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間的較量不是一時之舉,而是一場持久戰,從**戰爭的表現可以看出。 這場競賽跨越了兩屆美國政府,包括截然不同的外交策略和團隊建設。
對於這場較量的核心,眾說紛紜,也有獨立經濟學家馬光元提出"主戰場在於摧毀中國製造業"雙方最近的事態發展也證明了這一觀點的相關性。
在《中國製造》的“中國製造”大講堂直播中,系統地提出了“修昔底德陷阱”的論點。 本次活動由中國智庫、工業和資訊化部華信研究院、新浪財經等機構聯合主辦,現場嘉賓實力雄厚,包括被視為獨立經濟學家、央視財經頻道評論員的馬光元,以及中軟董事長等重量級人物, 京東數碼首席經濟專家,中國智庫研究院院長。
這一論點被認為非常有價值,因為馬光遠強調,“修昔底德陷阱”不能通過單方面的一廂情願來避免,這種趨勢在全球範圍內都存在。
歷史的教訓告誡我們,大國之間不能指望真正的友誼。 一旦出現利益衝突,賭博是不可避免的。 無論您使用多少策略,最終結果往往是獲勝。
對付另乙個大國只有兩種方法:超越或淘汰。 在考慮受疫情影響的世界形勢時,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和估計這一形勢,做好應對內外部環境變化的長遠準備。
否則,我們的國家利益將受到重大損害。 雖然我們在疫情期間表現良好,但馬認為,對新基礎設施的關注遠遠超過製造業,這是乙個令人擔憂的跡象。
借鑑人類經濟發展史的經驗和教訓,大國興衰的關鍵因素在於製造業。 雖然有人認為美國作為製造業的先行者,在全球領域占有突出地位,但中國積極追趕後發優勢,成功跟上美國,甚至超越。
馬光元指出,中國的進步是無法抹去的,但我們必須警惕,不要誤解美國對製造業的態度。 他認為,認為美國人對製造業失去了興趣,甚至自願放棄製造業的地位,可能成為中國國運的葬品,這是乙個“很大的誤區”。
美國在19世紀末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強國,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家。 這充分證明,製造業的地位對大國地位的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直到2009年,中國才在製造業強國的坐標上超過美國。
為什麼中國製造業起步緩慢? 一些研究者認為,這與中國獨特的地理環境密切相關。 北面是寒冷的高原,東面和南面是浩瀚的大海,西面是高原和山脈。
這些物理壁壘圍繞著中國,中國幅員遼闊,人口豐富,資源豐富。 這使得中國的經濟形態容易實現自給自足,呈現出相對封閉的狀態。
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中國古代外匯的不足。
清朝的終結雖然導致了軍閥分裂的混亂時期,但它並沒有成為適合工業化和製造業的環境。 事實上,中國具備了製造業所需的一切條件,並在那個時期逐漸得到滿足。
例如,全民識字確保了大量合格的工人能夠得到培訓,蘇聯資助的156個大型專案成為製造業加速發展的基礎。
雖然長期錯失的機遇給了中國工業和製造業迎頭趕上的動力,但不可否認,我們享有一些後發優勢。
中國的製造業起步於低端,容易受到其他排名靠前國家的瓶頸。 一旦落入產業鏈低端,就可能出現投入大、產出少、附加值微薄、易受原材料和市場政策影響的困境。
這是“一架飛機8億件襯衫”現象的具體體現。
為了防止形勢惡化,發展技術和自主創新已成為中國製造業新時代的一項重要任務。
在從無到有,從低端到高階的過程中,我們確實表現出了極其堅定的決心和毅力。 然而,我們有一種更危險的傾向,即過分關注自己的努力,而對他人的處境過於樂觀。
早在1791年,漢密爾頓就向國會提交了《財政部長關於製造業的報告》,其中明確提出了製造業在國家地位領域的重要性。
漢密爾頓在報告中認為,製造業遠比乙個國家的財富重要,甚至可以對乙個國家能否保持獨立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1. "一流企業定義標準,二流企業樹立品牌,三流企業製造產品,附加值水平決定各自的生態位。 長期以來,美國和歐洲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中國雖然在迎頭趕上,但在高附加值的背後,往往是起著支柱作用的專利壁壘,維持著歐美多年的高福利社會機制,讓後來者難以追趕。
2015年發布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標誌著中國對生態位第一梯隊產生影響的開始。 然而,美國及其盟國從未停止遏制中國。
川普因挑起第一場戰爭而聞名於世,但早在2016年歐巴馬政府末期,亞太再平衡戰略就已經出爐,其實第一場戰爭的序幕已經開始。 "
2. "一流企業制定標準,二流企業打造品牌,三流企業生產產品,附加值水平是區分其生態位的關鍵。
美國和歐洲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儘管中國正在積極追趕,但高附加值背後往往起著關鍵作用的專利壁壘,長期維持著歐美的高福利社會制度,讓後來者難以追趕。
