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地區地理相連,血緣文化相連,擁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共保護。 12月27日,“絲竹韻海優雅收藏——長三角江南絲竹保護傳承聯盟歡迎會”在浦東新區文化藝術指導中心東劇場舉行,來自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8支江南絲竹表演團隊獻上精彩演出。
江南絲竹的優雅細膩風格是江南水鄉文化的傑出代表之一。 江南絲竹的演奏技法和風格隱含其中,蘊含著追求謙虛和諧的人文內涵,在民族歷史、戲曲、民俗風情等方面具有深厚的實踐和理論研究價值。 2024年,經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批復,江南絲竹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 2024年4月,“長三角江南絲竹保護傳承聯盟”落戶浦東三林,彰顯《長三角非遺守護者聯盟憲章》精神,彰顯三省一市在加強區域工作交流、推進深度合作、創新非遺保護實踐等方面取得的成績。
在長三角江南絲竹保護傳承聯盟、三省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浦東新區文化藝術指導中心、三林鎮人民共同舉辦本次歡迎會,旨在加強長三角在江南絲竹專案中的交流互鑒, 為長三角地區非專業民族樂團和江南絲竹傳承人搭建平台,展示風采,學習技藝,為廣大江南絲竹愛好者帶來一場高品質的視聽盛宴。
邀請國家一級作曲家、上海市非遺傳承組專家顧冠仁、周成龍,以及來自江浙安徽的孫偉、費飛、吳曉舟等傳統藝術家進行現場指導。 來自三省一市的8支江南絲竹隊帶來了8首精心編排的悠揚曲目,還攜手民謠歌手帶來了兩首經典江南民歌《月彎照九州》《四季相思》,讓觀眾沉浸在“很江南”的節日韻律中。
其中,三林江南絲竹樂團依託區域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著力打造精品,積極參與交流互動和校園推廣,是浦東新區的精品文化團隊。 他演繹的《步行街四河》由上海浦東地區的“大四河”民族音樂演變而來,穩重流暢,快板熱情奔放,曲調充滿歡樂和興奮。
浦東新區文聯副會長兼秘書長、浦東新區文化藝術指導中心主任張磊表示,10年來,浦東深耕江南絲竹傳承保護、傳播推廣、團隊培養、創新研究等工作, 形成每週培訓、每月演出、每年盛大活動的良好傳承態勢。全區有7個鎮校被評為上海江南絲竹專案保護傳承基地,佔全市的1 3個。
此外,青雲江南絲竹樂團由上海群眾藝術中心(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領銜,樂團成員主要來自上海群眾美術館、區文化中心、專業院校等青年新秀。 他演奏的《三六》小合奏是江南絲竹八大名曲之一,經過小合奏的編排,充分發揮了江南彈撥樂器華麗亮麗的特點。 蘇州武平民族樂團是由項雪辰、江守良等前輩於2024年創辦的民樂團體,至今已有94年的歷史。 香河江南絲竹樂團出身於杭州藝術學校,多年來一直活躍於國內外各大文化藝術舞台,曾多次演出大型演出。 除了這些**樂團,還有來自上海魯興中學南校和滁州大學優谷釀泉民族樂團的學生團隊,充分體現了社會普及的廣度和對江南絲竹的保護與傳承的深度。
演出期間,8支隊伍榮獲長三角江南絲綢竹保護傳承聯盟頒發的“優秀傳承獎”。 上海群義博物館館長、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吳鵬紅表示,江南絲竹傳承保護平台建設,旨在加強江南絲竹在長三角的交流,促進學習和共同發展。
文 圖 :曹志光
編輯:王玉萌。
*請註明來自浦東發布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