入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在著名經濟學家王海波教授的指導下,我是第乙個考入該校的人。 王先生是產業經濟效益和中國工業經濟史領域的權威專家,他嚴謹的學術態度對我的人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除了完成必修的專業課程外,我還參加了研究生院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聯合主辦的英語課程,試圖彌補英語的短板。 每天做作業到凌晨1點,早上6點起床,中午不睡覺,現在回想起來真的不好。 當時,範剛邀請了剛從歐美回國的於永定、張維英、溫海等中青年學者,用英文原著系統地給我們講授《高階巨集觀經濟學》、《高階微觀經濟學》、《高階計量經濟學》等課程,初步形成了從事經濟研究的理論框架。 現在回想起來,我很感謝範剛的遠見卓識。

經濟觀察報:你在攻讀博士學位的時候,參加了乙個獲獎的徵文比賽,獲得了全國唯一的一等獎。

徐紅才. 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我對研究資本市場和機構投資者很感興趣,當時中國資本市場剛剛起步,還有很多現象仍在反覆討論。 1993年3月,上證綜指從1500點跌至連續16個月低迷,1994年7月底跌至325點。 中國頂級投資者經歷了一場血洗,中國資本市場將何去何從? 1994年7月,上海萬國**公司與《中國日報》聯合舉辦獲獎徵文比賽,號召全國有識之士共同探討這個問題:設立一等獎,獎金2萬元; 二等獎2名,獎金10000元; 鼓勵獎10個,每個5000元。 我通宵達旦地寫了一篇《國有資產商業模式比較研究》,一大早就騎著自行車去郵局寄了一封**信。 一周後,我收到通知,說我贏得了全國唯一的一等獎。 時任中國證監會主席劉洪儒擔任主審長,評委包括李一寧、董福仁、肖卓基、陳彪儒等著名經濟學家。 1994年7月,一家三口終於在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團聚,開始了我們在北京的生活。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篇文章標誌著我經濟和金融研究人生道路的開始。

經濟觀察報:您為什麼選擇國有資產運營模式這一研究課題?

徐紅才. 我在《國有資產管理模式比較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實行國有資產一流管理,確實是乙個大膽的想法。 其基本思路是建立國家投資,作為國有企業投資參股主體,依託資本市場高效經營國有資產。 當時,我國投資行業剛剛起步,發達的資本市場以普通基金和養老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為主。 山上的石頭可以用來攻擊玉石。 通過研究成熟的國際資本市場的實踐,逐漸形成了國有資產市場化運作的思路。 1990年代末,我國一流產業開始快速發展,並開始搭建各種國有資本運作平台,通過多元化投資、證券投資,推動國有股權交易和國有企業戰略性改制。

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我對資本市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994-1995年,我組織編寫了《投資操作全書》,並首次翻譯了《1940年美國投資公司法》,標誌著機構投資者主導美國資本市場的時代。 這對尚處於起步階段的中國資本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經過60多位專家學者兩年的辛勤耕耘,這部26萬多字的巨著終於問世,中國證監會第一任主席劉洪儒寫了序言,1996年由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 1995年10月,我應“全球新興市場之父”馬克·莫比烏斯博士的邀請,參加了在洛杉磯舉行的全球新興市場**投資會議,這是我第一次在國外用英語發表演講。 在台上發言的還有時任中國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主席的梁志強,而我當時是一名尚未畢業的博士生。 我的博士課題是投資與金融發展,我是中國資本市場領域第一位專注於投資的博士。

1996年考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在國家金融債權管理辦公室工作,主要負責公司合併破產和銀行壞賬核銷。 在實際工作中,我接觸到了大量棘手的經濟案例,特別是國有企業改制問題的解決,涉及下崗職工安置、銀行壞賬核銷等。 在工作中,我逐漸對銀行金融體系的運作有了具體的了解,也深深感受到了機構的工作有侷限性。 此時,冼博士致力於打造中國資本市場的博士團隊,我想體驗一下當時蓬勃發展的資本市場,於是我於1998年來到上海,開始了我在資本市場的職業生涯。

經濟觀察報:從市場回到學術研究,您認為兩者有什麼區別,又有什麼相同之處?