2015年發布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表明,中國正在向生態位的第一梯隊發起衝擊。 然而,美國及其盟國從未停止遏制中國。
挑起戰爭,川普吸睛,但2016年,歐巴馬政府末期,亞太再平衡戰略已經發布,戰爭的序幕實際上已經開始。 "
3. "一流企業制定規則,二流企業樹立品牌形象,三流企業生產產品,以增加值水平為標準,區分其生態位。
長期以來,美國和歐洲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儘管中國正在迎頭趕上,但高附加值往往受到專利壁壘的支援,而專利壁壘長期以來一直支撐著歐美的高福利社會制度,這使得後來者難以迎頭趕上。
2015年發布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是中國向生態位第一梯隊衝刺的標誌。 然而,美國及其盟國一直在不遺餘力地遏制中國。
川普因挑起第一場戰爭而廣為人知,但在2016年歐巴馬政府末期,亞太再平衡戰略已經出爐,第一場戰爭的序幕實際上已經開始。 "
在戰略執行方面,我們的目標遠不止華為。 美國已將33家中國科技公司和研究機構列入“實體清單”,其中包括人工智慧、通訊技術等領域。
馬光遠指出,雖然中國一直被譽為製造大國和世界工廠,表面上似乎是乙個了不起的成就,但如果現在被定義為世界第一大製造業大國,其實有點用詞不當。
在製造業領域,中國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和挑戰,我們需要清楚地意識到這些挑戰和困難的存在。
他強調,在衡量製造業規模時,不應侷限於傳統的GDP指標,而應引入更能反映這一領域的GNP指標。 根據國民生產總值計算,中國製造業尚未排在世界第一,而美國仍處於領先地位。
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還有待提高,需要更多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優秀企業。
面對美國對高科技產業的逐步壓力,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實現製造業轉型公升級,為服務業和金融業提供強有力的基礎支撐。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馬光遠提醒我們,不能再盲目追求傳統經濟規模的發展,而要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偉人企業。 ”
馬的觀點似乎反映在財富500強企業名單中。 自2015年以來,上榜的中國企業數量急劇增長,而美國企業數量逐年下降。
從數量上看,2020年是中國的轉折點,上榜的中國企業數量首次超過美國(124家對121家)。 然而,數量並不是一切。
一方面,上榜的中國企業總收入低於美國企業,另一方面,中國企業的平均利潤率也遠低於美國。 這說明中美兩國在高利潤企業維度上還存在巨大差距,這也是馬光遠所說的弱點:缺乏具有足夠競爭力的優秀企業。
在利潤率超過5%的公司名單中,雖然中國擁有最多的金融公司,但美國的製造公司數量也相當可觀。 在2021年世界500強品牌榜單中,美國企業依然佔據主導地位,即使品牌比去年少了6個,但優勢依然明顯。
相比之下,雖然中國企業增加了5個品牌,進入了世界一流品牌的行列,但與美國相比,還有很大的提公升空間。 有人認為,近年來,進入世界500強榜單的中國企業數量不斷增加,但競爭力有待提高,特別是在創新、核心零部件和軟體控制等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
雖然中國已經進入了第二梯隊,但還需要在更高層次的競爭中更加努力。 如果以第一梯隊為參考,我國的劣勢就更加明顯了。 研究機構在進行研究時仍然需要依賴進口儀器和軟體,因為這些都是國際學術期刊認可的標準。
總的來說,雖然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中國是乙個製造業強國,但與美國這個製造業強國相比,我們在許多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公升空間。
面對新冠疫情對世界的深刻影響,馬光元指出,這預示著前所未有的變革機遇,但同時,挑戰也十分嚴峻。 中國需要以自省的態度審視中國經濟哪些領域需要加強,哪些領域需要改進,並以此為基礎規劃未來的全球化戰略。
我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到外部環境的影響,但中國的命運和未來仍然主要取決於我們。 這並不是說外部環境不重要,而是說自主性在決定自身發展方面更重要。
中美博弈的關鍵:製造業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