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的底線(如淨息差、ROA)可能並不存在監管機構的腦海中。
2024年2月21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23年第四季度銀行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資料。 具體解釋如下
1)截至2023年底,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金融機構等各類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分別為178萬億、71萬億、55萬億、55萬億、60萬億,同比增速分別為178萬億、71萬億、55萬億、60萬億。20% 和 539%,可以看出大型商業銀行在增速上領先於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 事實上,2022年也是這種情況,當時大型商業銀行從12家開始90%的總資產增長率領先於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
2)這意味著大型商業銀行在商業銀行體系中的市場份額趨於上公升,而股份制銀行和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市場份額則趨於下降,這些機構在總資產增速上已經連續三年落後。事實上,從機構在新增人民幣貸款中的佔比來看,近年來新增人民幣貸款也進一步向中資大型銀行集中。 例如,自2019年以來,中資大型銀行對全部新增人民幣貸款的出資比例從不足35%上公升到2023年底的50%以上(上公升了15個百分點),而中小銀行在所有新增人民幣貸款中的比例也相應從2018年的53起上公升2023年底為74%至3873%(也下降了15個百分點)。
3)筆者認為,這種變化可能不是短期現象,而是一種趨勢。換言之,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融資需求整體短缺的背景下,資金整體供給側趨於過剩,在這種情況下,資本供給效率低下或無效(與融資需求側相比)將成為淘汰或替代的物件,大型國有銀行將繼續以量的形式彌補利差空間的收窄溢價,並在此基礎上搶占市場份額。
大型國有銀行此前“量補價”的原因是內地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趨於下滑,這從淨息差、ROA、淨利潤等指標可見一斑。
年內第四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環比收窄4個基點,同比大幅收窄22個基點至169%,創下資料以來的新低。 其中,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收窄27家6bp、22.6bp、9.7bp、19.8bp 和 08bp 到。 9% 和 157%。顯然,國有銀行收窄幅度最大,尤其是大型國有銀行,這大概就是它們更有動力“以量補價”的原因。
2、但與其他銀行不同的是,民營銀行的淨息差近年來呈現整體擴張態勢,2023年將擴大451 bp 至 439%,絕對淨息差也遠高於其他銀行。 這可能與高收益網際網絡貸款的發展有關,值得關注。
3、從《金融機構合格審慎考核準則(2023年版)》中指標設定來看,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ROA、淨息差、成本收入比等指標一直有底線要求,即ROA為050%,淨息差180% 和 35% 的成本收入比。 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決策部門並沒有把底線放在心上,16-1.7%的淨息差未必是底線,商業銀行未來要習慣低息差環境,主動適應和應對。
年內,商業銀行淨利潤同比增長率降至324%,較2023年前三季度大幅下降572個百分點。 其中,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民營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的淨利潤增速分別為。 78% 和 -489%。
可以看出,股份制銀行和外資銀行的淨利潤表現最差,同比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外資銀行在2023年實現的淨利潤水平尚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因此,與其他型別的銀行相比,外資銀行似乎是最不樂觀的。
2、如果只看資料,2023年民營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將分別排名。 79% 對比 1478%的同比淨利潤增速領先於其他銀行。 但是,如果我們以疫情以來淨利潤的年均增長率來衡量,就會發現,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的淨利潤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這意味著,2023年城商行和農商行的淨利潤表現可能與基數偏低有關,而民營銀行表現較好的結論可以得到證實。
3、無論是本季度增速還是累計增速,資料都顯示出疫情以來淨利潤波動大幅增加的特徵,這意味著疫情以來銀行平衡業績增長變得更加困難,也就是過去幾年明顯更加困難, 銀行通過操縱各種會計主體來實現特定利潤目標增長的空間正在縮小。
2023年第四季度,商業銀行資產回報率降至07%, 下降 006個百分點,創資料以來新低。 其中,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和私人銀行的資產回報率分別為。 71% 和 109%,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的資產回報率分別下降。 54% 和 056%的低水平。 因此,僅從資料來看,本地銀行和外資銀行承受的壓力最大。
從資產質量指標來看,變化不明顯,不良貸款率整體趨於下降,撥備覆蓋率基本保持穩定。 但不同銀行的業績存在一定差異,具體為:1)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城鎮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趨於下降,相應的撥備覆蓋率趨於上公升;民營銀行、農商銀行和外資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趨於上公升,相應的撥備覆蓋率趨於下降,這一趨勢截然相反,可能意味著部分銀行的資產質量指標在會計賬目中進行了調整。
例如,與不良貸款率不同,商業銀行的貸款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 再比如,2023年第四季度,商業銀行整體撥備覆蓋率下降,貸款損失準備金餘額也下降了86356億元,2020年和2022年第四季度貸款損失準備金餘額也減少了116389 億和 7910億元。 這意味著 2023 年仍將是吃剩餘食物的一年。
2)但從絕對值看,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和抗風險能力明顯弱於其他型別銀行,尤其是農村商業銀行。其中,城鎮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75% 和 334% 和 194 條規定94% 和 13437%。
1)截至目前,共有9家A股上市銀行發布了2023年業績報告,其中股份制銀行2家,城市商業銀行7家。僅從資料來看,招商銀行和中信銀行的業績指標不盡如人意,同比下降164% 和 260%,廈門銀行在全市商業銀行的收入也同比下降了4倍84%;雖然大部分剩餘銀行的增速都在兩位數以上,但營收的同比增長率並未超過兩位數,進一步印證了前文創盈利能力下降的結論。
2)無論是規模指標還是利潤指標,總體來看,杭州銀行、青島銀行、齊魯銀行、寧波銀行、長沙銀行等五家銀行2023年業績尚可;從資產質量指標來看,寧波銀行、杭州銀行、廈門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遠低於其他銀行,但2023年寧波銀行撥備覆蓋率明顯下降,杭州銀行撥備覆蓋率也略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