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優秀工程師培養聯盟是充分發揮新型一流體系優勢,實施教、工、學、研深度融合,深化優秀工程師培養改革的重要舉措。 本文從組織學視角出發,從共同目標、合作意願和資訊交流三個核心要素出發,分析了建設機制、建設原則和實施路徑。 為了實現產學融合培養優秀工程師的共同目標,一流部門要做好政策引導,高校企業要深化雙向融合,科研機構和行業組織要提供社會支援,通過搭建多學科資源共享平台,鞏固和強化成員的合作意願參與、多區域布局、多領域融合,同時建立健全多維度治理機制、決策機制和激勵機制,加強成員間資訊交流,確保培訓聯盟長期穩定執行和功能實現。推動外產教一體化新正規化建設
一、引言。 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中指出,要進一步加強工程教育,加強頂尖創新人才的自主培養,為解決我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供人才支撐。 新時代背景下優秀工程師的培養,是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有力結合點,也是乙個系統工程,需要進一步整合高校、企業、科研機構和產業組織等多學科,建立產學研一體化“聯合體”組織,實現產業的深度融合。 大學和研究,以及合作教育。“財團”的概念和組織形式在蘇聯很早就開始了。 20世紀50年代,蘇聯為了躋身世界科技領先國家之列,將高校與科研生產單位有機結合,探索教學、科研、生產一體化的組織形式,提出了產學研“聯合體”的概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工程教育主要借鑑蘇聯模式,探索產學研合作融合。 1952年,我國實施了第一次全國高校調整,第一部門直接管理工業高校,建立了與經濟體系同構的高等教育體系。 國內文獻中最早提到教科研生產協會的概念是在1983年,當時“中共三中全會以來,實行教科研生產勞動相結合”。 在這個過程中,指導在產學研合作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政府、產學研合作不斷深化。
截至目前,以教學、科研、生產合作為基礎的聯合體尚未形成統一的定義,但可以概括為產學研深度融合形成的合作組織,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相互促進,在我國工程教育改革中發揮重要作用。 不同的時代和內部需求決定了產學研合作組織的形成模式和發展方向,近年來,聯合體也衍生出新的正規化。 2021年5月28日,**秘書長在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首次提出創新聯合體的概念。 創新聯合體注重充分發揮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和引領作用,明確由龍頭企業主導,高校院所支援,相互協調。 在2021年人才工作大會上,總書記強調要培養一大批優秀工程師,調動高校和企業的積極性,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 黨的二十大將統一教育、科技、人才部署,全面提公升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質量。 教育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了第一批國家優秀工程師學院和國家優秀工程師創新研究院,18個國家優秀工程師學院建設單位聯合發布了《關於培養優秀工程師的北京宣言》,以中國優秀工程師為代表的工程教育改革進入了新階段。培養優秀工程師。培養一大批優秀工程師,亟需發揮新型一流制度優勢,推動教育、科技、產業系統化、全方位、深度融合,建設優秀工程師培養聯合體恰逢其時。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建議建立乙個培養優秀工程師的聯盟(以下簡稱“培訓聯盟”)。 在本質屬性上,屬於產學研合作組織,但更注重一流體系的引導作用,從而更好地發揮新一流體系的優勢,團結政、產、學、研多方合力。 在選課物件方面,培養聯盟致力於通過政、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優秀工程師自主培養新正規化的構建,為世界工程教育貢獻中國解決方案。 在合作方式上,不同於其他鬆散組織,培育聯盟通過實質性聯盟,實現跨領域、跨行業、跨地區、跨組織的多學科融合,共同打造培養優秀工程師的“生態雨林”。 有鑑於此,本文基於組織學視角,從多主體利益共生的共同目標實現機制、多平台資源共享的協同意志驅動機制、多維度系統共建的資訊交換與溝通機制等方面,提出了新時代優秀工程師培養聯盟的實現路徑。
