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可以通過抿唇呼吸、腹式呼吸、加強呼吸肌、體位引流、拍背咳痰、有效咳嗽等方式進行**運動,可以改善肺部通氣功能,提高呼吸效率。
它可以增加呼氣時氣道內的壓力,防止氣道塌陷和氣體淤積。 用鼻子吸氣,呼氣時嘴巴撅成荷包唇,施加一些阻力,然後慢慢呼氣。 吸氣和呼氣的比例為1:2,吸氣和呼氣的比例可以通過慢慢達到1:4來實現。
可增加膈肌活動度,降低胸鎖乳突肌等副呼吸肌活動度,從而增加潮氣量、呼吸效率和動脈氧分壓,導致呼吸頻率和分鐘通氣量下降。 患者可採用仰臥位、半臥位、坐位和前傾位(20°-45°)。
將乙隻手放在腹部,另乙隻手放在上胸部,吸氣時,患者有意識地鼓起腹部,並嘗試利用腹部肌肉將放在腹部的手向前推; 呼氣時,用手放在腹部,用一點力幫助腹部恢復。 放在上胸部的手用於監測胸部是否有明顯的起伏,呼吸應有節奏。
它可以增加呼吸肌的力量,改善通氣功能,改善呼吸急促,提高運動能力。 腹錘負荷可用於在腹式呼吸練習期間增加腹部輔助肌肉和橫膈膜的強度,尤其是在吸氣期間,通過增加腹部重量來對抗腹脹。 呼吸訓練裝置也可用於加強呼吸肌,吸氣訓練器可用於增加吸氣時的阻力。
適合不能咳出大量痰液的人,咳痰時間不宜過長。 低放電時建議每天2次,高時建議每天3-4次。 每個部分5-10min,如果需要多個部分排水,則不應超過45min。
年老體弱、有嚴重心臟病和/或高血壓、心力衰竭及明顯呼吸困難、發紺、高燒等的患者,以及近期脊柱損傷或脊柱不穩定、近期肋骨骨折和嚴重骨質疏鬆症的患者。 支氣管痙攣患者可以先吸入支氣管擴張劑,最好在飯前吸入。
將手彎曲成杯狀,又稱“空心手掌”或機械叩擊裝置叩擊胸壁產生振動,使患側支氣管壁上的分泌物向較大的支氣管移動,應按照“由外到內、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叩擊, 患者咳嗽時可酌情增加叩診次數,疑似肺栓塞、出血、劇烈疼痛、腫瘤等疾病患者禁用。
患者坐著或站著,身體微前傾,緩慢深吸氣,屏住呼吸幾秒鐘,腹部肌肉劇烈收縮,張開嘴咳嗽3次,咳嗽時可用手按壓腹部,促進氣體排出。 停止咳嗽,抿起嘴唇,盡可能多地呼氣,連續做2-3次,休息和正常呼吸幾分鐘,然後再開始。 如果深吸氣引起咳嗽,請嘗試間歇性吸氣。
此外,還可以進行有氧運動,以提高患者的耐力和心肺功能,防止上述惡性迴圈的發生。
有氧運動的運動強度主要由患者意識症狀、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攝氧量、無氧閾值等指標的綜合判斷決定,最好進行心肺運動試驗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