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打高麗,互不侵犯,恩怨始於唐朝
十世紀初,契丹遼國和高麗都是新興政權。 11世紀,兩大強國並肩作戰,成為東亞博弈的重要參與者,前者是東亞秩序的中心,後者不容小覷。
他們之間的領土爭端和朝貢爭端導致了三場戰爭,結果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在契丹和高麗之間的恩怨中,我們需要為契丹遼國辯護,他們對高麗的三次征服並不是後人認為的侵略,而是出於正當的自衛。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西漢時期契丹和高麗在朝鮮半島的交往,是乙個平等友好的時期。 然而,隨著後樑開平元年(907年)出任聯軍首領,契丹人開始四面八方擴張。
此時,高麗太祖王劍也試圖在翅膀成熟後登上王位,他選擇了同樣新興的契丹作為目標。 後梁千化五年(915年)10月,高麗派使者前往契丹,並送給阿寶吉一把劍,雙方建立了外交關係。
隨後,在後梁振明(916年)二月,阿保吉被宣布為建元皇帝。 後來,在後梁振明四年(918年)六月,王堅取代了泰封建國家,建立了高麗。
在此期間,契丹人南面對中原五朝,東北與渤海接壤,東南與高麗接壤。 另一方面,高麗西臨大海,北臨渤海,西北與契丹接壤。
漢溫二年,朝鮮半島的兩位太祖野心勃勃,阿寶吉瞄準渤海國,夢想東進; 另一方面,王堅認為自己是高句麗的繼承人,並希望將自己的領土擴充套件到鴨綠江。
當時,朝鮮半島與中國之間的邊界領土是按照《開元頤海邊界條約》進行的。 那麼,什麼是“開元頤海界約”呢? 這是唐朝二十三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詔,將渾江以南地區賞給新羅。
渾江又稱渾水、望城河,是今天的朝鮮大同河,鴨綠江以南。 從那時起,唐朝和新羅統治了渾岡河流域及其北部,南部是新羅,北部是唐朝。
渤海王國建立後,唐朝在渾江流域及其北部的勢力減弱,但渤海王國與新羅王國的邊界基本按照《開元沂海邊界條約》進行。
在漢武帝四年的朝鮮半島上,高麗的王堅已經立下了先征服吉里姆(新羅)然後征服鴨綠的野心。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在建國僅三個月後就在平壤建立了大都會保護國,並任命他的堂兄王世蓮為光茶侍從,管理這一重要地區。
在接下來的兩年裡,他將平壤西京改名為他向北推進的基地。 此時,阿寶吉也在向東逼近渤海,希望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遼天贊元年(922年,高麗太祖五年)二月,阿寶吉派使者向高麗獻上駱駝、馬匹和毛氈,表示希望通過和平手段實現自己的目標。
然而,在遼天贊四年(925年,高麗太祖八年)的12月,阿寶吉率領他的皇后、太子和大元帥東征渤海,並於次年正月(926年)摧毀了渤海。
他在詔書中宣布,從今以後,大契丹將接管渤海,這無疑是對渤海的巨大威脅。
唐永春元年,朝鮮半島局勢發生了變化。 契丹人消滅了渤海國,正式與高麗接壤,渾江以北的土地被納入契丹大遼的統治之下。
然而,由於渤海殘餘勢力的叛亂和契丹人的內部問題,契丹人並沒有完全控制與高麗接壤的地區,這為高麗提供了擴張的機會。
渤海滅亡後,高麗最不滿,與契丹的外交關係逐漸惡化,單方面終止了對魯丹特使的派遣。 與此同時,新契丹皇帝太宗德光與其弟弟耶魯卑之間的矛盾,也加劇了渤海殘餘勢力的復辟勢頭。
面對不斷的復辟運動和渤海殘餘勢力為契丹人奪取渤海製造障礙,高麗表現出極大的寬容,只要他們來我國避難,就會高調收留,並竭盡全力爭取他們。
隋朝八年,朝鮮半島面臨著諸多勢力的收編和競爭。 高麗除了與渤海密切合作外,還積極向北方地區擴張,同時與中原五朝建立聯絡,希望利用他們的力量來對抗遼國。