2.優秀工程師培訓聯盟的參考思維。
1)理論基礎。
組織理論對協會、聯盟、財團等合作組織有很好的解釋作用。 有學者基於組織理論研究了“一帶一路”高校戰略聯盟的實踐邏輯和治理體系,有學者探索了高校與社會公益組織融合的可能性,打造了服務人才培養和社會發展的共建平台。通過協調企業、企業、社會組織等眾多社會主體組成有組織的聯合體,以適應中國經濟結構的轉變和社會生活方式的轉變,達到共建共治的目的。
組織理論認為,組織基於三個要素,即共同目標、為共同目標而合作的意願以及形成資訊交換的機制。 共同目標是組織成員根據各自利益被廣泛接受或認可的共同追求,而一致目標是實現合作意願的必要前提。 合作意願是組織成員在一定的誘因的驅使下為組織做出貢獻、努力的願望,穩定的合作意願是合作組織建設和執行的內生動力和必然保證。 有效的資訊交流可以保證成員之間的團隊合作,是組織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對組織的結構設計、規則制定和業務範圍都有重要影響。 乙個穩定的組織應該有明確的目標,成員應該有高度的合作意願,以實現共同的目標和使命,各方都同意溝通和協調的重要性。
2)經驗啟示。
世界各國在工程師培養方面進行了多維度、長期的實踐探索,培養了一大批工程科普人才,推動了全球工程教育的發展。 基於組織理論,本文選取了加拿大合作教育與產學融合教育協會(CEWIL)、澳大利亞產學合作教育聯盟(ACEN)、法國工程師職稱委員會(CTI)、中國工程師聯盟(CSE)等4個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師培訓合作組織(見表1),梳理了上述組織的架構和運作機制通過文獻檢索、宣傳報告收集、實地考察調研等多種形式。研究其對我國栽培聯合體建設的參考價值。其中,加拿大合作教育與產學融合教育協會是加拿大工作與學習融合的領先機構,通過與雇主和大學的密切合作,以工程與學習的高質量結合培養未來學生的能力。 澳大利亞產學合作教育聯盟作為澳大利亞工作與學習融合的領先組織,倡導教育工作者、社群、行業和各方之間的合作與夥伴關係。 法國工程師職稱委員會是歐洲最早的工程師評審認證機構,也是法國工程師專業認證領域最權威的機構。 中國工程師聯合會由中國科協發起,聚焦工程師職業後發展階段,對內提公升工程師專業素養,對外提公升工程師國際化水平,促進工程師資格互認,參與工程領域全球治理。
通過對這四個合作組織的文獻研究發現,這些產學研合作組織在支援工程和科研人才的成長和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儘管相關組織的發展模式、組織架構和執行機制各不相同,但組織成員有著明確的共同目標和穩定的合作意願,在長期的實踐和探索中形成了獨特的資訊交流機制,共同體現了以下三個特點。
在戰略選擇上,強調精英導向和追求卓越的同一方向。 正是基於任人唯賢、精益求精的目標,四個合作組織逐步確立了領導地位。 在組織目標方面,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堅持世界觀和國際標準的建設。 在成員方面,龍頭企業、一流高校、頂尖科研機構等精英成員在推動組織目標實現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在培養物件上,更注重精英教育,比如法國CTI認證的工學院定位於培養軍政、高科技、工商管理等方面的精英人才,只有排名前10%的高中畢業生才有機會考入工科院校。 在建設效能方面,上述產學研合作組織具有較強的國際影響力和引領性。
在組織構成方面,加強多學科、異質資源協同融合。 多學科的互補性決定了異質資源的依賴性。 異質資源是多主體互補、融合、協同執行的物質基礎,其他成員沒有的異質資源越多,通過共享資源深化合作的意願就越強,合作關係就越牢固。 例如,CEWIL、ACEN等由眾多高校、企業、行業協會等異質單位組成,深化產教融合,為學校培養人才,為企業輸送高素質畢業生。
