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尹玉龍,“要創新,首先要腳踏實地”。

Mondo 社會 更新 2024-02-05

[創新者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加快農業強國建設,紮實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 放眼世界,乙個農業強國必須是農業科技創新強國。 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的關鍵,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重要農產品供應、建設農業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農業科技創新人才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關鍵支撐,要具備擔負重要責任的能力和素質。 我從事農業創新研究和養豬業已有40多年。 在我看來,要想成為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必須具備大量的專業知識,站在生產的第一線。 以養豬業為例,只有真正熟悉養豬場的各個生產環節,才能發現問題,獲得可應用於實際生產的研究成果,提高生產效率。 為此,我要求同學們不僅要做好實驗和寫科研**,更重要的是大家一定要上一線。 要想創新,首先需要腳踏實地,掌握基本技能。

要想成為農業科技創新型人才,還必須有創新意識和與眾不同的思維,並及時了解最新的農業科技理論和方法。 現代農業進入了智慧型化的新階段,許多研究需要借鑑其他學科的新技術,開展多學科的交叉整合研究。 例如,智慧型養豬需要與計算機大資料相結合。 我總是鼓勵我的學生多與其他領域的學者交流,多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從而進一步培養創新思維,實現跨學科學科在農業領域的應用。

近年來,國家不斷完善農業科技人才培養體制機制,積極構建農業科技人才體系,加強人才培養政策支援。 作為老一輩的科研工作者,我們必須大力培養和選拔青年人才。 青年人思維活躍,富有創造力,要為他們提供條件,鼓勵他們開展創新研究,為培養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培育土壤。

一旦你奠定了基礎,你就能弄清楚如何產生結果。 根據我多年的科研經驗,我需要做三件事:

首先,農業研究者必須密切關注國家在農業領域的重大需求和行業的迫切需求,敢於提問,善於提問。 只有尋求差異,才能打破思維習慣的束縛,以獨特而敏銳的視角發現新的科學問題,使新的發明和發現湧現出來。

其次,農業科研人員的視野不應侷限於傳統農業,更需要關注相關領域,開展更多跨學科探索,取長補短,互學互補,助力農業創新更好取得成果。

三是農業科研人員要持之以恆,不怕困難,勇攀新高峰。 科研之路是孤獨而艱辛的,會遇到各種挫折和困難。 只有時刻保持“堅守青山不鬆懈”的堅韌不拔,保持“不破樓蘭,永不回頭”的艱苦奮鬥,才能“開雲見月”。

記者任歡採訪整理)。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工程院院士介紹(1)。

    曹錫斌,太空飛行器總體設計專家,主要從事小衛星設計理論 創新技術和工程應用研究。年月出生於黑龍江省肇東市。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獲博士學位。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柴天佑,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家,主要從事複雜工業過程控制 優化及自動化與智慧型化整合的基礎研究和工程技術研究。年月出生於甘肅省蘭州市。...

    中國工程院院士徐祖彥自主創新為新型工業化增添動力

    徐祖彥,中國工程院院士。在新時代新征程中,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大事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一項重點任務。總書記關於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指示,深刻闡述了新時代新征程下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大意義 重要原則和重點任務,為我們紮實推進新型工業化 加快建設製造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和指引。為中國...

    中國工程院邵新宇院士介紹

    邵新宇,機械製造自動化領域專家,主要從事先進製造關鍵工藝與裝備的研究。年月出生於江蘇省靖江市。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 年至年獲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學位 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邵新宇同志在華中科技大學學習工作多年,學術水平高,青春強,開拓進取。年月出生於江蘇省台州市靖江市。 華中工學院機械製造技術與裝備...

    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東新介紹

    林東新,腫瘤遺傳學和基因組學專家,主要從事惡性腫瘤分子機制及遺傳易感性研究。年月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年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獲碩士學位。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東新院士長期致力於腫瘤分子機制及基礎相關領域的研究,是我國腫瘤學領域的領軍人物。年月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 年 上海第一醫學院醫學學士學位 福...

    新當選院士將獲得證書,中國工程院院長將杜絕濫用院士頭銜的行為

    日,年中國工程院院士習教育榮譽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我們應該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惜 院士 的榮譽。新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李東感慨道。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 院長李曉紅說院士頭銜不能承載太多非學術性 功利性的東西,院士頭銜不能與物質利益掛鉤要杜絕濫用院士頭銜,規範自身兼職,杜絕 院士雙聘 杜絕將 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