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問答
1.對課外培訓的治理和投資的看法。
教育部8日印發《校外培訓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細化了繼2021年“雙減”檔案和2023年校外培訓暫行處罰措施之後,校外培訓機構的法律管理。 中國的課外培訓機構最初是由私人教師開辦的補習班演變而來的。 其治理邏輯的核心在於,近年來,一些校外培訓機構形成了所謂的“影子教育”,與學校教育並行發展,挑戰了學校教育的主導地位和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特別是在公共服務的義務教育階段。
接下來,我們將分階段回顧校外培訓行業政策治理的歷史發展歷程,讓您深入了解當前政策的背景邏輯,更準確地判斷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首先,第一階段是從1992年到2012年,有學者稱之為校外培訓行業的“弱治理階段”,也有學者稱之為“預備治理階段”。 在1993年之前,校外培訓的形式並沒有引起廣泛的關注。 但實際上,為了提高高等教育的錄取率,中小學已經開始對正常教學時間之外的補課收取費用,教師兼職補課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1993年,教育部(時為國家教委)發文提出,學校和教師不得利用假期給學生開組補課或新課,可以看作是校外培訓規範化管理的起點。
1999年,大學入學考試規模擴大,導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大幅提高,進而提高接受高等教育的意願。 同時,取消了小學轉初的統一考試,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初中、初中考試的競爭壓力。 此外,一線城市積分招生、特招招等選拔方式也變得流行起來,奧林匹克競賽成為很多學校選拔的主要標準之一。 當時,一些奧林匹克培訓機構實際上與學校有聯絡。 因此,雖然取消了中小學統一考試,但想要追求優質教育資源的學生和家長的壓力卻越來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奧林匹克培訓在90年代大量湧現,最初僅限於一線城市名校的選拔。 2000年,教育部下發了減輕小學生學業負擔的緊急通知,明確規定,未經教育行政部門批准,任何部門、團體、機構、學校不得組織小學生參加各種競賽和閱讀活動。
2.校外培訓政策和投資分析。
現階段,2023年《民辦教育促進法》的出台成為重要的法律發展。 法律部分承認了民辦教育的盈利能力,使得以民辦學校為主體的教育在現階段取得了快速發展,包括民辦教育和培訓機構。 值得注意的是,新東方成立於1993年,雪爾思成立於2003年。 由此可見,行業的發展與政策的演進息息相關。
2012年,**印發了《關於進一步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提出禁止學校單獨或聯合社會培訓機構舉辦各類選拔班。 一線城市也陸續收緊了競爭和擇校管理。 總結1992年至2012年的管理週期,可以明顯看出校外培訓與學校的關係比較密切,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校內教育的公平性。 現階段,行業規範主要依靠自律,目前還沒有出台具體的專項治理政策。
第二階段是2013-2017年,標誌著行業治理初步探索的起點。 當年,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了《關於規範教育收費、控制任意收費的實施意見》,其中一項重點任務是治理中小學補課亂收費問題,提出要嚴查組織、參與補課亂收費的學校和教師行為。 到2015年,教育部已禁止中小學教師和在職中小學教師付費補課,從而切斷了校外培訓機構與在職教師之間的利益鏈。 據相關文獻顯示,截至2016年,我國補習教育機構教師人數已達到700萬至850萬人。
教師作為個人的補課也是校外培訓行業市場高度分散的主要原因之一。 現階段的行業具有去中心化、複雜性和區域性的特點。 回顧2013—2017年的管理階段,學校補課、教師補課仍是政策關注的重點,並嘗試治理。 在減輕校內和校外負擔方面,當時政策的重點仍以校為主體,獨立校外機構的定性與治理不明確。
第三階段,從2018年到現在,真正開始對校外培訓行業進行系統治理。 2018年,**辦公廳印發的《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是我國首個規範國家級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系統性檔案,標誌著校外培訓被單獨列為管理教育領域。
3.政策解讀和投資機會。
截至2021年7月,出台的雙減政策已經為校外培訓行業構建了較為完善的治理體系。 在培訓機構專項整治方面,政策根據不同型別、不同形式的培訓機構特點實行分級管理,嚴格審批和規範培訓行為。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該政策嚴格限制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培訓機構,要求此類機構註冊為非營利性機構,切斷資本化渠道; 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寒暑假不能營業。 同時,檔案最後提到高中學科培訓應參照實施,表明高中學科培訓與義務教育的界限尚未明確。 除了熟悉雙減政策本身,還需要關注政策之外的相關配套措施,這些措施致力於完善K9科目培訓的治理細節。