在機制設計上,強調組織目標與執行機制的融合。 明確的目標和匹配的執行機制是上述產學研合作組織順利執行和持續發展的關鍵。 例如,CTI的目標是“確保工程師教育質量,確保工程師教育與歐洲和國際工程師教育保持一致”,因此組織通過統一的人才培養標準認證體系,以及CTI認可的法國工程師資格證書和歐洲工程師教育的評估和認證結果,促進工程師學位證書和資格的相互認可認證系統是相互承認的。CSE致力於推動工程師資格的國際互認,將中國標準推向國際,將中國工程師推向世界,服務於“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工程領域的全球治理,逐步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綜合性工程師組織之一。
3、優秀工程師培養聯合體的建設機制。
產教融合培養優秀工程師,必須以服務國家需要為導向,充分發揮新一流體制優勢,著力攻克重點問題,構建政府、產學研緊密融合的關係正規化,是對我國國情和時代背景的直接有效回應。 本研究在廣泛吸收相關學者的有益思想和國內外建設經驗的基礎上,探討並提出了優秀工程師培訓聯盟的內涵:培訓聯盟由高校、企業、科研機構、行業組織等具有共同願景、目標或興趣的多主體組成, 本著我國產教融合培養優秀工程師的目標,在先行指導下,組織系統化、全方位、實質性融合,形成新型的政產學研合作組織,是“教、科技、人才”一體化的重要形式。本文基於組織理論,構建了以共同目標、協作意願、資訊交流為核心,卓越、協同、系統化原則,以及多主體利益共生的共同目標實現機制、多平台資源共享的協作意願驅動機制、多平台資源共享意願驅動機制、多平台資源共享 以及多維系統共建的資訊交換與溝通機制,實現路徑。(見圖 1)。
為了實現產學融合培養優秀工程師的共同目標,培養聯合體必須深化政、產學研融合,充分體現卓越、協同、系統化的原則。
一是突出精益求精,以優質的教育供給服務國家需求。 對於培養聯合體建設,在培養目標上,要圍繞國家戰略,服務國家需求,依託重大專案和重大專案獨立培養優秀工程師,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級工程師培養體系,為解決我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供重要人才支撐。 在成員選拔上,要從行業需求出發,廣泛聚集多學科優秀特質的實力,重點依託國家優秀工程院和優秀工程師創新研究院相關建設單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在要素配置上,要堅持一流標準,打造一流師資,打造一流課程,搭建一流平台,聚集優勢產教資源和創新要素,營造優質教育環境。
二是突出協同效應,實現全要素開放協作的共同共享。 雖然鬆散的合作組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實現資源互補和共享,但存在產學融合不深、不現實的內在弊端。 培訓聯盟建設將圍繞一體化合作組織架構,聚焦人才培養產業需求方和供給方的對接匹配,廣泛匯聚高校、企業、科研機構、行業組織等多學科的優質資源,實現資源深度整合、共同共享。 培訓聯盟將著力建立健全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聯合選題、成果共享與師資交流、課程整合、平台整合、政策順暢的“四個共同點”和“四個通”機制,促進培養聯盟內部教學、專案、平台、教師、資訊有序、高效開放共享。
三是突出系統性,以全方位的制度創新引領正規化變革。 在培養聯合體建設中,要從國家層面設計制度,打破制約優秀工程師培養的制度和政策壁壘,推進教育體制、辦學機制、培訓方式和激勵評價的系統性改革,構建有利於政府一體化的體制和政策環境。 工業界、學術界和研究界。要從實施層面充分發揮資源配置能力,支援和鼓勵高校、企業、科研機構等多學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聯合招生、綜合課程體系、雙導師(團)、 通過標準化的組織架構、培訓流程、工作安排和考核機制設計,實現工程科研交替培訓,構建政產學研一體化的培訓體系。
四、優秀工程師培養聯合體的實現路徑。
