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曆點差是一種基於時間的點差策略,旨在利用時間的不對稱性。
由於期權時間變化的不對稱性,可以使用基於時間的價差策略,英文稱為時間價差。 它有兩大類,一類是日曆跨度,英文稱為日曆跨度; 另一種是對角線傳播,在英語中稱為對角線傳播。
我們今天談論的是日曆價差,交易不同的期權月份,但執行價合約是相同的。 對角線價差更為複雜,由不同的執行價格和不同的月份合約組成。
讓我們先來看看日曆點差是如何構建的。
有兩種型別的策略分組:近月賣出 + 遠月買入,或近月買入 + 遠月賣出。 今天,我主要講乙個比較實用的:即近月賣出+遠月買入。 以 50 個 ETF 期權為例,假設近乙個月是 11 月,現在你去賣出 3 個2.看跌期權2,收到溢價,然後去買12個月,也選了32. 看跌期權。 乙個賣出,乙個買入,不同的月份,這是日曆價差。
這種策略有什麼特點?
一是風險有限。它的損失是鎖定的,我們舉個例子,你賣出 3 個2. 看跌期權 + 買入 32個看跌期權,不同的月份。 當 ** 下降到 3 時1、近月32 降至 31 你感到迷茫,但遙遠的月份 32 至 3賺到1,彌補方向上的損失。 那大概是 3 個3、也不是虧損,從內在價值的角度來看還是一樣的,一盈一虧。 唯一的區別是溢價不同,所以當你布局它時,它的最大損失是鎖定的。
比如我上個月賣了200塊錢,下個月花了1000塊錢,收了200塊錢,付了1000塊錢,總共付了800塊錢,也就是說,你最大的損失就是這800塊錢。 你的布局是你目前最大的損失,所以這是乙個損失有限的策略。
第二,方向是中性的。 如下圖所示,獲利區間在目標區間中間,希望**不要波動太大,最好在近月布局的行權價中結算最終結算,這樣才能實現最大利潤。
第三,它受到隱含波動率的影響在最好的情況下,時間在近乙個月內損失,當損失大致相同時,下個月的隱含波動率不會下降,甚至不會下降到**,那麼就可以實現更多的利潤。
為什麼這種策略有利可圖? 其核心是近月和遠月的時間值以不同的速率衰減,借用相對論的思想,時間不是恆定的。
11 月的 50 ETF 和 12 月的 50 ETF 處於不同的空間和重力環境中,因此它們每個方塊的時間值都不同。 近月的衰變更快,而遠月的衰變更慢。 正是因為我們利用了這個功能,這個策略才是有利可圖的。 就像最近有些股指或者ETF期權即將到期,那我就想賣,因為最近沒有動,賣出也許能賺錢,但萬一突然變動,我們就得做一點保護,買入日曆價差中的遠月就是一種保護。
例如,300 ETF 期權,您賣出近月 48,然後下個月再買乙個48。這就像在做保護。 慢慢接近第 4 個月8、當溢價用盡時,遠月也會損失一點,但要小心隱含波動率的變化。 當近月即將到期時,隱含波動率變化影響不大,主要是因為方向比較危險,但下個月受隱含波動率影響較大,一旦大幅下跌,損失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快得多。
目前,金融期權的隱含波動率較低,想在**沒有太多表現的時候收穫最後的時間值,這是一種方法。 所以你可以試試這個策略,理論書上有這個策略,但願意在實踐中操作的人並不多。 尤其是看到你的兩部分,乙個賺很多錢,另乙個損失不大,會讓你更好地理解期權,而且會很有深度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