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情況下,買入日曆價差策略的盈虧小於簡單買入策略和垂直價差策略,即使入市後第二天標的物波動較大,也無需過多擔心投資組合的大盈虧, 這是一種可以安心持有的策略。
[日曆價差策略的原理和組成]。
1.什麼是日曆點差策略。
對於我們之前介紹的策略,合同月份選擇在同乙個月,例如,相同的最近乙個月,或相同的下個月,而不交叉不同的月份; 這次引入的日曆價差策略是一種將買入和賣出頭寸放在不同月份的策略。 由於日曆價差的位置放置在不同的月份,因此日曆價差也稱為時間價差或水平價差。
一般來說,日曆價差策略會選擇交易相同的期權型別(例如相同的看漲期權,或相同的看跌期權)和相同的執行價格,但選擇在不同月份選擇買入和賣出月份的組合。 從保費的收支來看,溢價的淨支出稱為日曆價差,溢價的淨收益稱為賣出日曆價差,組合如下:
2.日曆點差策略的原理。
在**期權變動的情況下,同一期權型別的相同行權價格通常與標的資產**變動引起的溢價波動方向相同,只是差額通常只在溢價的波動範圍內。 例如,當前的 50 ETF 期權的執行價格為 3看漲期權為0,下個月的執行價格為30看漲期權,波動方向應該相同,差額只在**或**點的差值上,所以同時買入和賣出同一型別的期權可以抵消大部分**的波動,只留下時間價值和隱含波動率對溢價的影響。 日曆價差策略是一種用於在隱含波動率變化不大時賺取時間價值的策略。
因為日曆價差策略是一種用來賺取時間價值的策略,所以在選擇行使價時,一般會選擇時間價值最大的乙個,通常在平價附近。 此外,由於遠月的成交量通常較小,平價附近交易量通常較高,因此在選擇行權價時入市也更方便,滑點較低。
3.日曆點差策略的型別。
如前所述,日曆價差策略分為買入日曆價差策略和賣出日曆價差策略,那麼這兩種策略在使用中有什麼區別呢?
在買入日曆價差策略的部分,由於近月期權的時間價值會比遠月期權的時間價值扣除得更快,因此在標的**波動不大的情況下,近月賣出頭寸的溢價收益可以彌補遠月**頭寸的溢價損失, 從而達到盈利的目的。此外,如果近月賣出的期權到期,遠月的買入倉位繼續持倉,賣出倉位收取的溢價也可以作為買入倉位的成本降低,達到降低買入成本的目的。
在賣出日曆價差部分,由於遠月賣出倉位的時間價值減值小於近月,因此在標的波動不大的近月,彌補買入倉位溢價損失的難度較小。 此外,由於近月的買入倉位會先到期結算,如果只留下遠月的單倉賣方倉位,風險也會更大。 由於上述原因,買入日曆點差策略被更廣泛地使用。 在下文中,我們將介紹購買日曆點差的策略。
4.日曆價差策略的損益方案。
下圖顯示了買入和賣出日曆價差的盈虧情況,我們可以看到日曆價差和蝴蝶價差兩種策略的盈虧情況圖其實是相當相似的,但是蝴蝶價差的構成涉及4個倉位,多頭和空頭3個行權, 而日曆點差只包含1個行使價和2個倉位,更容易構建,所以日曆點差可以換一種方式使用,也就是說,它可以作為蝴蝶策略的替代品。
[損益情景和日曆價差策略的特徵]。
1.**日曆價差策略的損益方案。
日曆價差有兩種盈利情景:一是近月倉位溢價下降的利潤大於遠月倉位溢價下降的損失(時間價值帶來利潤),另一種是遠月倉位溢價增加的收益大於增加的損失在近月倉位的溢價中(隱藏波的增加帶來利潤)。基於日曆點差的特點,我們可以用乙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日曆點差的盈虧:
從上面的**內容可以看出,在入場之初,遠近月差為100,賣出倉位收益為100,買入倉位支出為200,溢價淨收支為-100。 以下是需要遵循的五件事:
a) 好:賣出頭寸賺50(100-50),買入頭寸賺50(250-200),總共賺100,遠月價和近月價差200。
b) 差價:賣出倉位50(100-150),買入倉位50(150-200),共100點,遠月價和近月價差為0。
c) 無變化:賣出倉位100(100-0),買入倉位100(100-200),總盈虧為0,遠近月差價為100。
d) 小利潤:賣出倉位50(100-50),買入倉位20(180-200),共30,遠月和近月價格的差值為130。
e)小虧損:賣出倉位虧損30(100-130),買入倉位虧損10(210-200),總虧損20,遠近月價差80。
基於以上情況,我們可以發現,一旦遠近月價差開始收斂(100),那麼買入跨月價差的策略就會產生利潤,因此跨遠月價差的盈虧與遠近月價差密切相關。