共同的目標、合作的意願和資訊的交流是促進福斯特財團的建立和運作的關鍵。 在組織理論的指導下,培養聯盟應以多主體利益共生的共同目標實現機制、多平台資源共享的協同意願驅動機制、多維度系統共建的資訊交流與溝通機制為指導。
1)構建實現多主體利益共生共同目標的機制。
共同目標是培養聯盟成員合作的前提,利益共生可以促進成員的合作,達到共同的目標。 產教融合培養優秀工程師是世界工程教育面臨的共同問題,主要原因是高校和企業在利益和價值追求上存在天然差異。 高校致力於人才培養,但產教脫節導致高校培養的學生能力與企業需求脫鉤,制約了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企業注重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在中國從工業強國向工業強國邁進的過程中,企業從低端複製向高階創造轉變,人才成為企業的第一資源,這迫切需要企業將培養環節向前推進,與高校“量身定做”人才。 近年來,我國陸續出台了一系列產教融合相關政策,在高企有機聯動、深化產教融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總的來說,產學融合培養優秀工程師已成為高校、企業等多學科的共同利益選擇和戰略目標。
為了通過政、產、學、研深度融合,實現培養優秀工程師的共同目標,培訓聯盟全體成員應共同行動,真正將培訓聯盟打造成乙個政策、利益、發展的共同體。 如圖 2 所示,可以考慮三個主要方面。
一是做好政策引導。 各級管理部門雖然不直接參與培訓聯盟的建設和運營,但在政策引導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通過制度保障、資金支援和管理服務等方式持續為培訓聯盟提供支援,有效打破制約產教融合培養優秀工程師的制度性障礙。 同時,培訓聯合體可以充分發揮專家智庫的優勢,發布通用的培訓標準和建設指南,打造公共政策倡導陣地,為優秀工程師培養的改革政策方向提供可靠支撐。
二是做好雙向融合。 企業與高校聚更多共同利益,實質性聯盟貫穿招生選拔、教材、導師團隊、實踐平台、畢業評定等全過程,構建完善企業優秀工程師培養、校企聯合答題、產業分級新體系,有效解決工程技術人員培養脫節等突出問題和生產實踐。
三是做好社會支援工作。 科研機構和行業組織擁有豐富的行業優勢、科研條件、孵化平台、專家智庫等優質資源,對產教融合催生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方法具有豐富的推廣經驗和行業優勢。
2)構建多平台資源共享的協作意願驅動機制。
組織成員意願的最重要標誌是通過整合資源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從而獲得競爭優勢。 一方面,資源整合和共享的水平直接影響成員之間的協作水平和競爭優勢的程度。 另一方面,組織間不同的合作方式也會對資源整合和共享的水平產生影響。 對於鬆散的合作組織,各方投入的資源較少,不可能達成穩定的合作意願。 一體化的組織架構可以實現更高程度的資源投入和整合共享,促使所有成員跳出傳統的權責範圍,協同打造資源共享平台,成員之間緊密聯絡、相互依存、高度合作,從而獲得最佳競爭優勢。 培育聯合體的建設應以一體化實體的運作為導向,推動成員從個體合作向鏈式生態合作轉變,從而形成更穩定的合作意願。
為鞏固和強化成員合作意願,培訓聯盟應以資源共享為核心,構建多學科參與、多區域布局、多領域融合的優秀工程師培訓“生態圈”,不斷深化“四共”“四通”機制,如圖3所示。
一是搭建國家優秀工科院校聯合平台。 國家優秀工程師學院是由一所大學和多家企業或一家企業和多所大學組成的新型政府、產學和研究實體組織,通過平台建設,可以實現高校、企業和國家實驗室等資源的綜合整合和優化利用, 促進產學供需直接對接和長期對接。
二是打造國家優秀工程師創新研究院聯合平台。 國家優秀工程師創新研究院是立足於建立國家重點區域產業引領、產業牽引、高校扶持、市場優化的實體人才培養和科技產業創新專區,通過平台建設,可創新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的協同育人模式, 打通區域城市人才培養和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
