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新職位“9527”的粵語音譯意為“沒有能力,沒有骨氣”,這串數字在周星馳的很多電影中隨處可見,有影迷將其與周星馳電影中常見的底層視角和小人物敘事聯絡在一起,進而演變成文化梗。
1月29日,抖音宣布與周星馳達成獨家精品微短劇合作,雙方將共同開發運營“9527劇場”。 *據報道,《9527劇場》首批作品已經製作中,首部作品《金豬玉葉》由周星馳監製,易曉星監製,首季預計今年5月在抖音上線。
作為目前增長潛力最大的娛樂消費品,頂級玩家似乎對短劇的上限有更多的期待。 1月18日,抖音發布優質微短劇“晨星計畫”,將為優質微短劇創作者提供資金和流量支援,影視公司、**機構、MCN機構和個人均可參與。
一周後,快手宣布公升級“星光短劇”合作計畫,希望通過更高的資金支援、更大的流量支援、更全面的業務賦能服務,構建優質的短劇支撐體系。 此外,據天眼查APP報道,騰訊科技(深圳)**近日申請註冊了“國短劇”商標,目前商標狀態正在等待實質審查。
微短劇已經不是乙個新名詞,但僅在2023年,微短劇就迅速完成了一系列爆發、剎車、改組、轉折的過程。 進入新週期,行業未來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新生重現,是市場觀望的焦點。
01 爆了,但泥沙都下來了 根據Questmobile近日發布的《2023中國移動網際網絡年報》,移動網際網絡流量**已經觸底反彈,使用者網路使用粘性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月均人均使用時長減少114 小時,換算成人均每天 5 小時5小時後,幾乎沒有改進的餘地。
在內容消費的存量競爭中,微短劇市場迎來了爆發式增長,長短**平台在各自臺台上豐富了短劇的內容。
根據國家廣電總局公布的資料,2021年微短劇錄數為398部,2022年錄數接近2800部,同比增長600%。 根據iiMedia Consulting的《2023-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研究報告》,2023年中國網路微短劇市場規模為3739億元,同比增長267%65%。作為參考,2023年國產電影總票房為549部15億元。
除了數字之外,短劇的熱度還體現在產業鏈上下游的輻射上,比如位於內容產業鏈源頭的網路文字平台。 一是製作了大量的微短劇本進行網路文字引流,指的是拓寬其引流渠道,二是網路文字平台擁有大量IP,可以為短劇提供內容適配的藍圖。 一位網路文學從業者告訴《新陣地》,他的網路寫作平台從去年7月到年底已經製作了幾十個短劇劇本,單價在2-8萬元之間,只要庫房夠用,幾乎沒有入門門檻。
但在激動人心的背後,微短劇爆火的前半段,幾乎一路衝向了徹底沉淪的方向。
與傳統影視劇不同,微短劇的敘事邏輯在壓縮時長的同時進行了改造,新的創作主題是快節奏、資訊密度高,如業內流傳的“前6秒”**創作原則。 快手娛樂事業部戲劇商務中心負責人於珂認為,講乙個短小精悍的故事其實比較困難,很多傳統創意方都失敗了,因為這是乙個新場景,“一部微短劇怎麼能在6秒內吸引顧客? 這很難,內容物需要脫水,一針見血。”
雖然體積短並不意味著內容質量低,但“短”確實意味著製作成本更低,內容更刺激、更“爽”,這就引出了大量噱頭大、製作粗糙的短劇被量產。 據南方***報道,一位演員曾透露,微劇(微短劇)的製作週期是“五六天100集,一天20小時”。 低階短劇以每集幾角到一元的平均價格賣出去後,可以讓製片人賺很多錢。
伴隨著第一波短劇掘金的混亂迅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關注。 2023年11月15日,國家廣電總局發布公告稱,在完成前期專項整治工作後,網路微短劇治理常態化,常態化管理機制不斷完善。 幾家主要短劇平台也紛紛採取相應措施,快手於當月14日發布了非法微短劇小程式專項治理公告,兩天後,抖音發布了關於打擊非法微短劇的公告。
此前,熱播的微短劇《黑蓮上手冊》曾被譽為短劇市場風頭火爆的最好例子,因為其背後的製作人與網紅公尺萌的公司有投資關係。 去年11月21日,該劇被全網下架,幾大平台相關宣告提到其內容“誇大極端復仇,以暴反暴,帶來負面價值取向”。