在此背景下,高麗太祖王在唐朝長興四年被冊封為高麗王,這是高麗第一次得到中國王朝的承認。 然後,王堅吞併了新羅和百濟,最終完成了朝鮮半島的統一。
他還接受了後晉王朝的封聖和年號,希望通過聯合作戰來對抗契丹,但石景嬌不同意。
唐朝二十九年,朝鮮半島發生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根據譚圖寮會議五年(942年)十月的記載,契丹派使者將駱駝送給高麗王。
然而,高麗王秦卻對使節們採取了強硬的立場,他義正言辭地表示,曾經與渤海為友的契丹人突然背叛了聯盟,將渤海滅亡。
在他看來,這樣乙個強大的敵對鄰居沒有資格成為他的朋友。 於是,王健將30名契丹使節放逐到島上自生自滅,在萬福橋下拴50頭駱駝餓死,並公開宣布與契丹斷絕關係。
然而,它並沒有就此結束。 後晉八年(943年)5月,高麗王堅去世,皇太子王武奉命登基為高麗慧宗。
然而,同年6月,後晉先祖石景嬌去世,侄子石崇貴即位。 石崇貴向契丹人聲稱孫國不是附庸,並計畫與高麗聯合起來對抗契丹人。
然而,高麗惠宗並沒有同意石的提議。 雖然歷史的車輪在滾滾向前,但這一事件仍然值得深思。 它告訴我們,只有真正的友誼和相互尊重才能為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帶來持久的和平與繁榮。
而那些背信棄義、行惡多端的國家,終將被歷史遺忘。
後晉天府八年的半島上,廖太宗不僅將目光投向南下中原,還對大哥耶魯北採取強硬措施,通過搬遷渤海殘餘勢力,加強直接管理,削弱東單國勢力, 同時授予東疆部落正式封號,使他們成為自己的封建附庸。
然而,這種做法雖然鞏固了遼太宗的統治,但也削弱了對前渤海地區的控制,特別是朝鮮半島北部的女真人定居點。
從鴨綠江流域到渾江流域的鴨綠江女真人,隨著渤海的滅亡,成為高麗人欺凌和壓迫的物件。 高麗、太祖、惠宗、正宗、廣宗四位皇帝,一直試圖將女真人趕出鴨綠江,以達到將統治區從渾江以南向北推進的目標,撕毀唐與新通之間流傳了200多年的開元頤海邊界條約。
在遼天清元年宋正和元年的半島上,高麗譚屠很清楚中原政權不是唐朝,目前對自己覬覦的土地沒有興趣,所以他積極與五朝交往,派使者到五朝20次, 旨在與中原結盟,共同對抗契丹遼國。
周仙德七年正月(960年,廖英利十年,高麗光宗十一年),宋朝建立,趙匡胤為將,篡位,年號建龍。 同年3月,高麗光宗改開京為帝都,西京改為西都。
宋建龍三年(963年,廖英歷十二年,高麗光宗十三年)冬,高麗光宗派廣平侍從李興佑等人到宋朝供奉。
次年12月,高麗光宗開始使用北宋的名稱,接受北宋封聖,與河宗藩建立朝貢關係。 此時契丹遼國的慕宗耶律靖掌權,他是個鹹魚王,對東疆是否被高麗侵蝕不感興趣,對南下中原爭奪霸權也不感興趣,所以在被暗殺後, 堂兄遼京宗憲即位。
974年3月(宋開寶七年、廖寶寧六年、高麗光宗二十五年),北宋與契丹建立外交關係,兩國改變了五代時期爭奪霸權的格局,開始友好交往。
原文:明朝玄德八年的半島——出自譚圖 如果兩大勢力和睦相處,顯然對東方的高麗非常不利,但還沒等高麗擔心,宋遼的友好關係就隨著北漢王朝的滅亡而破裂(979年, 宋太平國元年、廖寶寧十一年、高麗景宗四年),內戰又開始了。
高麗聽了大喜,在頻頻與宋朝交往供養的同時,加緊征服鴨綠江上的女真人,先後建立青塞鎮等軍事要塞,分批將戶戶遷往渾江以北地區,還在遷徙地設立地、縣、鎮, 並建造了軍用碉堡。
眼看已經使用了200多年的《開元義海邊界條約》被高麗公然拋棄,利益受損,領土被侵占,自詡為東亞新霸主的契丹大遼,竟然坐視高麗如此行事?
自然不是! 丹里戰爭即將爆發。 就是這樣。 作者:來自譚兔和石兔博物館的阿澤**,謝謝! 參考文獻:《三國志》、《李寨先生遺書、雜著、東方史鑑定》、《遼史》、《高麗史》等。
以表象求歷史真相,以史為理論,訴說個人觀點,摒棄脫離人文環境的過度解讀和陰謀論。 喜歡寮俠金元和宗淼千羽和後宮八卦的朋友可以關注孫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