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蘭友.
2月26日,人民網《關於“教師減負”的三條評論(一):誰懂不了的負擔? 它指出,“線上學習點、法律普及考試、教學以外的無數任務”和“消防安全、防溺水、反欺詐、疫苗接種、保險都是教師的任務,身心疲憊......”。
之前有人評論說,職場依賴於後零整改,因為大多數後零後都敢於對不合理的職場現象說“不”。 記得市宣部負責調研的領導在公開場合說過,他手下有不少名校的研究生,他們很能幹自己不說的事情,但下班後就是“不接電話,不回覆簡訊”。 我早就意識到了類似的問題,我曾經對90後出生的年輕人說,我發現你這個年紀的人不喜歡加班。 當然,我也說過,你不喜歡加班是好事,你給你看一點加班。
在過去的幾年裡,公開考試是年輕人找工作的最佳途徑,而不是其中之一。 但當他們真正進入基層公務員隊伍時,年輕人發現,只要有一點上進心,公務員就不好幹,加班是常態,壓力大不堪。其實在公務員隊伍中,除非你盡快“躺平”——沒人能帶你走,不可能沒有壓力,各種資料、報告、研究、創新事項等等,都讓你頭暈目眩,難以應付。
一些公務員單位為了在考核中取得所謂好成績,不得不想方設法討好上級,做形式上的事情是小兒科的要求。 也有單位寧願丟下自己的工作,派人去幫助上級工作。
如何避免“重物不堪”的現象? 事實上,每個單位、每個部門、每個工作人員都可以在自己的部門內落實這些事項,而現在的繁忙和壓力,都是因為比較具體的事情而造成的。 例如,教師的職責是教人教育人,至於線上學習點、法律普及考試,以及消防安全、防溺水、反欺詐、疫苗接種和保險? 一事做不僅會降低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和幸福感,帶來不良的身心壓力,還會導致教師在備課和教學上的時間和精力相對減少,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有的領導說,這都是考核的錯,只要考核取消,他們就不會要求這個。 但考核是一種重要的工作手段,取消考核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能不能改革考核方式呢? 例如,如果將“中標”考核改為“符合標準”考核,只要完成上級單位安排的相關工作,就會被視為考核合格,只有未完成必須完成的任務的單位才會在考核中被定性為不合格,都是合格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