三是搭建重點領域優秀工程師培養聯合平台。 支援各重點領域細分發展,打造各重點領域分聯盟,圍繞核心課程、教材、實踐平台、行業導師團隊建設等,進一步整合各重點領域資源共建共享,服務於重點領域優秀工程師的培養。 以核心示範課程聯合建設為例,聯合體可以匯聚各成員單位在重點領域的理論研究、行業前沿、工程案例、高層次師資等優質資源,共同打造一批重點領域的國家級核心示範課程。
3)構建多維度系統共建的資訊交流與溝通機制。
充分的資訊交流是促進財團成員之間協商和共同治理的關鍵部分。 培育聯盟成員之間的資訊交流需要建立在平等地位、正確態度和積極行動的基礎上,形成多元協同、共治、共生的良好局面。 平等地位體現在管理和運營上,通過建立理事單位輪值機制,保證與會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輪值組織年會交流工作經驗,促進成員之間更深入的合作; 正確的態度體現在決策上,通過建立協商共治的決策機制,糾正和避免種植聯合體、學校或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任意決策和壟斷; 積極行動體現在激勵的評價中,公共選擇理論認為,除非組織內存在“選擇性激勵”,否則集體行動不會自動發生,健全的評價和激勵機制可以激發成員的積極行動和積極參與。 可以說,資訊交流溝通機制多維度制度保障的構建,為有效銜接和培育聯合體的共同目標和成員的合作意願搭建了合作的橋梁。
培育聯合體可以通過設計和完善多維度治理機制、決策機制和激勵機制,加強成員間的資訊交流,從而保證培育聯合體的長期穩定執行和功能實現。
一是建立輪流治理機制。 培訓聯合體可實行董事會負責制,董事會主席單位採用輪值制,各理事單位可輪流擔任理事長單位。 輪流制有利於建立實質性的、平等的成員單位關係,對增強成員單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建立協商決策機制。 決策的實現是建立在全體成員的溝通和協商的基礎上,通過廣泛徵求成員的意見達成共識。 培育聯盟理事會是最高決策機構,可以按照董事會會議制度決定相關重要事項,從而實現優質資源的共建共享和成員之間的權利責任匹配。
三是建立評價激勵機制。 培訓聯合體應建立質量保證和評價體系,進一步強化價值導向、創新導向、能力導向、貢獻導向,明確優秀工程師培養要求,確保聯合體成員之間的培訓標準一致。 同時,還要嚴格接納和退出培訓聯盟成員,發揮正向激勵和負向約束的作用,激發成員的內生動力,保證優秀工程師的培養質量和培訓聯盟的建設。
五、結論。 產教融合培養優秀工程師,是國際工程教育界面臨的共同挑戰,也是我國工程教育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本文從共同目標、合作意願、資訊交流三個方面提出了培養聯盟的建設思路和實施路徑,提出了多學科利益共生、多平台資源共享、多維度系統共建的執行機制,以期為產教融合培養優秀工程師提供思路和啟示。 未來,優秀工程師培養聯合體應進一步發揮新型一流體系優勢,實施教育、科技、人才融合部署,加強多學科協同,推進優秀工程師培養體系重構和流程再造,構建政、產、合一的工程教育共同體。 學研,有效提高優秀工程師自主培養質量,不斷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貢獻智慧和力量。
本文得到了國家優秀工程師研究院和國家優秀工程師創新研究院的專家學者的指導和幫助,他們正在籌備成立中國優秀工程師培訓聯盟。 )
作者: 王洋1,2,3, 劉景超2,3,4*, 趙勤平5,6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院綜合管理室。
2、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戰略研究基地(產教聯合培養優秀工程師研究基地)。
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優秀工程師產教聯合培養研究中心。
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
5 中國工程院院士。
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本文原載於《中國高等教育研究》2023年第11期。
感謝您的支援和關注,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