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
調查學習是我們黨的內務本領。 紮實調查研究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對人民負責、堅定站在人民立場上的正確含義。
醫療保險事關人生,涉及每個人。 隨著醫療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醫療救助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但青浦區以往的醫療救助工作存在資訊系統陳舊、辦理手續繁瑣等問題,不僅增加了群眾辦理救助的難度,也影響了醫療救助工作的效率。
如何提高醫療救助的智慧型化、精準化、便捷化水平,減輕群眾醫療救助負擔,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滿足感? 我們來看看青浦區醫保局黨組書記、局長朱建忠的研究筆記。
2022年,上海將全面開展醫療救助相關專項治理行動。 在推進工作的過程中,我逐漸了解了青浦區醫療救助工作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通過調研、溝通交流、專題會議等方式,不斷優化區內醫療救助工作,試圖找到解決“不用享受”問題的新途徑。
迫切需要建立乙個醫療援助資訊系統。
經過研究,我意識到,我越陷越深,我聽得越多,問題越詳細,情況就越真實和準確。
本文** 上海調查
自醫療救助專項行動啟動以來,我先後走訪白河、朱家角、徐涇、華新、金澤、夏陽等鄉鎮,走進社群、農村、一線服務視窗,與群眾、辦事人員進行座談交流,深入了解情況。
通過調研,我了解到新成立的區醫保局接手醫療救助職能後,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建立醫療救助資訊系統,而只使用了原民政部門的“綠皮書系統”,但系統已經停止維護和更新,系統陳舊,錯誤率高, 市民和辦事人員投訴不多。
住在夏陽街的朱雪芳說,為了獲得醫療救助,她不得不拿著發票跑到視窗,寫申請書,看完病後把材料送去。 “在預防因病脫貧、因病返貧等方面,醫療救助起著重要作用,但在辦理申請和接受醫療救助的過程中存在諸多不便,以我們村為例,近年來,隨著老改力度的加大,轄區內有13戶家庭被救助物件為家庭分離, 很多居民都搬走了,每次申請醫療救助都要跑很長的路,醫療費用發票都寄過來了,有的居民為了方便,發票累積到一定數量再來,幾百張發票需要人工清點,真的很費力。望縣村救援幹部徐翠燕說。
華新鎮社群接待服務中心視窗服務人員於洪慶反映,由於人手緊缺,工作量大,所以現在鎮中心要求所有村都要協助收集群眾的醫療救助申報發票,一般每季度彙總一次,逐一彙總,再積攢一次,因為系統不好用, 很多工作都是手工操作,更不說工作量增加,也容易出錯。
為促進醫療救助工作規範有序開展,維護困難群眾切身利益,區醫保局、民政部門完成醫療救助職能交接後,專人負責醫療救助工作,各街鎮要求安排專人負責對接聯絡, 並根據每月的系統報告逐一核實確認。
醫保中心幹部倪麗萍表示,2019年10月以來,她一直與各街道、城鎮的專項管理人員保持聯絡,各街道、各鎮的樣本數量不少於該街道、城鎮上月完成交易數量的10%, 其中單次救助金額超過5000元的每家救援企業必須進行審核。但每天在電腦前,盯著鎮上上傳的豆腐塊大小的發票,一一核對,很難提高工作效率。
多措並舉,建立“不用申請即可享受”的醫療救助。
在全面掌握各方面形勢,明確問題瓶頸後,經過集體研究討論,全力推動醫療救助“免費申請”制度建設,讓有需要的人足不出戶享受醫療救助政策,有效減輕受援人的醫療費用負擔。
具體工作實施步驟如下:一是依託資料賦能,構建救援體系。 2023年初,在市醫保局、區委、區**的支援下,我局將立項開展醫療救助“免申請享受”制度建設,並通過與市醫保局資料庫對接,將醫保結算資料、 全面減負、居住地大病保險、員工互助等功能將匯入地區醫療救助“免申請享受”系統,系統可自動呼叫醫療救助人員身份資訊,自動獲取申請人救助的發票資料,為智慧型處理奠定了堅實的資料基礎。
二是推進工藝優化,實現“無用即享”。 為進一步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滿足感,讓群眾無需申請即可享受紓困待遇,我局將繁瑣的“申請、審批、分配”流程調整為主動系統認證、後台資料比對、準確核對分配的“無申請、無干擾”服務模式, 真正實現了醫療救助從“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轉變。通過救助物件的確定,建立救助物件基礎資料庫、城鄉居民重疾資料庫、綜合減負資料庫、職工互助保障資料庫等,實現救助物件分類管理與救助規則的有效銜接, 堅持“先保險後協助”的原則,設定系統預警、審核校對等環節,有效避免重複報銷、超規定報銷。
三是加強人才培養,夯實基層基礎。 為切實提高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能力,使基層幹部能夠熟練操作和使用醫療救助相關政策和“免用”制度,區醫保部門將繼續通過業務培訓,培養基層醫療救助工作“專家”, 崗位輪換實踐、在職教學等形式。有效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足感。
在下一部工作中,我將繼續把調研工作常態化,作為踐行群眾路線的重要途徑,常撲基層、下沉一線,不僅“入”基層,更“心”到群眾,在實踐中問群眾、問方案,努力使工作更加紮實, 更受歡迎,更符合人民意願,為醫療保障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澎湃新聞,欲瞭解更多原創資訊,請**“澎湃新聞”應用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