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稱,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務風險正在上公升,中國和美國正在討論防止新興主權市場出現債務“違約浪潮”的新措施。
根據國際金融研究所(IIF)發布的報告,2023年,全球債務規模(包括國家、企業和家庭)將達到313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全球債務規模將佔GDP的300%以上。
在過去20年中,全球債務的增長速度明顯快於GDP。 根據聯合國全球危機應對小組的資料,自2000年以來,全球公共債務增加了兩倍多。 同期,全球GDP僅增長了三倍。
與發達國家相比,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由於借貸成本高、匯率貶值等因素,面臨嚴重的償債壓力。 歐美商業銀行大量向新興市場國家提供借款,潛在風險上公升。
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務風險正在上公升
2023年,新興市場國家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創下新高,其中印度、阿根廷、俄羅斯、馬來西亞、南非等國債務增幅最大,債務壓力指數超過2021年高點。
與發達國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興市場國家62%的外部公共債務來自私人債權人,這使得借貸成本更高,重組過程更為複雜。 例如,非洲國家的平均借貸利率是美國的四倍,德國的八倍。
從2010年到2022年,發展中國家國債利息支出佔GDP的比重從09%上公升到15%,19個發展中國家的國債利息支付高於教育支出; 45個國家的衛生支出超出水平,33億人生活在這些國家。
新興市場國家貨幣貶值增加了償還美元債務的壓力。 2022年以來,美國連續11次加息,導致美元公升值,引發多個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大幅貶值,美元債務風險增加。
世界銀行(World Bank)同時警告說,高利率加劇了債務風險,一些潛在的經濟逆風可能成為債務違約的導火索。
歐美商業銀行大量向新興市場國家提供借款,潛在風險上公升。
在發展中國家外債增長中,美國等西方國家私人金融部門的貸款增長迅速,其中債券市場和商業銀行的貸款遠遠超過多邊金融機構和中國金融機構。 根據世界銀行國際債務統計,拉美成為2020年全球債務比率最高的地區,其外債主要來自國際金融市場,美國和歐洲的華爾街和商業銀行是主要融資方。
同時,中美兩國在海外都有大量資產(包括投資),這可能受到新興市場國家債務危機的影響,從而引發金融動盪。
國際投資頭寸表的核心部分,即“淨投資頭寸”,是指投資與負債之間的差額。 當一國的外商投資總額高於引進的海外資本時,屬於債權國; 否則,它屬於債務國。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國際投資頭寸表》,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企業、組織、居民等部門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投資總資產為9個367萬億美元。 雖然中國引進了大量的外資,但中國在海外投資的資本“實際上高於引進的外資”。
中國的國際淨投資頭寸約為25萬億美元,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和發展中國家之一。 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自2010年以來,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的貸款翻了兩番,達到1700多億美元。
根據美國商務部發布的《國際投資頭寸表》,美國**、企業、機構、組織和個人在國外的總資產超過33家58萬億美元。 但與此同時,其他國家和地區對美國的累計投資額高達51個58萬億美元。 美國擁有“-18萬億美元”的淨國際投資頭寸,因此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淨債務國。
如果新興國家的債務風險蔓延,可能會增加美國本身的債務風險。 目前,美國債務總額(包括國家、企業和家庭)佔GDP的比例高達350%,明顯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2023年第四季度,美國聯邦國債年化利息支出超過1萬億美元,國債利息支出佔GDP的比重遠超新興市場國家。
因此,在這種背景下,美國需要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以防止新興主權市場的債務“違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