02 在高質量和業務邏輯的爆發和平靜之後,行業對其未來的預測是“高質量轉向”,主要面向兩個層面:一是確保內容製作的合規和正向; 二是提高內容的“水平”。
前者是行業從野蠻增長向有序增長的必然轉變,已經有了官方的基調。 1月10日,國家廣電總局發布關於“攜微短劇旅行”創作計畫的通知,肯定短劇作為一種新興的文藝形式具有積極的社會價值,對題目選擇提出建議,重點推進春節檔即將推出的16部微短劇。
後者是市場的選擇,也是平台方正在採取的命題。 iiMedia Consulting的研究表明,5414%的網友會被網路小劇的質量所吸引; 43.90%的網友會被故事的主題所吸引。 從觀眾口味來看,製作質量和劇情主題是影響網路微短劇成功的關鍵指標,因此打造優質產品的具體操作主要包括增加製作成本,引入傳統影視製作體系的經驗和創作者。
製作精良可以通過增加成本來實現,這也是乙個相對直接的部分。 創作過多部熱門微短劇的導演閆培良在金劇獎論壇上提到,自己公司2023年初的製作成本差不多。
2、30萬1,年底達到560萬,漲幅兩三倍,行業相關人員薪酬也在上漲。
至於內容層面,除了開頭提到的合作知名導演開發劇集外,還有不少試水短劇的專業演員,比如《唐代蘇無名》主演楊志剛、《二十九》主演楊蓉、《全職主夫訓練計畫》主演劉雲。 此外,傳統影視企業可以利用自己在影視製作前後期的豐富經驗,提公升劇集質量。
需要指出的是,高質量的最終目標是啟用更成熟的商業模式。
具體來說,使用者可以通過**廣告解鎖後續內容,或者充值消費平台積分支付單集費用; 微短劇提供商通過廣告投放、平台會員訂閱和熱門IP主播變現。
其中,流媒體曾經是微短劇能否取得商業成功的關鍵環節,其成本遠高於製作成本。 因此,在行業爆發的背景下,被發現的是流媒體平台,而不是創作者。 投資流驅動的行業缺乏創意激勵,流量和演算法過度繫結,容易使內容同質化甚至庸俗化,從長遠來看,這不是賺錢之道。
此外,廣告變現也需要高質量,打消部分品牌商的疑慮。 《新看台》從一位廣告從業者那裡了解到,很多品牌主會介意微短劇的產品化程度可能不夠高,比如時長太短導致頻率太低,或者劇情過於聚焦於酷點,與品牌調性不匹配,會影響品牌植入的最終效果。
如今衍生出的包括命名和定製在內的高階解決方案,如普萊雅的《抵抗背後》《反擊妻子》《全職家庭主夫培訓計畫》相繼推出,韓書還與銀地MCN經紀公司合作推出定製化短劇《Dress with Growth》,對製作水平要求更高、業務規劃更成熟。
但目前最大的挑戰是,如果說微短劇的成功取決於所謂的下沉、短、平、快、“只是腦子的涼點”,那麼按照高質量長劇的類似思路改造短劇,就會消散型別本身的吸引力,最終走向網路大片的老路。 此外,微短劇以低投入高回報為亮點,能否適應昇本、商業突破的步伐還有待觀察。
03 如何“定位”微短劇的未來問題,或許是從“如何理解微短劇作為一種產品”的問題出發? 來找出答案。
東吳在研究報告中指出,短劇的便利性和傳播性高於中長劇,但低於短劇; 短劇的娛樂強度高於中長劇**,但質量低於中長**。 因此,該行認為,短劇的MAU有望從目前的3億左右提公升到8-9億,介於長短平台之間。
參考微短劇的定位,是乙個符合當前媒體消費趨勢的新品類,比短劇更強調敘事**,比中長劇更輕、更輕**。
一方面,微短劇與短劇相似,在快節奏的當代社會,幾乎只有簡訊息產品才能嵌入到使用者碎片化的媒體使用中,而“短”的形式是其存在的基礎。 另一方面,人類對故事有消費的天生需求,消費者喜歡被戲劇化和簡短**。
以往的內容創作者都對這種需求做出了回應,比如短**創作者有劇本和劇情設計,對影視劇進行切片上傳,或者是第二次打造“x分鐘看一部電影”。 現在,上述需求被打包融入到微短劇的型別中,從製作端開始適應市場,所以微短劇尤其需要一套新的創作邏輯。
傳統影視創作中的空間、節奏、敘事手法,未必能複製到微短劇領域,適應甚至發明新系統的創作者,會率先感受到優質產品的關鍵。
同時,對於平台來說,這是必須爭取的注意力催化劑,關係到網際網絡流量未來的傾斜方向。 相較於“掙脫沉淪”,優質微短劇需要與大眾口味相適應,打造新的品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