徐紅才. 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這是乙個從資本市場實戰轉向學術研究的過程,兩者的共同點是找到經濟和資本市場執行的規律,前者是探索市場,後者是通過資源的研究和協調,推動相關學術研究和政策的實施。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我主編出版了中國第一本《投資銀行》教科書,並邀請劉洪儒撰寫序言。 2001年,兩件大事,一件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另一件是美國的“9·11”事件,這兩起事件都對中國和全球金融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01年,納斯達克泡沫破滅後,我回到北京中關村做風險投資,當時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剛剛在中國被接受。 2003年,我回到首都經濟經濟大學金融系擔任教授。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促使我編輯出版了《**投資》教科書,並開設了金融風險管理課程。

2009年初,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成立,面向國內外招募人才,旨在打造中國高階智庫,為國家高層戰略決策提供智力支援。 已有2000多名醫生和博士後報名,8人被錄取,我是第乙個被錄取的。 之後,他在這裡工作了十年,從資訊部主任、經濟研究部主任,再到副總經濟學家。 2019年4月1日,我離開了。

我的學術研究經歷分為兩個階段,從微觀到巨集觀,分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前後。 在2008年之前,我專注於小額信貸問題,特別是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 金融危機後,我轉向巨集觀金融經濟學和全球經濟。 我個人經營過近400家國內上市公司,研究過各行各業,目前在四家金融機構(兩家為世界500強企業,兩家為香港上市公司)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涉及銀行、保險等各類金融業務,對從事巨集觀經濟研究也有幫助。

經濟觀察報:在從事智庫工作的十年中,您個人經歷了哪些政策建議?

徐紅才. 在智庫工作,我經常會參與實地調研,撰寫內部參考報告。 十年來,我親自修訂了2000多份內部參考報告,我撰寫的部分報告得到了高層的認可和採納,促進了國家戰略決策。

例如,2010年前後,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外貿順差是由於我們在原材料和勞動力方面的優勢,企業將外匯賣給銀行,銀行將外匯賣給銀行,央行將購買美國國債以形成外匯儲備。 但在2010年,隨著美元的貶值和人民幣的公升值,新的問題出現了。 中國工人辛辛苦苦地把便宜優質的商品賣給美國,美國支付美元,我們用美元購買美國國債來支援美國的財政平衡。 我認為這個迴圈沒有意義。 問題是,國內企業怎麼會因為手裡缺錢而走出去? 當時我寫了兩份報告,建議將外匯儲備的一部分委託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再向工商企業放貸,以支援國內企業走出去。

2008年,國家開發銀行被定位為商業銀行,並按照這一規劃進行轉型。 在我看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市場會失靈,這就是市場功能的缺失應該得到補償的地方。 如果兩個市場都失敗了怎麼辦? 這個時候,我們還需要乙個起點,那就是發展融資。 國家開發銀行要體現國家戰略定位,彌補市場和世界的短板。 2013年,我提交了兩份內部報告,建議將國開行重新歸類為發展金融機構,並得到了高層領導的批准。 近年來,國開行重新確立了發展金融機構的地位,在棚戶區改造和基礎設施投資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港口、碼頭、機場、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的基礎設施投資方面。

2015年6月16日,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首席經濟學家訪問CEC,我向他建議將中國投資吸收到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並要求他向歐盟主席讓-克洛德·容克轉達促進歐洲復興開發銀行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合作,以及容克投資計畫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 同時,中方同意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在上海設立分行,發行熊貓債,與亞投行合作,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他也認為這是個好主意,我建議他盡快返回倫敦,與布魯塞爾方面溝通。 17日上午,我完成了報告,18日,我接到了高層的指示,指示有關部門領導迅速研究。 同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與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簽署合作備忘錄; 2015年底,歐洲復興開發銀行董事會批准了對中國投資的投資,開啟了中歐金融合作的新歷史。

這些是我在智庫工作時寫的一些報告和建議,它們被高層領導採納。 現在回想起來,每一次調查,每乙份報告,都依舊令人興奮。

《經濟觀察報》:您認為40年來中國巨集觀調控經歷了哪些重要節點?

徐紅才. 至於中國的經濟週期,我認為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重要節點。 第乙個節點是1978年底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會議確定了改革開放的路線,明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轉折點。

第二個轉折點是1992年初第一次南巡的講話,進一步確立了市場經濟發展的方向。 上世紀80年代,關於究竟是計畫商品經濟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問題,一直存在著爭論,這場爭論的重要背景是,市場經濟被視為資本主義專利,中國制度的優勢在於搞計畫經濟; 然而,傳統的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已被歷史實踐證明是失敗的。 另乙個重要的外交變化也使辯論陷入僵局,那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時間與1979年1月中美建交的時間重疊。 三中全會一結束,就與美國建立了外交關係,當時有一種觀點認為應該進行改革開放。 因此,1992年南巡的演說就是要把這個論點整理好,糾正思想上的偏差,形成廣泛的共識。 **大聲說:不要爭吵,低著頭。 從此,“白貓黑貓”理論貫穿了中國整個改革開放,激發了全民的綜合潛能,給鄉鎮企業、特區、民營經濟、世界等諸多方面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上世紀90年代,中國資本市場開始騰飛,國有企業逐步從政企合一的國有企業轉變為真正意義上的國有企業。 實行股份制改革後,國有企業解決了“自主經營、盈虧自責、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經營機制問題。

