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笆下採菊花,悠閒看南山” 這就是陶淵明嚮往的“桃花春”但在當今快節奏的世界裡,很少有人能過上這樣的生活。
可是北大的一位才華橫溢的男人,帶著心愛的妻子和北外的才華橫溢的少女,選擇遠離城市的喧囂,隨心所欲地生活,他們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13年過去了,他們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生活在“桃花春”。
2000年秋天的乙個早晨,北京大學的兩位年輕教師王慶松和他的妻子張梅做出了乙個令人驚訝的決定他們離開了繁華的城市,來到北京和河北省之間的山林深處,尋找屬於自己的“桃花天堂”。
在此之前,他們已經賺到了可觀的收入,甚至攢夠了錢買下了這片廣袤的土地,建造了乙個美麗舒適的家。
搬遷過程是艱鉅的,他們選擇拒絕朋友和家人的幫助和支援,沒有任何現代工具的幫助一磚一瓦地砌起了一座簡單而溫暖的木屋,並下了功夫他親手開墾了40畝耕地,種植了玉公尺、高粱、小公尺等糧食作物。
為了不依賴外界,他們還種了一些蘋果、杏、桃、棗等果樹,王慶松還特意購了幾頭牛羊給田地施肥白天,他們勤勤懇懇地工作,晚上,他們坐在院子裡賞月看書,享受著安靜的時光。
儘管生活條件艱苦,但他們始終保持著樂觀積極的態度,熱愛寧靜美麗的環境,堅持天然有機作物種植,拒絕使用任何化肥和農藥,以確保食物的健康和土地的可持續利用。
周圍綠樹成蔭,花香四溢,清晨時常能聽到鳥兒的叫聲,傍晚時分,遠處隱隱約約飄盪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沒有城市交通和噪音汙染,一切都是那麼寧靜祥和。
隨著兒子的到來,他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更加注重家庭和睦,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
蕭煜長得像雜草一樣,性格活潑好動,從3歲起就跟著羊群在山里跑來跑去,給每只山羊起個名字,自稱“山羊指揮官”。
家長們覺得,比起城市裡狹窄的校園,這片山林牧場更適合孩子們奔跑玩耍,培養獨立的性格。
雖然他們的生活方式看似簡單,卻充滿樂趣和意義,而在這個安靜祥和的地方,他們找到了內心的平衡與滿足,真正實現了與世平相處的理想境界,這就是他們理想的家園——那個美麗而神秘的“桃花之地”。
那麼,是什麼讓他們放棄了富裕的城市生活,來到了這個荒蕪的地方呢?
來自北京大學的天才誕生
上世紀60年代,王慶松出生在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的乙個家庭,當時生活條件艱苦,父母都是農民,一輩子都在地里幹活,都是文盲。
因為家裡不富裕,父母都是農民,所以不能給太多的教育資源不過,王慶松求知慾很強,特別喜歡廟裡為數不多的幾本書。
長大後,為了讓兒子鍛鍊身體,父親把他送到附近乙個叫白馬寺的地方,跟著師傅練武。
正是在這裡,他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使他即使在離開家鄉後也能保持良好的學習成績。 父母對此松了一口氣,決定借錢給王青松上學的機會。
由於他作為農村孩子的身份,他的老師認識到了他的潛力,並給予了他很大的支援,這使他在考試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經過不懈努力,王慶松在高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順利考入北京大學國家政治系。
這無疑是一次重大勝利,但他並不滿足於此,而是對未來更加積極和自信。
在北大學習期間,他始終保持著高度的學習熱情,積極參加社團活動,結識了許多優秀的同學和朋友。
就在大家都以為他會走平常的路的時候王青松做出了乙個出人意料的決定。 他選擇繼續深造法律,成為一名律師。
雖然這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職業,但對於王青松來說,這只是他人生的下乙個目標。
事實上,故事的其餘部分朝著乙個全新的方向展開,當人們更加關注健康時"健康"這個想法正在出現。
