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只有一種方式。
吳東風. 在內蒙古阿拉善盟恩格裡烏蘇嘎查乙個樸素整潔的院子裡,有一面五星紅旗在風中飄揚,格外醒目,那是尼瑪老人的家。 嘎查位於中蒙交界處,深虞巴丹賈蘭沙漠,有一條崎嶇難關的沙路,從嘎查沿著邊境線通向遠方。 從乙個25歲的女孩到乙個78歲的男人,她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路。 尼瑪老爺子自己也記不清自己在這條路上來回走了多少次,她只知道邊界碑在她面前,祖國在她身後,忠誠守護邊疆是她的神聖職責。
尼瑪老人和他的兒子哈達布在巡邏。
1971年,25歲的尼瑪響應黨組織的號召,帶著母親、弟弟和3歲的兒子來到離家鄉近300公里的恩格裡烏蘇嘎查,當上了邊防警衛。 那時,扭蛋非常荒涼,方圓30公里內沒有人居住。 如果你沒有地方住,你就拿蒙古包; 沒有水喝,就去17公里外的地方打水。 白天,尼瑪與其他幾名民兵一起訓練和放牧; 晚上大家輪流站崗,冬天站崗時,雙手往往凍得昏迷不醒。 因為居住環境差,交通不便,聚在一起的兩家人相繼撤離,最近的親戚離尼瑪一家200多公里,最近的鄰居相距90多公里。 民兵“8點”只有尼瑪母子,她是“連長”,兒子是“小兵”,母母倆白天吃草守衛邊疆,晚上聽廣播,給兒子講故事猜謎語。
尼瑪老人正在擦拭界碑。
這個任務是黨和國家交給我的,既然答應了,我就要努力去完成。 尼瑪既這麼說,也做了......做吧她每天的工作就是用雙筒望遠鏡在40多公里的邊境巡邏,為了防止可疑人員進出國,她必須時刻保持警惕,時刻為自己留槍裡的子彈。 半個世紀以來,尼瑪母子在邊境巡邏超過18萬公里,勸阻了近1000人返回邊境,巡邏區內從未發生過一起涉外事件。
尼瑪老人正在巡邏。
今天,邊境的狀況發生了巨大變化。 當地**為邊防要塞戶新建了一棟房子,配備巡邏車,他們使用太陽能發電,飲用乾淨的自來水,巡邏路線將顯示在手機APP上,並實時上傳到“邊防要塞戶巡邏管理系統”的後台。 在邊境巡邏了半個多世紀後,老人的腿嚴重變形,再也無法獨自巡邏邊境。 近日,老人的孫子考上了阿拉善右旗淡水布拉格邊防警察局,成為了一名守衛邊境的輔警,於是他從奶奶和父親手中接過了“接力棒”。 儘管她身體上有不便,但這位老人偶爾會帶著她的兒孫們在她走過半個多世紀的道路上巡邏。
我們常說,沒有時間安靜,但有人為我們扛起了重擔。 在我們國家伸展 2在20,000公里的陸地邊界上,有1民族地區90,000公里。 在艱苦的環境下,無數像尼瑪老人一樣的邊疆人駐紮在界碑出現的地方,牢固樹立了中華民族的共同體意識,自覺承擔起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和主權的光榮使命,用腳步丈量邊界,用生命鑄下邊界碑, 並寫下了無悔保衛國家、保衛邊境的壯麗篇章!
*:2024年第2期《黨建》雜誌,作者單位:內蒙古黨委講師組。
製片人:苗穗琪。
評論:顧麗娟 王群星。
責任人:王夢秋.
校對:王晗。
生產:**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