第三個節點是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中國終於可以全面加入全球分工體系,繼續推動製造業向服務業開放,繼續降低關稅; 同時,我國也開始學習遵循國際規則、經貿規則,加快推進投資便利化,為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奠定基礎。 2010年,中國GDP總量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第四個節點是,自中國共產黨十八大以來,即2018年以後,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 其重要特點是,過去依靠投資帶動外貿出口、擴大延伸的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中國經濟應走高質量發展、內涵發展、創新發展的道路。 大家意識到,經濟走勢呈現“L型”,經濟增長速度持續下滑,但經濟總量保持增長,中國GDP在“十三五”末突破200萬億元。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60條改革意見,確立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同時強調要發揮好作用。 這種思路很明確,直到現在也沒有改變,優化營商環境、實現公平競爭、尊重國際經貿規則都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第五階段,也就是後疫情時代。 當前形勢仍較為複雜,國際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包括全球價值鏈重組,比疫情前更加突出。

經濟觀察報: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發展如何找到確定性?

徐紅才. 中國經濟面臨許多新的挑戰,但我認為外部環境的確定性正在上公升。

第乙個確定的是,2023年調整後,世界經濟內生動能正在積聚,積極因素正在增加。 例如,全球**將在2023年萎縮5%,在2024年可能增長3%3%;去年跨境投資增長了20%,2024年可能會出現正增長。

第二個確定性是,全球通脹壓力已明顯減弱。 2023 年 12 月的資料顯示,美國的通貨膨脹率降至 34%。2022年俄烏戰爭期間的峰值超過10%,應該說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和主要經濟體的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因此,去年年底,美聯儲停止加息,市場預期2024年可能有三次降息,這意味著人民幣貶值壓力將減弱,銀行降準降息邊際寬鬆政策空間正在開啟。

第三個確定性是,大國關係特別是中美關係已經停止下降和穩定。 近兩年來,西方世界友好岸外包、近岸外包、脫鉤斷鏈、“小院高牆”的做法確實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 現在大家都認為這樣會讓雙方都吃虧,都希望能拿回經貿合作的壓艙石。

第四,可以肯定的是,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地緣政治衝突目前處於僵局,但我相信遲早會和平結束。 近兩年來,人類社會經受住了考驗,這場衝突沒有演變成世界大戰,也沒有發生核戰爭; 哈以衝突沒有演變成中東戰爭,這意味著人類社會管理戰爭風險的能力有所提高。

第五個確定性是,黨的二十大確立了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特別是推進高水平高質量開放的戰略方針,去年底,**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了在保持穩定的同時求進的指導思想, 以進促穩,先建後破。

《經濟觀察報》:您對新的一年中國經濟有何看法?

徐紅才. 在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中,問題不在外部,而是取決於解決自身的問題,包括房地產和潛在的金融風險。 房地產肯定不會回到過去,需要兩三年的時間來調整。 短期內,房地產行業沒有其他政策選擇。 中國過去20年的快速經濟增長,得益於建築業和房地產業,現在已經走到了盡頭。

中國實體經濟的問題是產能過剩。 中國是乙個製造業大國,其生產能力是全球化格局形成的,服務於全球化。 然而,現在全球需求低迷,再加上“友好岸外包”、“近岸外包”、“脫鉤斷鏈”、“去風險”等現象的存在,導致中國從歐美和日本的進口訂單急劇下降,直到去年年底,中美在三藩市峰會後才有所改善。 穩定外貿對我國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國內產能過剩是無法自行消化的,必須依靠外部市場來解決外貿進出口超過40萬億元的問題。 這也是實施“雙迴圈新發展格局”的客觀要求。

解決自身問題,必須依靠改革開放和創新,經濟工作會議和金融工作會議已經系統部署。 2023年,中國經濟將實現5增長2%,對全球GDP的貢獻率為30%。 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為48%左右,實際增長取決於政策的力度。 ** 在財政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要防控地方債務風險,不要對擴張性財政政策抱有過高期望。 預計2024年我國經濟將繼續穩步復甦,經濟增長速度將回落,中長期“L型”趨勢不會改變。 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經濟觀察報》:您如何理解金融在經濟中的作用,又如何理解金融監管?