聰明伶俐的王慶松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趨勢,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憑藉多年積累的知識和經驗,王慶松創辦了自己的健康班,很快吸引了大批粉絲,他用實際行動證明,即使出身貧寒,只要有決心和毅力,就能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價值這讓人感嘆,生活雖然平凡,但也充滿了無限可能。
氣功、中醫、哲學在健康課上的融合吸引了不少**,王慶松一度成名,事業達到巔峰,後來又遇到了前來聽課的英語老師張梅,婚姻成了人生的重大轉折點。
工作中的一連串挫折
曾經風光無限的王青松,在健康潮流的風口浪尖上達到了人生的巔峰,但好景不長,隨著健康潮流降溫,他的名氣也隨之下降,迫使他思考未來的方向。
經過深思熟慮,他選擇攻讀哲學博士學位然而,儘管他在單科和總分上都取得了第一名,但他的導師都不願意接受他。
面對這種困境,他試圖報名參加法學院的博士考試,但也失敗了。 這兩記打擊讓王青松很是一頭霧水,比起身邊朋友的成功,他對自己的處境越來越失望。
與此同時,他的妻子張梅在工作上也面臨挫折作為北大的老師,她一直兢兢業業,卻連續五年沒能晉公升到封號,夫妻倆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看到朋友們的成功,王青松更加鬱悶和不滿。 他渴望自由,渴望找到一條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受挫的王慶松意識到,人生的起起落落就像脆弱的玻璃,順境中的人很難經受住突如其來的挑戰在這個轉折點上,他決心重新發現自己並追求自己的真正慾望。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放棄了原有的特權生活,選擇回到家鄉開始新的旅程,他們住在那裡,距離北京大學有五個小時的車程。
這段經歷讓他們體會了平凡生活的艱辛,但也磨礪了他們的堅韌不拔,在山間和田野裡辛勤勞作,欣賞大自然的美景。
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的精神狀態有了極大的改善,對生活充滿了積極樂觀的態度。
新的發展方向
11年前,王慶松和妻子張梅選擇離開繁華都市搬到深山古林隱居十幾年,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他們租了2500畝山林地,種了各種蔬菜水果,把大部分積蓄都花在了養羊上,還僱了十幾名工人幫忙管理,一夜之間沒有汙染和噪音,這裡簡直就是天堂。
王慶松和張梅都是這個城市的尖子生,王慶松就讀於北京大學,張梅就讀於北京外國大學,他們本來可以在這個城市取得相當大的成功但在看穿了都市生活的虛榮心和委屈之後,他厭倦了追逐名利,於是選擇搬到山里隱居。
他們認為,簡單的農村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遠離汙染對身心健康有益。
時光荏苒,王慶松和張梅的兒子小雨也已經7歲了,小雨從小在山里長大,從未接觸過電子產品,對外界一無所知他身體強壯,跑得很快,與家裡的羊群打成一片,和他們一起自由奔跑,從不生病。
有一次,乙個朋友帶著相機來拜訪,小雨好奇地問那是什麼,王青松和張梅意識到,孩子的發展不應該受到限制,應該讓他接觸更廣闊的世界。
作為雙方的好朋友,唐石是最早了解隱居生活的人之一,也是全國知名的記者經常出入上層,對上流社會瞭如指掌。
但到了王青松的別墅,他不禁大吃一驚,只見自己的老朋友已經面目全非,像個蓬頭垢面的農民,而王青松卻冷漠地對待,說很多人只看外表,不看內在的財富。
唐石被這清新宜人的環境深深吸引,空氣中瀰漫著久違的甜味,路邊也瀰漫著青翠的氣息遠處的田野裡長滿了莊稼,果園裡結滿了果實,這是他在城市的喧囂中再也無法體驗到的和平與安寧。
他們帶給山上的積蓄也觸底反彈,為了孩子,王慶松決定回歸社會,2011年,王慶松一家搬到了城裡。
他驚訝於多年未涉足的技術發展和社會變革,適應時間,但他有信心在3年內完全融入,他計畫賣山里的特產賺錢我也想寫一本書記錄我的生活,通過推廣綠色和有機的概念來影響更多的人,並獲得諾貝爾獎。
然而,現實遠比想象要困難,王慶松對文明社會的規則和遊戲知之甚少,經常得罪人,他在採訪中直言不諱,文章斷章取義,導致他與北大關係緊張,兒子的學業也受到影響,種種不盡如人意讓夫妻倆再也無法融入城市, 2016年後,他們再次選擇離開。
現在雙方已經沒有聯絡了,唐石偶爾會想起自己的老朋友,但是就沒有他們的訊息了而在那棟老房子的山林中,一家三口享受著家庭的歡樂,繼續過著與世人沒有爭吵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