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張江工業工程學院落地浦東這個服務源頭創新的開放平台一週年之際,創新鏈、資金鏈、產業鏈、科技服務鏈上的“朋友圈”不斷拓展。 12月27日,張江源科技創新峰會暨張江產業工程學院成立一週年大會隆重舉行。 會議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旭紅及來自高校、科研院所、產學研界、創投界的100餘名代表出席。
會上,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東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浙江工業大學、上海電子科技大學、東華大學、第二工業大學等7所高校成為張江工業工程學院新一批共建合作夥伴。 現場,園區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等一批優質“智庫”揭牌,並聘請一批行業專家擔任張江工業工程院科學家創業導師,張江工業工程院將與新合作夥伴緊密合作,優勢互補,推動更多技術突破和產業轉型領域,共同助力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聚焦“超前孵化”,加速科技成果邁向商業化狀態
概念驗證是將研究人員的想法或成果轉化為能夠初步展示其潛在商業價值的技術樣機,驗證早期成果的可行性,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原理或技術可行性研究、樣機製造、效能測試、市場競爭分析、二次開發、中試成熟等驗證服務。 可以加速創新鏈和產業鏈的整合。正是以“先進孵化”為重點的張江產業工程學院,立足張江產業基礎,結合市場和行業力量,共同推進概念驗證工作。
我們專注於AI+XR方向,目前全球很多優秀的大學和大公司都在探索這個領域,技術還處於非常前沿的階段,我們希望在張江進行概念驗證。 魅族科技集團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王勇表示,28法則也適用於產品的商業化,20%的研發成果可能存在產品畫像不清晰、技術不成熟等問題,即使研發成功,也可能需要大量的裝置和工藝條件才能滿足量產的要求。 “我們已經形成了乙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產業鏈上下游、各種測試中心、生產中心,可以通過自身能力和整個生態系統的能力幫助創新團隊,讓前沿技術盡快滿足使用者需求,達到商業化狀態。 ”
共建共享是張江工業工程學院一直倡導的合作理念。 張江工業工程研究院自成立以來,還圍繞科技成果轉化這一核心工作,不斷拓展“朋友圈”,著力打造開放、包容、協同的產業創新生態平台。
同時,為幫助各高校科學家完成技術驗證和商業化驗證,實現科技成果“從0到1”的突破,張江產業工程院區分生命健康、積體電路、新能源新材料、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方向,挖掘20餘名懂技術的人, 了解行業的專家、學者和投資人,並被任命為張江工業工程學院科學家的創業導師,將為未來的創業者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指導,幫助創業者更好地應對挑戰和機遇,實現創業目標。
成為有影響力的科技“平台支點”和“生態節點”
大會現場,園區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園區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是由同濟大學發展研究院、上海社會科學院區縣發展研究中心、上海市浦東新區城市數位化研究院、張江工業工程研究院共同組建的專案平台。 推動地方公園經濟健康、綠色、高質量發展。
此外,張江工業工程學院產教融合創新中心、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張江技術轉移工作站、張江工業工程學院智財權與法律事務中心也亮相現場。 張江工業工程學院與七國集團校友會、上海全球高校校友聯盟、中國電子音響協會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張江工業工程學院借助行業協會和全球校友資源,為推動產業創新、協同發展、擴大產業合作深度、拓寬國際合作視野、進一步提公升本土創新能力之路增添了新力量。
上海中醫藥大學是張江工業工程學院首批共建單位之一,過去一年與張江工業工程學院緊密合作,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今年,我們的合同總額達到了2投資約3億元,實施成果轉化專案10餘項。 上海中醫藥大學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唐靜怡說。
張江工業工程學院成立一年,已廣泛鏈結100多家契合張江賽道的合作共建夥伴舉辦“校友”主題活動20餘場;在上海科技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聯合開展2000餘人參與的14場“成果”高校科技成果路演,不斷探索源頭轉化的新模式、新路徑,不斷為產業創新發展引入“源頭活水”。
張江工業工程研究院執行理事長、院長張愛平表示,張江工業工程研究院致力於打造符合張江需求的轉化孵化平台,探索具有張江特色的創新源模式,助力張江科學城創新生態圈和產業賦能體系建設。
文:楊振英。
編輯:鄒瑩.
*請註明來自浦東發布官方微信公眾號。
浦東探索農村物業服務新路徑,打通鄉村治理“神經末梢”* 產融對接完美收官,“浦東共贏”交出年度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