徐紅才. 金融必須服務於實體經濟。 金融不同於實體經濟,有其自身特殊的執行規則,因為金融要與貨幣資金打交道,與風險並駕齊驅。這對於促進貨幣資金跨時空的有效分配是必要的。 金融市場的效率直接影響到貨幣政策的效率和金融服務的效率,因此必須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在金融市場的改革和發展中,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向,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 近日,我國擴大金融開放釋放了重要政策訊號,全面放寬外資金融機構對銀行和保險機構投資比例的限制,歡迎包括國資、外資、民營資本在內的各類境內外市場主體充分競爭,通過有序競爭提高實體經濟金融服務效率。 標誌著中國金融開放向前邁出了一大步。任何競爭,尤其是公平競爭,都不會是一潭死水; 不正當競爭必然會扭曲資源配置,降低巨集觀經濟執行效率,導致經濟執行的內在不穩定。

同時,為什麼金融監管是必要的? 因為有時候市場會失敗。 要發揮巨集觀政策在逆週期調節和跨週期調控中的作用,還應將巨集觀審慎與微觀審慎結合起來。 對小微金融的審慎監管是為了防止其任意行事,巨集觀審慎也要防止金融機構的順週期行為產生合成謬誤。 機構投資者本應是市場的“穩定器”,卻成了市場波動的來源,表明監管出了問題。 所有市場主體都必須在法律框架下規範運作,對違反規則的金融機構必須嚴懲。

經濟觀察報:近期市場波動較大,出現波動的原因是什麼,如何穩定金融市場?

徐紅才. **對經濟資訊非常敏感,實體經濟整體表現仍較弱。 新年伊始,中國經濟繼續穩步回公升,去年有所好轉,但基礎尚不牢固。 部分領域的潛在風險也在逐漸顯現:一是房地產行業的調整尚未結束; 二是地方**債務,地方潛在風險迫在眉睫; 三是外部環境仍存在不確定性,可能仍存在地緣政治“黑天鵝”事件,導致大宗商品波動。 近期的**波動,引發了前期否定註冊制度改革、是否取消賣空機制的討論。 在我看來,註冊制度本身沒有問題,但相關制度有待完善; 賣空本身就是中性操作,多頭和空頭頭寸稱之為市場經濟。 要打造以法為本、規範化的市場環境,讓投資者做出理性選擇。 除了優化相關制度外,關鍵是要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解決實體經濟中的突出問題。

相關問題答案

    徐振亮:我的書房

    我的書房 徐振亮.去年月,我的書房從嶺大搬回了老家。因為我喜歡閱讀和寫作,所以這些年來我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學習上。自習室是我學習習成長的地方,是我保持獨立思考的地方,也是我的精神可以得到滋養和棲息的地方。我自己獨立學習的時間比較晚,小時候就把餐桌當書桌,別說有書房了。弱冠離家出走,到嶺南學藝謀生,在一...

    今日話題:財經資訊 上交所將營造良好投資生態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和改革,上海證券交易所 以下簡稱 上海證券交易所 作為中國主要交易所之一,一直致力於構建良好的投資生態,促進市場健康穩定發展。近日,上交所再次提出一系列措施,進一步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為投資者和企業提供更多的機會和保障。下面將詳細介紹上海證券交易所將如何打造良好的投資生態系...

    潘功生為經濟持續反彈創造了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月日訊息,據中國人民銀行官網訊息,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 行長潘功生於月日主持召開經濟金融形勢專家座談會,研究當前經濟金融形勢,聽取有關意見和建議。李洋 張曉輝 王小璐 白崇根 關濤 彭文生等專家認為,今年以來,一系列擴大內需 提振信心 防控風險的政策措施相繼出台,政策效果逐步顯現。與會專家就如何解決...

    徐亮的《時光音樂會》承認“巨人”稱號,再現殺戮記憶

    以 老友記 為主題,邀請一群時光家族成員入駐 時光之家 唱響時光金曲,分享故事,在老友重逢中結交新朋友,釋放真實自我,探討 與生活等話題,以體現當下年輕人的聚會常態。第七期 第八期 時光 朋友 迎來了一位飛揚的嘉賓 徐亮。咱就是說,誰年輕時沒有過徐亮呢?徐亮此前曾參加芒果頻道的熱門綜藝節目 披荊斬棘...

    2024年,“獨腿英雄”徐亮憑藉《血染風采》走紅大江南北,後來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

    穿過烽火,承受不足,毅然投身軍,度過青春,獨具特色的軍路,像乙個英勇的士兵,展現在眾人面前。年,徐亮堅定入伍,年炮彈來襲,永久失去了馳騁的可能,年,一首 野心與驕傲 徹底風靡全國。從那以後,這位 獨腿英雄 經歷了怎樣,過著怎樣的生活,現在又是什麼樣子?習 學院聲樂系大學生徐亮本該享受藝術生活。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