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等資訊科技逐漸與金融服務融合,不僅金融消費體驗越來越智慧型化,而且新技術不斷嵌入衣食住行、醫療教育、電商等民生領域,推動金融服務更加精細化、多元化。 在科技支撐下,金融機構也提公升了吸引客戶的能力,開闢了新的觸達客戶途徑,有效提公升了服務的覆蓋面和可及性,在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扶貧等重點領域提供了更加精準有效的金融服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融資難、費錢的問題。 可以看出,金融科技豐富和完善了傳統金融的功能,提高了金融服務質量,增強了為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服務的能力。
中國人民銀行2022年發布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指出,要推動我國金融科技從“柱樑”邁向“積攢動能”新階段,力爭到2025年實現整體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跨越式提公升。 《規劃》的出台,為進一步推動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和可持續發展,更好地適應數字經濟時代新要求提供了政策保障。 未來,隨著金融模型發展和行業應用的快速發展,金融科技的應用效率和場景整合能力將得到提公升,必將引領金融行業進入新時代。
金融機構非常重視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布局。 艾瑞諮詢發布的《2023年中國銀行業數位化轉型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銀行業IT投資規模將達到4000億元,同比增長246%,佔28%。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和普華永道聯合開展的一項調查,超過50%的受訪銀行家認為金融科技將引領數位化轉型並帶動業務增長,這是未來銀行業的主要利潤增長點。
金融機構要提公升和增強金融科技服務能力,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將技術與業務發展相結合,形成全面的金融科技產品供應體系。 確保技術引進與業務目標的一致性,更好地將金融服務嵌入數字經濟多元化場景,在平台、場景、產品、管理、技術等方面形成互補與協同,加速釋放科技創新產出效應,實現金融服務能力數位化轉型,形成基於金融的綜合服務能力閉環科技。
金融科技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建立在進一步強化生態系統的基礎上。 金融機構、科技創新企業、網際網絡平台、相關部門等金融科技生態圈內的經營主體要秉持開放合作理念,充分發揮各自細分領域的專業優勢,加強在數字經濟、技術研發應用、人才培養、網路場景建設等領域的合作。 業務重構、政策保障等,推動不同實體和機構之間建立資訊共享和協作機制,快速適應市場需求和變化,打造開放、創新、協同的金融科技生態圈。
同樣重要的是,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不能忽視金融安全的生命線和底線。 在新的技術環境下,金融機構將面臨更多的隱性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合規風險和聲譽風險,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將增加。
要加強金融科技業務風險的分類梳理,建立全面的風險管理框架和長效機制。 建立風險“牆”,防止不同風險交叉傳染,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監管部門應在創新與風險之間取得平衡,對新技術保持敏感和前瞻性,通過監管前的手段制定規則,引導金融科技應用的規範化發展。 加速金融監管沙盒實施,降低合規不確定性成本。 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和資料安全立法的制定,不斷完善金融科技業務的安全規範。 (作者:李建軍**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