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第一道雷霆被點燃以來,恆大隨後的局面就開始失控。
兩年半的時間裡,恆大從大量資產被凍結,到董事長許家印被帶走,再到趙長龍被命令“確保大樓交付”,卻無法重回天,如今恆大即將迎來“大結局”。
1月29日,香港最高法院發布命令,宣布恆大集團資不抵債,並要求其立即清算。
其實早就應該清盤了,恆大早在2022年6月24日就已經提出了清盤呈請,但在隨後的聽證會上卻一再拖延。
從原定的2022年8月31日到今年1月29日,已經推遲了8次,拖了18個月。
不過,現在恆大已經拖不下去了,恆大集團目前在港股盤中,其關聯的恆大汽車、恆大地產等公司也已盤中停牌。
有傳言稱“早破早償”,而恆大此前遲遲不清盤,也讓不少債權人心急如焚。
但現在到了清算的時候,有人提出了乙個新的問題,清算後恆大會先償還誰的債務? 是銀行、投資者還是普通大眾沒有買到房子?
恆大被宣布清算後,我們要明白清算是什麼樣的操作,它類似於破產,是乙個法律程式。
清算開始後,恆大將停止所有生產經營,公司的所有資產,包括廠房、辦公室、工具等,將在短期內兌換成現金,然後按順序償還債務。
清盤令下達後,恆大也於2月1日發布公告,公布了其目前的債務狀況和已償還的債務。
根據恆大發布的公告,共有2073起未決訴訟案件,標的金額超過3000萬元,總金額為5025件96億。
此外,到期未償債務為29781億元,逾期商業賬單 20504億元。
不過,截至去年12月底,恆大已通過股權轉讓、信託、代名人持股等一系列方式轉讓了82個房地產專案。
然而,這只是恆大在全國778個未完工房地產專案總數中的一小部分。
在停牌清算前,恆大在港股的最後股價為0163港元,總市值也從巔峰時期的3116億港元跌至如今的21港元5億港元,縮水至不足1%。
很多人不禁要問,僅憑這個市值和剩餘資產,恆大還清這筆鉅額債務,還清嗎?
恆大主要和最大的債權人是國內外各類金融機構和信託公司,然後是欠**商家和承包商的錢。
此外,還有大部分房主已經付了錢,但交代時間很遠,這也是恆大集團中債權人數量最多的。
恆大雷暴過後,最著急、受傷的也是這群房主,他們用多年辛苦賺來的積蓄買了房子,卻買了一棟未完工的房子。
而在恆大宣布清算之後,這些債權人又有了新的麻煩,那就是恆大清算後誰來還錢?
由於恆大的清算程式是在香港進行的,所以恆大所欠的大部分債務都在內地,甚至大部分資產都分布在內地的各個城市。
但是,由於香港的公司法與內地不同,償債的優先次序也會有所不同,這讓很多內地人,尤其是那些房主,感到有些擔憂。
對此,也有人分析過,恆大完成搶購後,最有可能第乙個還款的人,應該是那些期待交房的房主。
畢竟,徐佳音被帶走,趙長龍接手恆大之後,主要任務就是保證大樓的交付,但債務形勢過於嚴重,讓恆大的債務重組工作變得困難重重,最終走到了清算的步伐。
但是,首先保證樓房的交付,是民生和穩定的事關,所以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之後,應按照法定程式和時間順序,再處理銀行、債權公司和以下與恆大合作的**商家的債務。
至於債務最終能否全部還清,就不好說了,要看恒大清算後還剩下多少錢。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的清算方式,歸根結底是出售資產以償還債務,但是否出售也是乙個難題。
恆大的物業、專案、土地甚至寫字樓或辦公用車都是可以出售的資產,但也分為優質資產和不良資產。
例如,寫字樓、辦公用車、產權明確且無抵押權的土地或專案為優質資產,產權混亂或糾紛的資產為不良資產。
兩者的區別不僅在於價值,還在於好不好的問題。
畢竟,不良資產就像乙個“燙手山芋”,雖然在後期可能會給接管人帶來好處,但也會因為各種糾紛和債權而帶來損失。
而且,恆大目前的情況還是相當多的不良資產,這進一步壓縮了恆大清算後可以收回的資金。
雖然恆大已經迎來了“大結局”,但恆大最終何去何從,還得等到一切塵埃落定。
我只希望最後能有乙個圓滿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