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傳承與發展座談會上,總書記深刻闡述了“二次組合”與文化自信的關係,強調要加強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以“二次組合”加強和增強文化自信,推進文化建設,是文化思想的重大創新,是新時代新征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一條原則。
堅定的文化自信是文化思想的乙個顯著特徵。 進入新時代,總書記明確提出了增強文化自信的重大主張,闡述了一系列新觀點、新主張,精闢地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充分明確了增強文化自信、加強文化建設關係到黨和國家的興衰。 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信,實質上是對中華民族文明長河和黨的百年奮鬥史的自信,是對黨的先進性和人民創造力的自信,是指導文化建設的精神支柱。
二是強化文化自信的根本途徑和原則要求。 總書記在提出和明確文化自信的基礎上,提出了“兩結合”的重要論斷,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和時代的內涵,拓寬了文化自信的認知視野。 他在文化傳承與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深刻闡釋了“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特別著重強調了“二次結合”對增強文化自信、促進文化創新的重大意義,對文化自信進行了新的系統闡述,對黨的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進行了理論上的昇華, 是新時代黨的文化思想創新,凝聚和概括了黨的文化自信的根本點。“二次結合”,使我們能夠堅持文化自信的靈魂和根源,把握黨在文化建設中領導的本質和方向。 用“二次組合”強化和增強文化自信,既是歷史經驗,也是現實要求,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明確方向。
增強“二次組合”的文化自信,要立足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總體目標。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華民族總書記提出的又一全新主張,是中華文明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標誌。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導向,以當代社會主義文明為中心,吸收和借鑑人類文明的一切成果,反映了當今人類文明發展的大趨勢。 堅持新征程上的“二次結合”,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程序,將更好地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背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實的文化力量,更好地彰顯中華文明在人類文明史上的創新價值。 為增強文化自信提供更強的說服力。
用“二次組合”增強文化自信,必須堅持誠信創新。 **總書記在文化傳承與發展座談會上指出:“為了文化建設,誠信不能迷失自我和方向,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 “堅持誠信,主要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思想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基本原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領導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 創新主要是創新文化建設的思想、話語、機制和形式,堅持以往為當下,以外為中,辯證權衡,並帶來新,從而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聯絡。 在新的征程上,要堅持誠信創新,著力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髓融合在一起。 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就要充分利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和時代的文化基礎,更好地回答“四個問題”,展現生命的生命力。 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加強轉化創新,用馬克思主義啟用充滿生機的優秀因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將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豐富智慧更深層次地注入馬克思主義,增強對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 從而增強文化自信。
用“二次組合”增強文化自信,要增強文化主體性。 堅持文化主體性是文化思想的重要觀點,是文化自信的基石。 **總書記在文化傳承與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任何文化要想站穩腳跟,走得更遠,要想有領導力、凝聚力、塑造力和輻射力,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 “文化主體性主要體現在文化的創造、內容、發展和享受上,體現了某種文化的獨特性、價值取向和發展目標,決定了其影響和未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先進社會主義文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由人民創造,為人民所享受,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具有鮮明的主體性和顯著的優勢。 新征程上提公升文化主體性,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文化的立場,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始終堅持“兩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加快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領導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堅決消除西化道路和後退道路的干擾。 切實做好“二次組合”,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增強中華文化自信。
用“二次組合”增強文化自信,要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要增強文化自信,就必須增強價值觀的自信,並自覺地培養和實踐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承載著黨和人民的理想信念,是凝聚人心、凝聚人力的強大力量。 新時代,黨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聚靈魂、夯實基礎的基礎工程。 在新的征程上,要廣泛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方面,以黨的建設偉大精神為源泉,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脈絡,高舉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旗幟,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使其常態化、制度化; 融入法治建設,融入社會發展,融入日常生活,轉化為實際行動;另一方面,要立足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繼承和發揚仁愛、以人為本、誠信、正義、和諧、偉大的價值觀,使其能夠傳承當下時代和社會發展,解決我國文化建設的實際問題,在國家治理中發揮以史為鏡、以史為當下的作用, 思想教育,道德教育。這是通過“第二次聯盟”增強文化自信的迫切需要。
朱鶴麗的單位是齊魯師範大學,高繼文的單位是山東師範大學。 本文是國家社會科學**重大專項[21&zd002]的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4-02-29,第5版
作者:朱赫利 高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