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資料、人工智慧、網際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會計工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整個會計行業正在向管理會計和智慧型會計轉型發展。 為適應新技術、新形勢帶來的會計專業變革帶來的會計人才需求變化,積極推進校企協同教育勢在必行。
在此背景下,學院會計系秉承“產教融合,校企共贏”的理念,與校企合作打造會計工廠,並以此為平台,推動校企合作深入精準。
1. 實踐實踐
1.推動校企深度融合,實現“教學+社會服務”。
以會計工廠為抓手,引入和共享企業資源,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工作和工作環境,構建系統化的財稅體系,實現技能與專業的有機融合。
同時,聯合企業,配備會計諮詢、財稅政策解讀、財稅培訓等社會服務,打造教育教學+社會服務“雙能”培訓基地。
2.以“五個現代化”為抓手,實施校企深度合作
(1)會計工廠設立園區
學院通過校企共建,投資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購置財稅實用辦公裝置; 公司提供企業真實的會計資訊,並挑選會計人員常年駐紮在學校,每個負責的會計都是使用自己的客戶資訊,以師傅為師傅的模式,具體指導學生如何與客戶溝通,如何完成會計處理、納稅申報、 工商代理等具體工作,實現會計工廠園區化。
(2)會計工廠的工作內容以課程為基礎
將乙個企業在乙個完整的納稅期內的日常工作內容分類分解為每天,最後以課程單元學習內容的形式呈現,方便學生學習和掌握。
具體包括財稅實務知識傳授、財經軟體應用培訓、工商稅務及銀行實地工作、企業實務實務及每週工作經驗交流會等。
而且,課程安排還兼顧了企業的工作時間和學生的上課時間,不影響學生其他課程的正常進度。
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過程也是在企業工作的過程,企業會計指導學生實際操作的過程也是企業老師的教學過程。 會計工廠的工作內容是課程,既保留了公司財稅實操的原汁原味,又遵循了學生的學習和認知規律。
(3)簡化會計工廠的學習流程
對一級簿記業務進行梳理總結,將所有業務分為現場服務、票據分揀、賬務處理、審核申報四個崗位,再按崗位進行分組,即每個崗位為乙個崗位,四個崗位為一組,每兩周輪換一次,幫助學員充分了解和熟悉四個崗位的工作, 並確保學員不僅能完成單人混崗任務,又能完成多人協同業務。此外,還需要利用商貿、服務業等不同行業的會計資料,進行輪流研究和實踐。
(4)會計工廠組織運作的系統化
在整體教學安排上,學員先後經歷了第四學期企業課程的學習、第五學期的“就業培訓模組”實踐、兩個月的實踐專案和第六學期對企業在職工作的了解,形成了基於學生認知的“學練練、實戰理解”的課程體系,實現了企業的系統化。課程操作。
(5)會計工廠日常運營梯隊
為保證會計工廠日常運營的永續性,逐步完善學生選拔機制,形成“一年級學徒、二年級骨幹、三年級精英”的學生梯隊模式,形成新老交替,為會計工廠的運營儲備人才。
3.以“四融合”為路徑,實現校企深度融合
隨著大資料、人工智慧和網際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會計工作產生了巨大影響,整個會計行業正在向管理會計和智慧型會計轉型發展,充分發揮會計工廠的平台作用,將教學與資源建設相結合,由學校和企業共同開發課程和編寫“雙元教材”;
教與用相結合,通過會計工廠,一方面讓學生有一定的職場經驗,增強了就業的競爭力; 另一方面,企業可以優先錄取優秀學生就業或推薦就業。
將教學與雙師隊伍建設相結合,利用會計工廠,學院可安排教師到企業實習,聘請企業人員擔任學院兼職教師。
整合教學與社會服務,與企、校、企合作,共同開展財稅實務、智慧型財稅證書等培訓,同時充分發揮專業教師的智力優勢,持續跟蹤研究國家財稅政策最新動態, 以智庫形式支援合作企業的政策解讀、諮詢服務等高階業務。
二、結果的結果