例如,2021年6月成立校外培訓督導系,同年7月,正式出台雙減政策。 9月,《課外培訓機構職工管理辦法》《中小學生課外培訓教材管理辦法》《關於加強義務教育階段課外培訓費用監管的通知》分別從人員、培訓內容、收費等角度細化了治理辦法。 11月印發的《關於搞好校外培訓廣告管控工作的通知》,加強了對廣告的管控。 2022年12月《關於規範中小學生非學術性課外培訓的意見》和2023年10月《關於規範中小學生課外培訓行政處罰暫行辦法》進一步完善了監管體系。 從這些政策來看,行業在合規的道路上正在穩步推進。
新編的《校外培訓徵求意見管理條例》草案中,有幾項關鍵內容變化。 首先,明確了課外培訓作為學校教育有益補充的基本定位。 這一點在2022年12月的非學科管理政策中已經提到,本徵求意見稿再次強調校外培訓的補充作用,在依法合規的框架下對業務發展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強調規範要滿足家長的合理培訓需求。 這意味著,只要培訓機構能夠在政策框架內運作,它們就可以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並保持健康的發展空間。
其次,進一步明確學科與非學科的分類管理,更加清晰地劃定兩者的界限,為非學科健康發展留下了較大的空間。 在高中和非學科培訓方面,與雙減檔案略有不同,雙減檔案提到,在詳細闡述了K9學科培訓的限制後,新的高中學科培訓機構將不予批准,而草案則明確了分類管理後高中學科培訓限制的細節。 這表明,從政策角度來看,高中科目培訓和K9科目培訓之間的界限更加清晰。
總體而言,該草案是現有政策的延續,使管理方向更加清晰,使行業內的培訓機構能夠更好地了解其開展業務的範圍和標準。
4.校外培訓政策及投資分析
綜上所述,我們對90年代至今校外培訓政策的演繹過程的總結是,每一項政策的關鍵節點大多是由於行業的過度發展,對傳統學校教育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 因此,校外培訓政策始終以保證學校教育的主導地位和促進教育公平為目標,以促進行業向正規化方向發展為目標。 隨著業態、從業人員、資本參與的快速變化,政策管理的重點也在隨著行業變化而不斷調整。 只要學校教育的主要公共服務功能不妥協,課外培訓行業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該行業的投資機會。 我們對行業的看法仍然非常積極,我們認為這對行業領導者來說是乙個積極的發展。 經過多年的政策演進和近幾年的系統化管理,能夠生存下來的行業龍頭才是行業的贏家。 它們既能滿足國家規劃發展的要求,又能滿足家長和學生對多元化培訓的需求,從而形成有益的供給。
尤其是在2018年和2021年兩大重要治理政策出台後,尤其是2021年雙減政策出台後,行業競爭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 在雙減政策之前,校外培訓機構主要依靠以入學考試為導向,輔以素質提公升的K9學科培養業務。 政策實施後,龍頭院校基本停止或剝離K9學科培訓業務,只保留高中階段的學科培訓。
自 2022 年以來,領先機構已開始為 K9 學生開發識字教育課程。 這些課程雖然與傳統學科的內容和體系有關,但不再是單純的應試教學,而是更注重思維等基礎能力的培養,為行業提供新的供給,符合“有益補充”的定位。 大多數缺乏發展掃盲教育能力並仍然以考試為導向的機構已經退出市場。 因此,供給結構得到了顯著優化,那些準備轉型的領先機構將獲得全部收益。
5.教育培訓行業的復甦和投資機會。
因此,從實際業務發展來看,從2023年初開始,素養培訓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純學科培訓的需求,並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增長。 近幾個季度,新東方、好未來等行業龍頭重啟網點,穩步擴張,行業呈現復甦發展態勢。 自 2023 年初以來,我們也見證了二級市場的拐點機會,業績和估值迅速翻倍復甦。
本徵求意見稿發布後,我們可以更有信心,現有的行業領導者將滿足規範。
高中學科培訓和非學科培訓都是在法律合規的框架下進行的。 關於未來競爭是否會加劇的問題,我們認為,首先,在行業治理逐步明確後,行業的技術門檻實際上會繼續提高。 目前,對牌照審批、員工資格、資金監管等要求,使合規業務發展的啟動成本大幅增加。 因此,我們預計不會有大量機構快速回歸,現有的行業龍頭將有足夠的時間視窗來鞏固其優勢。
儘管2023年經歷了一輪估值修復,但與雙減政策實施前相比,板塊估值仍有明顯折價。 我們認為,這是由於市場對收緊政策的擔憂。 然而,該政策一直在朝著合規的方向發展,並繼續收緊。 在收緊過程中,政策為健康產業發展留下了足夠的空間,競爭格局對龍頭有利。 我們認為,在當前政策框架下,龍頭企業業績有望實現快速復甦增長。 政策越明確,對龍頭企業越有利。 因此,在這個時間點上,從購買業績和估值的角度來看,都值得投資。
我們重點推薦在高中培養方面優勢明顯的A股學達教育,並關注美港股的龍頭培訓公司,如新東方、好未來、卓越教育集團、學者教育、高途等。
會議紀要**:溫八沽研究]小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