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為期40天的2024年春節落下帷幕。 廣州鐵路集團累計客運1人次39億人次,創春節歷史新高,成為“史上最熱的春節”。 數億人口的跨區域流動,帶動了消費熱潮和旅遊熱潮持續火熱。 今年春節超大流量的背後,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城鎮化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發展的奇蹟。 鐵路部門一直用發展的眼光,認真答響春節“大考”答卷,讓這次“全球人口大遷”更安全、更有序、更溫暖。
成績單。 春節40天,廣鐵集團共派出旅客7149人次6萬人次,較2023年增加31人次4%,比2019年增加15個百分點2%;累計抵港旅客6839人次8萬人次,較2023年增加27人次8%,比2019年增加7個百分點1%。
深圳東站、湛江西站、潮山站20個車站客運量屢次創歷史新高; 深圳東站、湛江西站20個車站的客運量創下新紀錄。
容量充足,逆春節成為一種趨勢。
據廣鐵集團客運部門統計,春節以來累計開行旅客列車120075列,日均列車3001列,復聯列車共計37170列,新增旅客列車10786列,其中夜間高鐵3889列。
從出行時間來看,今年春節期間廣州鐵路出行客流總體穩定有序。 節前回程旅客流量相對集中,2月3日至8日連續6天出入境超過200萬人次,2月3日高峰期出入境221人次20,000人次; 節後高峰出現在 2 月 17 日,傳送了 2202月23日至26日連續四天運送旅客2萬人次,旅客次超過160萬人次。
旅客方面,20至39歲返鄉人數較2023年同期減少5人3%;60 歲以上的人的旅行次數增加了 30% 以上。 廣州、深圳不僅是熱門出發目的地,也是熱門目的地,來自四川、湖北、湖南等外來務工人員外長省份的老年人更傾向於選擇去孩子的職場過年團聚。 春節期間,廣東各大車站總數達到4289個10,000 人次,其中廣州南站 1045 人次40,000名乘客,廣州白雲站共有4,534列火車,傳送110列20,000人次; 廣善、杉杉高鐵共開行列車4041列,累計發車208列20,000人次;
方便利民,十大措施暖人心。
廣州鐵路集團在廣東、湖南、瓊等地各大火車站和班列推出十大服務措施,方便和造福人民群眾。 在地鐵內各大火車站共安裝實名制自助驗證閘機821個、出入境閘機5188個、安檢裝置950臺、液體安檢儀318個、智慧型輔助繪圖判斷裝置255套,保障旅客安全,提高安檢效率。 廣州、廣州東、廣州白雲等主要客運站設定了安檢區外的旅客自助儲物櫃,方便旅客寄送個人物品、在站內購買的當地產品和不方便攜帶上車的物品。
廣州南站、廣州白雲站、深圳北站設定免費充電站,廣州白雲站開通24個花瓣充電燈柱,滿足乘客充電需求。 在廣州白雲、湛江西等站設立醫療點,安排醫療救援人員值班。
擊中味蕾,高鐵上的新家常菜。
15元魚味豬肉絲飯真的很實惠,我和兒子都吃得很香。 來自湘西芙蓉鎮的彭女士帶著兒子去廣州探親,一頓便宜的“家常飯”讓行程更加溫馨。
今年春節,廣鐵集團對高鐵列車冷鏈餐的品類、配送結構、數量、冷鏈安全等進行了公升級,推出了平價優質的“家常菜”,創新研發了16種實惠的優質餐食,從15元到30元不等,如魚味豬肉絲、紅燒魚塊、 胡蘿蔔炒肉,還有東安雞,還有22種30元以下的實惠餐點。
從1月26日到3月5日,共售出50萬份平價“家常菜”,日均銷量為125萬份,佔廣鐵集團高鐵餐食銷售額的一半以上。
以雪為命令,多措並舉抗寒潮。
今年春節期間,三輪寒潮天氣席捲全國,廣鐵集團動員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先後組織4萬多名黨員奉命護送乘客安全出行。
廣州南站、廣州、廣州白雲站、深圳站等車站組建了40名黨員突擊隊和20支應急服務隊,確保在列車大延誤、惡劣天氣運輸組織、突發大客流等情況下,處置有效有效,在安檢站、諮詢台等重點場所提供溫馨服務。 廣州動車組車廠組織人員加強對動車組車頂受電弓、空調、轉向架等關鍵部件的維護保養,更換熱塊機組的冰碳滑板,對受影響線路進行熱撬檢。
擴大貨運能力,做好關鍵物資運輸。
廣州鐵路集團做好關鍵物資運輸工作,加大貨物運輸能力投入,確保春節期間物資運輸不停歇,物流服務持續備案,“客貨雙旺”。 結合水果、熟食、乾果等生鮮食品的運輸特點,廣鐵集團精耕細作了50多列“大灣區新年貨”特快包列車,開往北京黃村、浙江蕭山,共計1列810,000 噸,超過 57750000個電商新年貨包裹,並與物流公司合作,不斷優化城際批量快遞運輸服務“連續檔案”,確保“灣區過年貨觸手可及”準時到家。
編織密集的路網,重點專案穩步推進。
春節期間,廣鐵集團管內梅龍、廣站、沈江等高鐵線路施工現場,塔吊、轟鳴機械林立,施工現場如火如荼。
在廣州市南沙萬清沙鎮深江高鐵珠江口隧道專案現場,“大灣片區”盾構機每天開挖2公尺,安全有序地向盾構與鑽爆分界點建設重點節點推進。 春節期間,沈江高鐵三個控制工程工地照常建設,178名建設工堅守崗位。
文字:廣州**全**記者黃青,通訊員胡靜,孫玉鵬。
圖:廣州**全**記者陳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