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新能源汽車市場依舊“火爆”,但龍年春節前後,圍繞新能源汽車的一堆“不友好”言論層出不窮。
首先,春節前夕湖北、安徽等地的極低溫天氣再次引發了公眾對新能源汽車的“里程焦慮”;
再到春節期間自動駕駛出行的高峰期,新能源汽車還在排隊充電;
緊接著,大批被“困”在海南島的新能源車主的苦難繼續發酵......這種負面情緒
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正式突破2000萬輛。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即將進入微增長時代,消費者的心態也在悄然轉變。
去年底,上海“綠卡”新政的出台,被業內普遍視為新能源汽車優惠政策將逐步收緊的訊號。
正如旅客協會秘書長崔東樹此前也表示的那樣,旅客協會已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藍卡綠卡合併的提案,有望在未來兩年內成為現實。
此外,他還指出,當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5%時,應考慮同款車的同等權益,穩定燃油車使用者的正常消費,實現汽車消費的全面可持續增長。
毋庸置疑,要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進一步推動市場從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 “喧囂”過後,市場回歸理性是必然的,也是行業發展的最終方向。
事實上,除了中國市場,全球其他主要市場似乎都瀰漫著新能源汽車的“去熱”趨勢。
比如,美國新能源汽車減產,歐韓新能源汽車銷售受阻; 豐田汽車董事長豐田章男對電動汽車的悲觀判斷,進一步擴大了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的擔憂。
那麼,2024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真的會公升溫嗎? 市場能否實現理性回報?
(1)新能源汽車賣得好,但用起來不友好?
雖然大多數車企都在推廣自己的新能源汽車,但“全場景”汽車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是一大核心產品點,但與實際的燃油車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
尤其是2024年春節前後,部分地區的惡劣天氣和春節出行疊加了新能源汽車原有的“短板”,再次受到消費者的質疑。
2024年春節前,正好遭遇了多年未見的全國降雪大雨。 春節回程的惡劣天氣和交通擁堵,讓大部分電動車車主在路上苦不堪言。
不敢開空調,擔心電量耗盡; 即使不開空調,在低溫的“破壞”下,電還是會掉到......當你被困在原地時此時此刻,電動汽車的燃油效率、加速快、更智慧型等優勢完全黯然失色。
選擇在海南島過年的新能源車主們,遭遇了更尷尬的處境——那就是“來的時候還好,回不去”。 由於跨海渡輪較多,裝載的新能源汽車數量有限。
據海南海峽航運有限公司介紹,新能源電動汽車在高溫暴露或充電不當等條件下容易發生自燃,可能導致火災。 這種火勢蔓延迅速,釋放出大量有毒氣體,難以撲滅,一旦失控,會嚴重損壞船舶,威脅船上人員的生命安全。
針對這一問題,海南省交通運輸廳、海南海事局於2023年12月6日發布了《瓊州海峽新能源車輛滾裝運輸操作指南》。 根據指引,新能源汽車上車後應停放在指定區域。 輪船公司每航次運輸的新能源車輛數量不得超過船舶車輛配額的10%,總數不得超過18輛。
出於安全考慮,這一舉措其實是可以理解的,但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快速增加,疊加春節等長假的影響,一些所謂的新能源汽車實際使用中的“不友好”被進一步放大。
在功夫汽車看來,我們不能僅僅因為相對特殊的情況而否定新能源汽車的優勢,尤其是日常駕駛中體現的低成本、高效能和智慧型化。
另一方面,對於燃油車的車主來說,每次看到油價,是不是也羨慕那些每公里只花一兩毛錢的電動車車主呢?
歸根結底,我們還是要理性看待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畢竟為了徹底解決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實際使用的焦慮,無論是國家還是車企都在想盡辦法想出各種解決方案。
為了提公升新能源汽車使用者的充電體驗,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加速布局充電換電領域。
例如,梅赫西迪-賓士和寶馬合作在中國成立了一家超級充電公司,上汽通用與特斯拉中國在充電網路互聯方面進行了合作,蔚來汽車也與長安、奇瑞、江淮、吉利等車企達成了換電合作。
近日,在2023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華為還表示,到2024年底將部署10萬台全液冷超級充電裝置和70萬支公共充電槍,覆蓋全國340個城市,建設4500多個高速超級充電站。
隨著充換電技術和網路的快速發展,有分析人士指出,到2024年,新能源汽車的里程焦慮可以完全緩解;
同時,針對電動汽車冬季續航里程大幅下滑的“老難”,各大車企也在行動起來。
比如今年即將加入戰鬥的小公尺,就樹立了“冬季續航里程電動車之王”的旗幟; 而比亞迪、吉利等龍頭車企,針對北方極寒的冬天和緩慢的充電效率,紛紛拿出各種“獨有技藝”。
(2)新能源汽車“去熱”? no!依然是大勢所趨
2024年以來,除了上述關於新能源汽車的“不友好”言論外,美國、歐洲等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撤退”似乎正在蔓延。
例如,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近日公布的資料顯示,2023年12月歐洲新車銷量17個月來首次下滑,其中電動汽車需求放緩是重要因素;
在美國市場,不僅全國有3000多家汽車經銷商呼籲停止電動汽車促銷政策,而且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將其用於電動皮卡生產工廠改造的40億美元投資推遲了一年。 這一切的背後,是他們對電動汽車的未來充滿了疑慮。
在崔東樹看來,這些國家對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猶豫不決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在歐洲市場補貼下降之後,市場低迷只是暫時的陣痛,是新事物發展的必要階段。
事實上,在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市場,隨著新能源滲透率的提高,競爭態勢也進入了淘汰賽階段。
特別是近期魏瑪倒車到高河,將進一步導致消費者在選車時更加謹慎,會考慮更多銷量大、口碑和可靠性更高的主流車企。 因為如果片面追求個性和小眾,很可能會出現“買了車後車公司破產,找不到售後”的尷尬。
在消費者變得更加理性的同時,也將進一步推動行業回歸理性。
在如今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設計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一些蛛絲馬跡。 例如,越來越多的新車設計正在回歸物理按鈕; 隱藏式門把手在設計上也得到了優化; 隔熱性較弱的全景頂篷也被賦予了......遮陽傘
毫無疑問,2024年伊始,新能源汽車市場只會淡出喧囂,回歸理性將是今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新“熱詞”。
(3)功夫射擊
如今,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狂熱和過度追求正在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理性和實用性。
新趨勢下,市場和消費者面對新能源汽車更加理性,這將有助於市場朝著更健康、更可持續的軌道邁進。
與此同時,只有那些在質量和創新之間取得平衡的汽車公司,才有望獲得更多的青睞和機會,留在談判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