最大虧損點:雖然實際上上表中場景(a)和情況(b)的遠近月**不太可能是不同的方向,但我們也可以發現,情況(b)下的遠近月價差為0,這實際上幾乎是買入日曆價差的最大虧損點, 因為大多數情況下,近月合約的溢價不會超過遠月合約的溢價(因為遠月合約的時間價值較大),即當遠近月合約價差為0時,是買入日曆價差的最大虧損點(因為價差不會<0),所以從盈虧的角度來看,買入日曆價差時的價差在開始時的市場是最大成本點,即策略組合的最大損失。但是,就發生的概率而言,最大損失點很難出現,因為近月合約的溢價價值很難趕上遠月合約的溢價。
最大止盈:在買入日曆點差策略中,雖然可以大致確定最大損失,但不能立即確定最大獲利點。 原因是當近月合約到期時,賣方持倉的最大盈利點是溢價為0,並且由於近月合約和遠月合約的波動通常在同一方向上,因此此時遠月合約的價值通常小於入場點, 因此,遠月合約的價值是最終策略組合能否盈利的關鍵。在上表(c)的情況下,當近月合約的溢價為0時,如果遠月合約的溢價高於100,則投資組合將獲利,如果遠月合約的溢價低於100,則投資組合將虧損。 在最極端的情況下,當近月合約的結算溢價為0時,遠月合約的溢價保持不變,價差為200,利潤為100,但發生的概率很低。
2.買入日曆點差策略的特點。
1)最大損失是有限的。
如前所述,在前面提到的買入日曆價差策略和垂直價差策略和反比價差策略中不會出現額外的損失,並且由於買入日曆價差策略的最大損失實際上不太可能發生(遠近月價差必須為0),因此該策略的實際盈虧比看起來會比理論上更好。 此外,由於最大虧損等於入場時的遠近月價差,因此在遠近月價差相對較小的情況下選擇入市,可以獲得更好的盈虧比。
2)對主題趨勢的感知。
買入日曆價差策略的盈虧情景是,入場時平倉時盡可能接近行權價,因此相信行情不會有較動,而我們上次提到的反比價差正好相反,行權價與入場價盡可能遠, 因此,這兩種策略可以相輔相成。例如,買入日曆價差策略與一點點反比價差策略作為對沖,或者結合反比價差策略的基礎和一點點買入日曆價差策略以降低成本和股票波動性都是可行的方法。
3)隱含波動率的影響。
如上所述,當遠月和近月價差開始背離時,買入日曆價差策略將開始獲利(因為買入的遠月倉位的溢價上公升,近月倉位的溢價上公升虧損),而當遠月和近月**背離時, 通常也是隱含波動率上公升的時候,所以選擇在隱藏波相對低的時候入市,對於買入日曆價差的策略來說,也是一種更容易獲利的方法。
隱含波動率也表明,買入日曆價差比單賣方策略更好,因為單賣方策略在隱含波動率較低時不容易獲利,一是因為收取的溢價較低,其次,一旦隱藏波開始上公升,那麼單賣方策略就容易虧損, 但買入日曆價差策略並不擔心隱藏波的上公升,這是買入日曆價差策略的另乙個特點。
4)交易頭寸不是同時結算的。
買入日曆價差策略與其他策略的最大區別在於買入和賣出頭寸不會同時到期。 一般來說,日曆價差的結束日期是近月合約的到期結算日,因為近月合約的價值在到期時就已經確定,但遠月合約的價值此時仍不確定。 如果缺少一條腿,組合的盈虧分布會發生變化,因此通常會在近月合約到期時平倉。
不過,在這個功能中,我們可以從另乙個角度思考,那就是用事件投資的方式進行操作。 比如近月合約到期後,有重要的會議或資料發布,這會對市場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在此之前的投資者一般會表現出觀望的姿態,市場波動不大,這時可以賣出近月合約期權收取溢價,並且隨著遠月合約的買入成本降低, 而且由於遠月合約的波動性可能會在事件發生後上公升,因此買入遠月倉位也可能有利可圖,這是買入日曆價差策略的另一種方式。
[日曆價差策略與其他策略的比較]。
1.在短期內抵抗適度波動的能力。
日曆價差,由於買入和賣出頭寸處於同一型別期權的相同執行價格,可以在短時間內抵消大部分盈虧; 垂直點差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因此如果標的在短時間內大幅波動,盈虧將大於日曆點差。 讓我們以以下場景為例:
示例 1:2022 年 1 月 27 日,50 ETF 收於 3107、2022年1月28日,50 ETF收於3036、單日**228%,相關選項**如下表所示
1月27日-28日各策略盈虧對比如下:
從上表可以看出,1月28 2在28%區間**下,買入看漲日曆價差的盈虧為每組實值1級+36,平價組-13,虛值每組1級-63,而牛市價差的盈虧情況為-221和-212,單次買入認購策略為平價-295,虛值1級-126, 並且日曆價差的損失明顯小於牛市價差和單買策略的損失。
買入看跌日曆價差每組實際價值 1 的盈虧為 -115,每組平價價 -64 和每組虛值 1 級的 -13,熊市價差的盈虧為每組 +169 和 +168,單買看跌策略為平價 +570 和虛值 1 級 +358, 而且日曆價差的利潤也小於熊市價差和單買看跌策略的利潤。
綜上所述,在標的資產單日波動幅度超過2%的情況下,歷價差的盈虧還是很小的,從抗險性來看,買入歷價差對短期內標的物的波動有很好的對應能力。
2.在短期內抵禦更動的能力。
讓我們來看看如果標的波動更大會發生什麼
示例 2:2022 年 3 月 14 日,50 ETF 收盤價為 2832,2022年3月15日,50 ETF收於2687,單日暴跌5下表列出了 12% 和相關選項**
3月14日至15日各策略盈虧對比如下: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3月15日5%的暴跌下,買入認購日曆價差每組實際價值1級的盈虧為-170,虛值1級每組的盈虧為-196,而牛市價差的盈虧為-324和-327, 而單買認購策略是1級-499的實值和1級-175的虛值,日曆價差的損失明顯小於牛市價差和單買認購策略。
買入看跌日曆價差的盈虧為實值1級+77,虛值1級+48,熊市價差的盈虧情況為每組+324和+327,單買看跌策略為實值1級+1160和+虛值1級1487, 而日曆價差的盈利情況也明顯小於熊市價差和單買看跌策略。
綜上所述,單日下跌5%是非常罕見的情況,但仍可以看出,雖然日曆價差的盈虧比標的物的2%變化有所增加,但仍小於垂直價差和單一買家,說明日曆價差確實有更好的能力應對短時間內的動。
3.一般放在結算出口的盈虧比較中。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結算場的大致情況:
示例 3:2022 年 1 月 27 日,50 ETF 收於 3107、2022年2月23日,ETF期權結算,50ETF收於3100,最後小幅下跌023%,相關選項**如下表所示
1月27日至2月23日各策略的盈虧對比如下:
從上表可以看出,當結算出來時,如果標的**變化不大,那麼單一買家肯定會賠錢; 在牛市價差中,盈虧上方結算為盈利,虧損下方結算為虧損; 在熊市價差部分,盈虧上方結算為虧損,虧損下方結算為盈利; 另一方面,買入日曆價差以平價結算為利潤,在平價外結算為虧損。 但即使虧損,日曆價差的損失仍然是這些策略中最小的,表明買入日曆價差的盈虧情況相對穩定。
4.結算時波動較大的情況。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結算退出點與入場點波動較大的情況:
示例 4:2022 年 3 月 1 日,50 ETF 收於 3105、2022年3月23日,ETF期權結算,50ETF收於2899,最後跌663%,相關選項**如下:
3月1日至23日各策略盈虧對比如下:
從上表可以看出,當標的資產大幅下跌時,簡單買入看漲倉位肯定是零,簡單買入看跌倉位是可觀的獲利; 牛市價差部分是全損,而熊市價差部分是獲利; 最後,在買入日曆價差的部分,越接近最終結算價,盈利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即使在遠離最終結算價的4-2-3策略中,每組最終虧損也只有-205元,這仍然是幾種策略中虧損最小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情況下,買入日曆價差的盈虧都小於簡單的買入策略和垂直價差,即使入市後第二天標的物波動較大,也無需過多擔心投資組合的大盈虧, 這是一種可以安心持有的策略。
[結論]。
一方面,買入日曆價差策略與我們前面提到的垂直價差策略和反向比率價差策略具有相同的特點,在抵抗標的資產大幅波動的風險方面,買入日曆價差策略也具有更強的抗**波動能力,買入日曆價差策略具有相當好地降低整體倉位風險的優勢。
另一方面,買入日曆價差可以有較好利潤的情況,在離平價不遠的情況下,離平價不遠,所以可以與垂直價差策略和反向比率價差策略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