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康熙皇帝在位期間有六次“南遊”,即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和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同時,跪拜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明孝陵,也是康熙“南遊”的必經之路。 那麼,康熙作為清朝的皇帝,為什麼要用跪拜的方式來祭拜前朝的開國皇帝呢? 事實上,這一切都只是政治統治的需要。
康熙的“南巡”不僅僅是拜朱元璋,還有其他目的和目標。 清軍進入以來,南方各省,尤其是江南地區,可以說是遭受了巨大的災難。 由於長江各地反抗清朝統治的激烈鬥爭,這裡上演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等一系列“人間悲劇”,不僅造成人口銳減、土地貧瘠、經濟蕭條,對社會生產造成巨大破壞, 也極大地刺激了江南地區士紳和老百姓的心,使他們進一步反抗清朝。在這樣的情況下,反抗清朝統治的起義也層層出擊,“反對清朝,復明朝”的思想在江南地區也普遍存在。 不久之後,“三藩之亂”爆發,南方社會生產和經濟秩序再次受到嚴重破壞,其期間黃河多次氾濫,使人民更加渴望得到乙個安全穩定的生產生活環境。 在此背景下,康熙皇帝進行了六次“南巡”,綏靖民、引才、治理災害、發展經濟也成為康熙“南巡”的主要目的。
首先,我們來談談康熙的“南巡江”。 在黃河洪水治理中,康熙首先親自對黃河流域進行了實地勘察和調查,指出黃河下游排水不暢,水位過高,是江水倒流、河口淤積的根本原因, 運河的洪水和下游的洪水。於是,康熙親自制定戰略,部署黃河治理工程,先後任命金福、于成龍、張鵬熙等人為黃河巡撫,負責黃河治理工作,在“南巡”過程中,他走在黃河堤岸上,到現場考察。 可以說,通過康熙的親自調配和督促,黃河流域得到了很好的管理,災禍大大減少。 同時,康熙還疏浚了運河,進一步打通了南北交通路線,促進了南北經濟往來。
在安撫民心、贏得民心方面,康熙也是“用心良苦”。 在康熙“南巡”途中,他會率先前往山東曲阜的孔廟參拜,以表明自己“尊儒尊孔”的態度和“儒道”治天下理念。 此舉立即受到學者學者和地主階級的歡迎。 不僅如此,康熙在南巡期間,還會主動召集沿途地區的士紳和學者代表,同時,他也會破例挑選,這進一步贏得了士大夫的心。 當然,康熙也帶來了一系列“休養生息”政策,也極大地贏得了江南人民的心。
當然,歷史上的乾隆皇帝也有過六次“南巡”,但百姓卻把乾隆皇帝比作“瘟神”,厭惡遠大於歡迎,而對於康熙皇帝的“南巡”,他們高興多了:“凡是福縣在縣里,官吏百姓都幫老老少, 他們興高采烈。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反差,是因為乾隆皇帝在“南巡”過程中過於講究排場和環境,將大部分費用安排在當地政府承擔,這無疑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負擔。 乾隆離開後,這些**人會加緊剝削人民,這讓百姓對乾隆的“南巡”怨聲載道。 另一方面,康熙皇帝的“南巡”在排場、規模、開支上都要節儉得多,康熙既用了內務府,又用了自己的身體和銀子,不分地方。 也正因為如此,康熙皇帝的“南巡”不僅沒有加重當地百姓的負擔,反而通過管河、疏渠、安撫民意等一系列手段,成功地贏得了民心,可以說達到了目的和效果。
