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將至,節日在望,隨著各大院校寒假的到來,正值一年一度的大學生返鄉高峰期。 對於那些遠離家鄉、出國留學的人來說,春節意味著懷舊和期待,也是最重要的時刻之一。 但對於經濟相對困難的學生來說,回家過春節也會成為一種負擔。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不少高校出台專項政策,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補貼或特殊幫助,讓這些年輕人在寒冬中感受到來自校園和社會的善意和溫暖。
據**介紹,不同的高校對幫助學生返鄉有不同的方法。 其中,為有效應對春節期間經濟困難學生返鄉時遇到的出行問題,成都中醫藥大學開展“茴香”寒假期間出差專項資助,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經濟支援,去年共有260餘名經濟困難學生獲得資助; 閩南師範大學提前做好安排,重點針對因經濟困難買不起回國機票的學生,第一時間發放旅費補貼,向外出實習、返老的個別學生送去“新年禮包”; 安徽大學先後向各類困難學生,以及地處偏遠家鄉、返鄉費用較高的新疆、**學生發放了“暖冬關愛”艱苦補助金,總額為19540,000元......此外,同濟大學、東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浙江工商大學等多所高校也推出了類似措施。 不同的工作方式背後,有著同樣的誠意。
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的補助,與學校整體預算相比,算不上大數目,但對於那些符合條件,確實需要的學員來說,這筆補助意義重大。 學校在春節期間用資金“幫助”那些返老路上的困難學生,可以說是把錢用在了最前沿,不僅解決了困難學生的問題,也給所有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德育課”, 讓年輕人體驗到什麼是善良和關懷。
有時候,個人賬戶裡多幾百塊錢或少幾百塊錢,可能直接決定乙個學生今年是否有機會回家。 每年暑假,很多學生選擇留在學校,大多是因為實習、社團、旅遊等活動,但也有人為了省生活費而放棄回家的機會,甚至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在工作上賺錢。 在這種情況下,恰逢農曆新年的寒假,可能是一些學生一年中唯一一次回家與親人團聚的時間。 然而,由於經濟問題,一些學生只能咬緊牙關選擇留在學校。 這個時候,如果學校能伸出援助之手,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那無疑是件好事。
教育的本質不僅是教書,更是教育人。 在關鍵時刻,我們能不能思考學生的想法和焦慮,是檢驗學校教育成功與否的試金石。 無論學校規模大小,無論學校的聲譽是大是小,還是資金預算充足,中國所有的高等學府都是為了培養學生成為人才而存在的。 要達到這個目標,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讓學生度過陽光明媚的校園生活,並努力幫助學生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
經歷過風雨的人越多,就越會為別人撐起一把傘。 那些從學校得到幫助的年輕人,將來更有可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並將這份善意進一步傳遞下去。 這也是我們社會不斷追求的理想狀態。
楊新宇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