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我是春晚的粉絲。 自首屆央視春晚以來,就從未中斷過。 除夕那天,我回家吃晚飯很晚,第二天早上我就補好了。
好看嗎? 現在如果不是春晚,這樣的綜藝節目真的很少**。 只有在“年”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綜藝才有好看。 更何況,春晚,以全國之力,匯聚了全國最“優秀”、最美的演員的節目,為辛苦的編劇和導演們感到抱歉,也為乙個接乙個的植入或明顯的廣告感到抱歉。
看節目還是看熱鬧? 這是個問題! 今年之前,我一直糾結於程式本身,尤其是語言程式。 看春晚,不就是看語文節目嗎? 然而,隨著老一輩和老一輩語言表演者的退位,近年來新語言節目確實見多識廣。
別說相聲小品的諷刺了,連喇叭都吹不響,抬轎子都抬不起來。 不知道演員有沒有不好意思,反正看的時候覺得真的很尷尬。 確實,節目的質量不如年復一年,而便宜又可愛的蕭悅月似乎已經連續兩年失去了光環,他只是為了表演而表演。 這不是他的風格,但真的是他站在舞台上。
不過,今年,每個語言節目都跳走了,但我沒有選擇換頻道。 為什麼? **舞蹈節目好看。 唱歌的是演員,而不是歌手。 看春晚不是為了欣賞歌曲。 如果你想欣賞這些歌曲,就去劇院。 一頓大餐,你想要的是收視率。 一串串交通明星出現在舞台上,吸引年輕人看電視。 這就是收視率是有保證的。
看編排搶眼,效果精湛,就夠了。 只屬於數字時代的令人眼花繚亂的特技。 春晚第一次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是八十年代初,電視機剛剛開始流行。 現在在電視機前,還是那一代人中的大多數。
原來的春晚沒有特效。 幾張桌子上的客人互相唱歌,這是一種新穎的表達方式。 請一位港台歌手,可以乙個人跳上舞台,一口氣唱三四首歌。 春晚讓我們想起了《我的中國心》和張明敏的《故鄉雲》和飛翔的《故鄉情》《難忘今夜》和李古怡......
春晚的巨大明星效應讓參與者一夜成名。 隨後的春晚成為造星機器和演員的寶庫。 只要是參加過春晚的歌手和喜劇演員,不僅頭上有光環,而且口碑也很大,唱片帶的銷量一飛沖天。 “春晚”已經成為乙個專有名詞,其含義不言而喻。 民眾對春晚的滿意度越來越差。
自從**崛起以來,春晚難過是正常的。 如果你想保持收視率和年輕人,你必須接受年輕人的現狀,用一種實時欣賞和抱怨的批判性方式。 一場秀還沒結束,自我**的感知就已經釋放。 在流量時代,有可能將機會轉化為真正的黃金**。 罵人是獲得流量的手段之一。
今年,因為不能準時坐在電視機前,開啟電視機的時候,我瞥了一眼手機。 對岳雲鵬《飛花令》的批評層出不窮。 尤其是粉絲身上的“備忘單”更是罵人。 第二天,我故意看了兩遍這個相聲。 說實話,不知為何,岳岳這兩年的相聲確實不如巔峰時期。 也許是因為年齡的原因,也許是不再是“新生牛犢不怕老虎”的激情。
但他愣在地說,搞“備忘單”的字都記不下來,也不接受。 相聲演員背對嘴,才是最基本的經營素質。 他記不住十七朵“花”的短文,你能相信嗎? 如果真的是“備忘單”,他怎麼敢在全國人民面前明目張膽? 孫嶽怎麼會故意把它翻過來給大家看? 這只是乙個故意的負擔。
負擔的現場效果還可以,但沒想到竟然在電視機前翻了個底朝天。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乙個更有趣的延時包袱。
與相聲小品相比,歌舞的舞台效果令人驚嘆。 對於像我這樣不會跳舞、五個音符不完整的人來說,很難想象純粹欣賞舞台上令人眼花繚亂的光光組合,以及服裝顏色和身體的精緻展示。 當“圖案創作秀”的“新年禮物”滑到你面前時,你會怎麼想? 蘇繡,慧娘? 還是《一弦一柱思華年》的“金色”? 舞台效果的呈現比詩歌更美!
北京舞蹈學院表演的《錦鯉》更是美輪美奐。
我以前看春晚,看到歌舞,尤其是舞蹈節目,基本上都是翻找零食收拾桌子。 相反,今年,每當有語言程式出現時,我都會去上班。 歌曲和舞蹈出現,您可以專心致志地欣賞它們。 如果你不明白自己在害怕什麼,就看看圖片吧!
反正每年春晚的編舞和導演組都被罵了,每年看春晚的人都罵人。 這不是悖論,而是一道難以調和的菜!
在和平與吉祥中慶祝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