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乙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幅員遼闊的國家。 然而,在近代的屈辱歲月中,中國遭受了外國的入侵和分裂,失去了許多自己的領土。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外西北和外東北兩大區域。
與外西北地區相比,外東北地區顯然更為我們熟悉。
外東北是指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以東、江東64屯和庫頁島共計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猶太自治州和濱海邊疆區,現在是俄羅斯的一部分。
這些地區的喪失可以追溯到 17 世紀,當時中國和俄羅斯簽署了《尼布楚條約》,確定了中俄之間的邊界。
16世紀末,在摧毀了喀山汗國和阿斯特拉罕汗國之後,沙皇伊凡雷帝將目光投向了東方廣闊的土地。
他利用自己的商人和哥薩克人,授權他們進行毛皮**和軍事遠征,逐漸侵占西伯利亞汗國的領土。
1582 年,哥薩克領導人葉爾馬克占領了西伯利亞汗國的首府卡什利克,標誌著西伯利亞汗國的終結。
此後,俄國人繼續向東推進,建造了許多城堡和據點,征服了西伯利亞的各個民族。
到 17 世紀中葉,俄國人已經到達太平洋沿岸並占領了整個西伯利亞。 與此同時,他們也開始向南擴張,與清朝發生邊界爭端。
康熙年間,中國和俄羅斯於1689年簽訂了《尼布楚條約》,確定了中俄之間的邊界。
19世紀中葉,清朝利用清朝內外亂,逼迫清朝簽訂損害中國利益和領土完整的不平等條約,割讓了包括庫頁島在內的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
20世紀三四十年代,趁著抗日戰爭的亂年,中國烏蘇里江和黑龍江段的600多個島嶼被強行切斷,這些島嶼的總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
其中,由於鎮寶島和黑盲島位於中俄交界河、烏蘇里江和黑龍江的交界線上,權屬問題引發了中蘇之間的激烈爭端和衝突。
* 蘇聯都聲稱這些島嶼是自己的領土,而中國則堅持認為這些島嶼是中國固有的,從未放棄主權。
1947年,蘇聯軍隊開始在鎮寶島巡邏,試圖加強對該島的控制。 中國邊防部隊也在島上巡邏,以維護中國的領土主權。
1967年1月至1969年2月,中蘇邊防部隊在烏蘇里江上的七里琴島、鎮寶島多次發生武裝衝突,導致雙方發生衝突。
1969年3月,中蘇邊境衝突達到高潮,蘇軍入侵鎮寶島,遭到中隊的猛烈反擊。
直到1990年,中蘇才最終就鎮寶島的歸屬達成協議,並簽署了協議,確認鎮寶島屬於中國。
1991年,俄羅斯聯邦成立後,承認了該協議,結束了中俄之間持續乙個多世紀的邊界爭端。
讓我們談談外西北地區。
外西北不是官方的地理概念,而是指19世紀中後期從清朝手中奪取的一塊面積約7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利用清朝的內外紛爭,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早在漢武帝時代,漢朝就開始征服和統治西域。
漢武帝多次派李廣禮等將領前往西域,攻打大灣等國,使西域許多城邦臣服於漢朝,漢朝的領土一度達巴爾喀什湖和帕公尺爾高原。
然而,在18世紀三四十年代,沙皇俄國對哈薩克草原進行了殘酷的掠奪,哈薩克人希望被納入中國領土,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但是,當時的清朝乾隆皇帝並不想與沙皇俄國發生衝突,與之開戰會消耗清朝的國家和財力。
結果,中國失去了將哈薩克重新納入其領土的機會,這導致沙皇俄國藉此機會加強對哈薩克的占領和控制,先後吞併了大部分中小部落。
到19世紀中葉,沙皇俄國直接吞併了前中國領土和清朝的西藏附庸國哈薩克。
1864年10月7日,沙俄俄國強迫清朝簽署《中俄西北邊界勘定劃界條約》,劃定原本屬於中國西北地區的44萬平方公里土地。
這兩大片地區是中國痛苦和失落的土地,是中國人民的鮮血。 如果有一天中國有機會收復這些家園,哪個地區更有價值?
在筆者看來,是外東北地區。
首先,東北外地區擁有數千英里的海岸線和發達的航運,可以促進外貿和經濟的發展。
而且,外東北地區土地肥沃,糧食產量豐富,可以說是俄羅斯的“糧倉”。
然而,由於地處內陸,地形複雜,交通不變,西北外地區的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制約。
此外,當地氣候乾旱,水資源稀缺,人口密度低。
其次,東北外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發達的交通網路和獨特的地理優勢,對我國國防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如果我們能夠收復外東北地區,中國將在戰略上獲得更大的活力和主動權。
中國可以利用東北大區的海港和內河港口建立強大的軍事基地,發展現代化海軍,增強中國在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影響力,保護中國的海洋權益。
中國還可以利用東北外地區的地理位置,對周邊國家形成戰略遏制,防止它們威脅和挑釁中國,維護東北亞的和平與穩定。
此外,外東北地區與北美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僅隔白令海峽。
如果我們能收復外東北,我們也可以利用外東北的海港和內河港口來發展我們的海軍和空軍,增加我們在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影響力,同時對抗美國。
再看外西北,很明顯,外東北的戰略位置並不那麼重要。
但無論如何,這兩地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我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外東北和外西北都能回到祖國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