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的兒子回國拜會,見父母跪下說做錯事就該受罰
1944年3月,汪精衛在日本病逝,妻子遵照他的意願,葬於南京中山梅花山。 然而,抗日戰爭勝利後,南京人民對汪精衛的所作所為不滿,將他的墳墓移到清涼山焚燒。
在汪精衛故居內,建起了汪精衛夫婦的跪像,雙手被綁在背後,寓意著要終其一生向抗日烈士懺悔。
汪精衛夫婦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一直備受爭議,他們的孩子被牽連,被迫離開家鄉。 然而,即使經歷了這樣的波折,王文義對家鄉的思念也沒有減少。
2005年,77歲高齡的他毅然決然地回到了老齡化的汪精衛故居,看著父母跪著的雕像,他突然淚流滿面,跪在石像前。 過了許久,他才緩緩說出一句話,表達了自己堅定的立場。
那麼,王文義是怎麼說的呢? 這句話反映了他的立場嗎?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39年3月21日,汪精衛遇刺身亡,刺客在自己的臥室裡開槍打死了他,汪精衛雖然身受重傷,但最終倖免於難。
第二天,刺客們得知曾忠明夫婦和女兒也被殺了,這讓整個事件更加撲朔迷離。
曾忠明的家人因為汪精衛而死,汪精衛心生愧疚,恍惚。 自汪精衛叛亂革命以來,多次被暗殺。 其中,王雅橋作為“刺殺王”,因為汪精衛**追求榮耀,被列入暗殺名單。
有一次,汪精衛帶著妻子到國民黨南京**黨總部商議事務,王雅橋提前得知訊息,派鐵血鋤幫成員四處埋伏。
當王先生和夫人到達時,其中一名成員孫鳳鳴開槍打傷了王先生。
一顆子彈瞬間穿透了汪精衛的身體,深深地穿透了他的脊椎,情況非常危急,很多人以為汪精衛不會倖免,但他卻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可是,這顆子彈一直在汪精衛的身體裡,日日夜夜,疼得睡不著覺。 在忍受病魔折磨的同時,汪精衛始終記得自己曾經是乙個意氣風發的愛國少年,乙個鐵血錚錚錚的人。
1883年5月4日,汪精衛出生於廣東三水乙個書香世家,祖父王滿廷為人,父親王興齋曾在廣東三水、曲江、英德等地當過職員。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汪精衛自然被書香所汙染。 1902年,汪精衛在廣州省考試中考得第一名,二哥、侄子分別獲得二、三等。
汪精衛的人生經歷可謂是“玉鳳雙秀、珍珠樹三花”,家族中有兩位人才代代相傳。 傳聞,汪精衛在成長過程中,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尤其是“功”和“赦”的思想對他影響深遠。
由於父母早逝,汪精衛在十幾歲時就被大哥王兆勇照顧。 他曾經坦言,自己在衣食上都依靠大哥的慷慨解囊。
在為溫有居的畫作《秋庭晨班》寫題畫時,汪精衛在母親身邊回憶起自己的童年,看到母親孤獨地坐在那裡,淚流滿面。
他看到母親微微嘆了口氣,在箱子底下翻找,認捐錢買水果和食物,甚至親戚朋友來訪,她也會盡量好客,似乎沒有後顧之憂。
然而,這樣的辛苦終究沒有讓她享受生活,這讓汪精衛深感傷心和難過。 受長期儒家思想的影響,汪精衛的性格顯得有些自卑和懦弱,在做決定時往往優柔寡斷。
乙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他的命運。 面對家國大義,汪精衛選擇了錯誤的道路。 作為乙個小偷,他死在異國他鄉。 然而,早期的汪精衛卻不是這樣的人。
1903年,他獲得了公費到日本學習的機會,在那裡他遇到了孫中山博士。 在孫中山的指導下,汪精衛加入了同盟,並參與了同盟章程的起草工作。
那時的他滿懷理想,胸懷遠大抱負,懷揣著一顆報效國的熱忱之心。 不久,他被任命為同盟評價部主任,並在《民報》上發表多篇文章,宣傳愛國主義思想,傳播三民原則。
然而,1906年,兩廣都督岑春宣邀請他加入自己的陣營,但汪精衛婉言謝絕。 據說,岑春軒每個月付給汪精衛多達五六十塊錢,這在當時是一筆鉅款。
如果汪精衛接受了這個邀請,他不僅可以改變自己的困境,還可以用自己的閒錢幫助朋友。
但是,汪精衛不顧經濟利益,仍然堅持初衷,堅定地支援孫中山。 他拒絕了岑春宣的求愛後,與孫中山一起南下南陽,為盟支部籌集資源。
他勇敢地擔任《南洋革命報》總撰稿人,竭盡全力推翻舊制度。 年輕的汪精衛精神飽滿,才華橫溢,26歲就成為了《民報》的主編。