康熙跪拜朱元璋,其實是為了維護王朝統治的根基。 在中國的王朝繼承名單中,清朝是在明朝之後出現的,然而,在清朝的官方記錄中,從未認為“清朝推翻了明朝”,而是反覆強調“清朝是明朝的繼承者”。 順治時期,吳三桂打著“剿盜報仇”的旗號,率領清軍進關剿滅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清朝進入中原後,基本沿襲了明朝的法律和政治制度,甚至採取了接管前明朝的政策。 而正是從這個時候起,“明十三陵”就成為清朝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動,其地位並不遜色於祭祀天地、祭祖,而這個“政治任務”不是皇帝親自完成的,也不是安排他最重要的太子去完成的, 由此可見清朝對它的重要性。所以,“明朝的繼承人”是清朝皇治“正當性”的基礎,清朝的皇帝自然對明朝皇帝有極大的敬意,他們的根本目的就是為自己的皇權統治。 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關係,康熙帝才選擇跪拜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以示崇敬。
此外,康熙跪拜朱元璋,也起到了安撫和贏得民心的作用和作用。 首先,這是康熙希望消除滿族和漢族矛盾的重要舉措。 因為這一時期清朝在江南地區製造了幾起“****”案,所以滿族和漢族的關係還是很緊張的,江南地區士紳和百姓對清朝的怨恨也極為深厚。 所以,康熙親自來到江南,這本身就有很強的綏靖感,他急切地想讓江南百姓看到朝廷對江南地區的重要性和關懷,進而緩解民族之間的矛盾。 其次,康熙此舉也是為了與江南地區民眾建立一定的“共情”。 此時,明朝雖然已經滅亡多年,距離朱元璋逝世已經過去了三百多年,但朱元璋仍然被人們,尤其是江南地區的人民銘記和銘記。 因此,康熙皇帝跪拜朱元璋,這是他對朱元璋的認可和尊重,並與江南地區人民建立了共情。 同時,康熙用跪拜漢朝皇帝的做法,也提高了廣大漢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更好地促進了滿族與漢族之間的寬容。 第三,這也是康熙拉攏漢族士大夫地主階級的重要手段。 在康熙時期的江南地方中,有不少是明朝的寡婦和官宦,也有在明朝或南明任職的官員。 康熙跪拜朱元璋,讓這些士大夫看到康熙對前明朝的認可和尊重,這增加了這些人對清朝統治的認同感。 江南地區的精英階層士紳階層與地主和士紳階層有著密切的關係,事實上,這也對吸引整個地主階級和士紳階層起到了重要作用,從而更好地維護了皇權的統治。
也可以看出,康熙跪拜朱元璋,不僅僅是一項要落實的簡單“政治任務”,而且這個意義非常深遠,除了繼續塑造清朝帝治的“正當性”基礎外,也是為了安撫和拉攏江南地區的百姓和學者,保證清朝統治的穩定。
只不過,康熙皇帝,以及之前的順治皇帝,乃至此後的清朝皇帝,都對明朝晚期皇帝十分尊敬,但對明朝皇室成員和朱明後裔卻毫不留情。 在清朝史料中,許多由明朝皇室成員建立的南明小朝廷政權,都以“傀儡政權”的局面出現,這些王室成員無一例外地成為“忘恩負義”的“法官”,以至於史料極力迴避他們的經歷和結局, 他們都在幾筆中提到。比如南明洪光政權的第一位皇帝,小府王朱有松,在清代史料中是極其“不重要”的。 “順治三年五月,明朝諸王暗藏璽書,密謀作惡,查案,魯王、靖王、衡王金玉銀印、魯王等十一人埋伏。 朱友松是“十一等十一”之一。
而從另一件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康熙皇帝本人對明朝皇室後裔的殘忍態度。 崇禎帝第五子朱慈煥在北京城破土時逃亡,在百姓中隱姓埋名多年,卻因為醉酒的言行,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真實身份,被朝廷追捕抓捕。 最終,年過七旬的朱慈煥被康熙皇帝處死,家族被屠殺,明朝皇室的血脈也走到了盡頭。 而這無疑表明,康熙跪拜朱元璋本質上是一項“政治任務”,當他真的要面對明朝皇室的後裔時,他也會殺了凶手,毫不留情。 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帝國統治的需要而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