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
作者:周向志(湖南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被稱為中國外貿“新三”產品。 海關總署統計資料顯示,2023年我國“新三”產品出口總額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大關,同比增長299%。這份輝煌的成績單的發布,彰顯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有力地提振了人們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過去服裝、家具、家電等“老三”大量出口,風靡海外,如今“新三”揚帆出海,船向世界,表明中國出口新勢頭正逐步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邁進。 從最佳出口產品來看,覆蓋面也非常廣泛,共有27個省市實現了“新三”產品出口增長。 其中,長三角地區出口量達5419件2億元,同比增長197%,佔總數的51%2%;廣東省增長337%;福建省作為我國新能源大省,累計出口“新三”商品1365件6億元,同比增長498%;位於中國中部的湖南省,2023年的出口增長率也將達到28%5%,創近年來新高。
當前,新興市場崛起加速,全球鏈條重新排列,全球最先進的結構發展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十年來,綠色低碳轉型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關注的焦點,各國都在探索實現“綠色溢價”的可行途徑。 “新三”之所以能成為中國“三駕馬車”的新動力,在世界產業競爭賽道上走在先,與中國準確把握全球經濟發展大勢、超前謀劃、超前布局、大力推進密切相關。
我國先後印發了《能源領域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等政策檔案。 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也為快速形成規模經濟和“新三”強大的市場競爭力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國光伏元件和光伏電站的投資成本在10年內下降了80%以上。
截至目前,中國“新三”出口額已連續14個季度保持兩位數增長,在全球市場上獨樹一幟,但要進一步釋放增長潛力,穩穩保持中國出口“新名片”,也不容小覷。 進入新的一年,全球經濟放緩帶來的保護主義、經濟“脫鉤”“去風險”和市場收縮等挑戰依然存在,尤其是“新三國”面臨的“碳堡壘”及相關原材料出口需要高度重視。 歐盟《新電池法》規定,自2024年7月起,動力電池必須在2027年7月前申報產品的碳足跡,並滿足相關的碳足跡限制要求。 法國、南韓等國對進口光伏產品的碳足跡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對“新三”出口的持續穩定增長產生了不利影響。
基於此,中國鋰離子電池企業打造了全球首家電池“零碳工廠”,為自己築起了堅實的“護城河”。 要順應潮流要求,切實增強後顧之憂意識,緊緊依託綠色能源、高新技術和現有優勢,適時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綠色製造、綠色物流、綠色裝備,以“深度綠色能源水平”有效應對一流壁壘挑戰,贏得戰略主動權。
中國“新三”之所以在世界上,歸根結底取決於技術、成本和質量。 為了在未來繼續保持這種強勁的出口勢頭,我們不能只關注數量的擴大而忽視質量的提高。 堅持創新為動力,不斷提公升科技水平,打造強大的龍頭企業和核心產品矩陣,搶占發展制高點,有效鞏固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任何時候都要把降低運維成本作為贏得出口訂單的武器,努力深化全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 對此,長三角地區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在4小時車程內匹配所有零部件的經驗值得借鑑。
市場需求在帶動“新三”出口快速增長的同時,也會導致產能的野蠻擴張和市場的過度競爭,如果不適當調整,一些低端產能“蜂擁而至”,必然會造成新的產能過剩。 要加強相關產業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堅持高階化、智慧型化、綠色發展方向,對行業技術、質量、能耗、排放、投資規模等設定准入條件,避免產業趨同、增量降價、科學監管、嚴密跟蹤的惡性競爭。
消除“新三”出口的不確定性,要與市場雙向奔赴。 有關部門要圍繞市場准入、要素准入、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聽取企業意見,幫助解決問題,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推動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防止過度依賴單一市場。 加強國際合作,加快產業海外布局,將部分加工環節轉移至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與各國、各方共享中國大市場的機遇和紅利,使“新三國”始終成為我國外貿出口的穩定器。
光明**“2024-02-05 02版)。
*:光明網-“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