1.建立校內實踐基地,提公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近年來,企業招聘應屆畢業生的條件也越來越多,要求畢業生具備日常財務會計和稅務處理經驗。 這無疑是對會計專業人才培訓的更高要求。
高校通過教學改革和培訓環境建設,加強了對學生的技能培養,但無論如何,模擬和實際工作之間總是有很大的距離。
通過會計工廠,為學員提供真實的環境、真實的崗位、真實的業務,讓學員在行業標準和企業教練的指導下,開展最好的簿記業務。 畢業前,學生將具備相應的崗位職業能力,熟悉企業文化,畢業後無需經過企業培訓即可直接上崗,在校期間有“真實體驗”。
2.紮實推進校企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共生的校企共同體
校企合作作為高職教育的基本模式之一,始終是高職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主要手段和途徑。 在校企合作過程中,經常出現蓋章掛卡等“兩皮”問題,校內熱情,企業不活躍,校企之間不串通一氣,爭而上。
通過會計工廠,學校實現了校企聯合培養,滿足了產教融合和職業教育內涵發展的需要。 企業節約運營成本,彌補技術不足; 同時,作為人才需求方,獲得了具有歸屬感的優質人力資源供給,增強了企業競爭力,實現了校企從“兩皮”到“融合”的轉變。
3.對接新興財稅服務業態,提公升會計人才培養效能
當前,財稅服務業蓬勃發展,已成為高職學生就業的主要選擇。 如何提高會計專業培訓的有效性,對接財稅服務業,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應當關注的問題。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首先選擇志同道合、在行業內有較高知名度和實力的企業,共建會計工廠。 然後,借助會計工廠和合作企業,將財稅服務要素融入職業定位、職業發展路徑、典型工作任務和課程體系中,從而實現結合新興財稅服務業態的會計骨幹專業人才培養特色,形成校企合作、分級、分級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協同教育,並取得一定的成效。在新業態下對財務會計人才培養起到了一定的示範和推動作用。
3. 推廣應用
在會計工廠建成和使用的基礎上,在企業和學校之間建立了良好的產教融合平台,並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1.企業級
一是在學院優秀教師“智囊團”的支援下,能夠有效推動企業高階業務的發展; 二是獲得了免費的場地和裝置,降低了企業的辦公費用。 學生的實際操作過程也是工作的過程,節省了企業的人工成本; 三是獲得了穩定、忠誠的人力資源供給; 四是可以向合作企業收取推薦學生的中介費。
2.在大學階段
(一)專業課程建設
一是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計畫,對接財稅服務行業。 二是實現教學內容與智慧型財稅證書“單證”的融合融合。
學校與企業合作開發了“**記賬實務”課程,形成了“企業課程-就業培訓模組-畢業實習專案-頂崗實習”的實務財稅課程體系; 自主開發了“小微企業會計”課程。 與企業人員一起編寫《**簿記實務》和《小微企業會計》雙教材。
(2)雙分結構
在會計工廠的幫助下,建立了堅實的校企合作平台,一批教師進入合作企業開展企業實踐,同時聘請了16名企業人員作為我係兼職教師,為學生開展實習培訓課程。
(3)社會服務
一是成立財稅政策研究室,為企業提供財政政策解讀分析,與企業共同開展財稅實操培訓。 二、在會計廠留學的38名學生參加首批1+X證書考試,30名學生通過(通過率79%),比全國平均通過率(57%)高出22個百分點,所有科目的通過率進入全國前100名職業院校, 排名第40位。
3.學生水平
通過學習和實踐,使學員充分接觸了公司業務、財稅實務、外勤服務等,工作技能和專業素養得到了鍛鍊和提高,積累了初步的職場經驗,發揮了模擬或模擬無法替代的作用。
【分享優秀教學成果,傳播教育教學經驗,供大家參考參考】。
版權歸原作者或平台所有。 如有侵權,請通知我們刪除。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