儘管他年紀輕輕,但他有堅定的信念和決心。 他認為,僅僅在紙上談論是不夠的,必須付諸實踐。 因此,他做出了乙個大膽的決定,刺殺了攝政王在豐。
他和黃福生一起前往北京,為了避免被發現,他們開了一家照相館,以保守真相。 然而,由於準備不足,他們的行動失敗了,汪精衛成了俘虜。
在獄中,他飽受折磨,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信仰,並寫了一首詩,其中“引刀齋戒,不辜負少年頭”成為當時的名言。 然而,當人們稱讚他的勇敢時,他的信仰開始動搖。
汪精衛在經歷了武昌起義後被肅善奇太子對待、被袁世凱釋放等事件後,走上了一條不回頭路。 有人認為,這些經歷使他膽怯恐懼,內心追求革命的火焰逐漸熄滅。
他選擇了一條更簡單的道路,那就是討好日本人,甚至尋求榮耀。 “9·18”事件後,他對日本的恐懼與日俱增,面對日本的囂張跋扈,他說中國在軍事、經濟、科技、教育等領域落後於日本,在組織上也存在不完善之處。
這句話其實是說他不想打,更怕。 此外,日本為了占領中國,引誘了當時所有的政治力量,汪精衛就是其中之一。
王精衛曾對妻子陳碧君說,他更傾向於妥協,而不是激烈抗日。 他後來的行為證明了他的態度。 1932年5月,他代表國民黨與日本簽訂了《淞湖停戰協定》,這激怒了許多愛國者,他們一再企圖暗殺汪精衛。
1935年11月1日,他遭到孫鳳鳴的子彈襲擊,雖然活了下來,但脊椎中的子彈無法取出,鉛毒在體內蔓延,使他長期受苦並尋求治療。
根據醫生的診斷,汪精衛最多只能活10年。 1944年,他因“多發性脊柱腫瘤”在日本去世,距離醫生**僅一年之遙。
汪精衛雖然被世人罵為賊,但他心中始終對故鄉有著深深的依戀。 臨終前,他告訴妻子,他希望能回到中國。
為了實現他的遺願,他的妻子於1944年將他埋葬在南京中山西南的梅花山上,緊挨著國民黨總理孫中山的墓碑。
然而,僅僅一年後,抗日戰爭就取得了勝利,但南京市民對**盜賊汪精衛的墓碑表示強烈不滿,要求將其剷除。
終於在1946年,蔣介石承受不住壓力,命令國民黨軍隊總司令何英欽親自挖掘汪精衛墓。 有一種說法是,汪精衛的妻子陳碧君知道丈夫的行為激起了中國人民的仇恨,所以在汪精衛下葬時,用五噸混凝土和碎鐵澆築在他的陵墓周圍,以防止任何人挖墳。
然而,何英琴還是用炮彈炸毀了墳墓。
由於使用了防腐劑,當汪精衛的棺材被開啟時,他仍然保持著自己一生的形象。 他身上覆蓋著藍天和紅色的國旗,穿著南京**的連衣裙,頭上戴著一頂禮帽。
在南京市民的要求下,汪精衛的遺體和靈柩被運到青涼山火葬場焚化,他的骨灰無人看管,只能隨風飄散。 王傀儡倒台後,汪精衛的子女也受到牽連。
他的大女兒王文軒一直反對父親的行為,甚至背地裡暗中參與抗日救國運動。 然而,作為汪精衛的女兒,她也承受著**的壓力。
戰後,她和丈夫前往香港,成為一名私立小學教師。 退休後,他們移居美國。 他的長子王文英在父親的保護下,在王偽**工作。
汪精衛死後,他害怕被牽連,於是帶著妹妹汪文穗(汪精衛的小女兒)逃往美國定居。
二女兒王文斌信奉**宗教,她選擇在印尼當尼尼,決心與綠燈俠為伴,為父孽贖罪。 次子王文義曾就讀於南京**陸軍軍校,後來王傀儡**倒台後,以叛徒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五年。
他隨後逃往香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文義投身於內地與香港之間的建築業。 正是因為與大陸的聯絡,他才在有生之年再次回到了祖國。
2005年,77歲的王文義回到大陸,先是參觀了中山陵,然後去了南京大**紀念館,最後回到了故居。
當看到當地人在父母跪著的雕像前獻花時,王文義三步兩步跪在父母石像前痛哭流涕。身邊的工作人員面面相覷,不知道該如何勸說。
過了一會兒,王文義停止了哭泣,然後緩緩道:“你做錯了什麼,就該受到懲罰。 ”
王文義的話瞬間讓人肅然起敬,他能夠放下個人感情,對與敵人勾結的父母做出公正的評價。 然而,他不顧心中的憤怒和痛苦,在離開之前,鄭重地向父母磕頭。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有的刻在墓誌銘上,世世代代的欽佩和尊敬,而另一些則永遠釘在恥辱的柱子上,世世代代被辱罵。
任何事情,一旦完成,都會留下印記。 讓我們銘記歷史,不忘初心,不為仇恨和憤怒所左右,以理性公正的態度看待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