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8 09:20小助手 六月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提出“生命在於運動”這句話,但簡單的一句話揭示了健康的真諦。 現代科學研究也證實了這一論點,適度運動可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消除毒素,使人活得更久。
發表在英國雜誌《BMJ》上的一項研究涉及1,500人,為期五年,表明運動可以使老年人更長壽,更健康。 研究人員將參與者分為 3 組,第一組是“4 4 模式”,每週進行兩次高強度鍛鍊;第二組包括每週兩天 5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第三組是對照組,運動方法根據挪威衛生當局的建議進行。
結果顯示,5年後,定期進行高強度運動效果較好,除了身體健康外,生活質量也更高間隔 10 年後的健身監測發現,年齡對高強度運動參與者的健康狀況影響最小,在 10 年內,該組的健康狀況僅下降了 5%,不愛運動組的健康狀況下降了 16%。 由此可見對於老年人來說,運動是延年益壽、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
發表在《柳葉刀全球健康》上的一項研究分析了2001年至2016年間進行的358次人口調查中來自168個國家的1900萬參與者的資料,發現接受調查的10個日本人中只有4個有長期鍛鍊習慣。 總體而言,日本在世界上排名第 11 位,是“運動能力最差的國家”。
相反,中國在運動最活躍的國家名單中,只有14個1%的人口不從事體育活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2018年世界衛生統計報告》,日本在所有國家的預期壽命排名中排名第一,達到842歲。 在這項統計中,中國人口的預期壽命約為76歲4歲,7歲8歲,排名第52位。 運動似乎又與健康的關係不那麼密切了,其原因在於“吃”已成為影響健康的另乙個重要變數。
吃肉是很有知識的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肉是人類正確的食用方式,因為肉類的成分和結構與人體非常相似,也可能是最原始的食用來源。 動物性食品的蛋白質含量普遍較高,其氨基酸組成更適合人體需要,利用率高,動物性食品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脂質、脂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等,是均衡飲食的重要膳食物質。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肉類在人類飲食中的比重也在增加,社會群體的整體營養水平有所提高,但反映個體的實際健康狀況並不理想。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肉類攝入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脂肪攝入量的增加,從而導致了肥胖、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健康問題。 那麼肉到底應該怎麼吃呢?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在“吃”方面也有著深厚的造詣。 俗話說,“四條腿的比兩條腿的好,兩條腿的比沒有腿的好”,這句話所反映的營養問題即使在今天也非常相關。
首先,四足的指的是豬、牛、羊等動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紅肉”。 畜產品的脂肪含量較高,以豬肉最高,平均約30%,其次是羊肉,約佔15%,牛肉約佔5%; 兩條腿的指的是鳥類,平均而言,鴨和鵝的脂肪含量較高,約為20%,雞肉在9%至14%之間。 當然,不同部位之間的脂肪含量存在顯著差異。 整體禽肉的脂肪含量低於牲畜;主要沒有腿的是魚,其脂肪含量最低,為1%-10%,魚和家禽也被稱為“白肉”。 如上所述,關於“引入”問題,動物肉的最大問題是隨之而來的脂肪攝入過多。
當然,脂肪有好有壞之分,我們不能只根據脂肪的多少來判斷質量。 畜肉主要以飽和脂肪酸為基礎,而過量攝入飽和脂肪酸也是心血管問題的罪魁禍首;禽肉以單不飽和脂肪酸為主,是優質脂肪酸,如橄欖油、菜籽油、花生油等。 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作用,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比例,從而具有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 魚類以多不飽和脂肪酸為主,有些魚類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多不飽和脂肪酸不僅有預防血脂異常的作用,還具有抗氧化和大腦健康等多種作用。 因此,《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也明確提出了肉類攝入建議,強調魚、禽、蛋、瘦肉適量食用,這也印證了“俗語”中透露的好與壞的順序。
說到吃肉,日本的品質真的很高。 在12世紀,日本禁止食用肉類,肉類僅被用作藥物。 直到19世紀,明治天皇下令百姓天天吃牛肉,日本人才將肉視為一種常見的食材。 直到 60 年代,肉類才真正進入公眾餐桌。 需要注意的是,魚在日本人的飲食中佔了很大的比例。 據統計,日本人平均每年消費超過100公斤的魚和肉,高於作為主食的大公尺的消費量,因此大大降低了日本人中風的概率。
此外,除了吃更優質的肉外,日本人是對的大豆、海藻保健食品的消費量也非常可觀,其中大豆的日消費量約為28克,佔全球消費量的最大比重,他們喜歡吃納豆等發酵豆製品。 大豆中的大豆異黃酮具有抗氧化、抗癌等多種作用,發酵的活性納豆菌有助於調節腸道菌群的平衡。
總之,“動”和“吃”是影響健康的兩個重要變數,選擇其中之一可以顯著提公升健康屬性,如果能“動”和“吃”,就相當於掌握了健康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