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路獨家報道。
文 |內蒙古赤峰大學附屬醫院行政部副主任楊然。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進一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 健康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幸福,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樹立大健康大健康理念,轉變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轉變,為我國健康衛生事業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所謂大健康,就是對生活實行全過程、全方位、全要素的呵護,既要追求身體健康,又要追求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它不僅需要疾病,更追求遠離“亞健康”的強健體魄,鍛造強健的體魄來抵抗疾病。 這就需要各行各業,從每個人、每個家庭,從供給側和需求側齊心協力,調動全社會的力量,推動形成國家、行業、個人的合力。
推進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健康細胞建設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小康》雜誌的封面報道也提到了乙個典型案例——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 豐寧打造了“6+N”健康家庭模式,改善多種家庭生活習慣,建立了“健康融入各項政策”的新機制,即從頭等艙、社會、個人層面進行推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態環境、社會環境,讓居民掌握什麼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從而提高居民的健康素養水平。
通過健康縣城建設的典型經驗,不難得出以下五個方面是著力點。 一是完善衛生政策,加強組織管理;二是建設健康環境,如垃圾處理、運動休閒場所建設、居住環境改善、廁所衛生等;三是建設健康社會,如推進健康細胞建設、醫養結合、老幼健康服務、特殊人群關愛、精神衛生服務、健康產業發展等四是優化健康服務,如積極開展網際網絡+醫療、醫防融合、健康教育服務、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等五是倡導健康文化,如大力開展控菸、健康科學、學校健康教育、全民健身活動、志願服務等。
當前,我國正處於深入實施“健康中國”建設的關鍵時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健康包括三個方面:身體健康、社會適應和心理健康。 隨著社會發展的加快和社會競爭的加劇,人們的生活壓力也與日俱增,心理健康應引起特別重視。 可以說,公眾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的認知度還比較低,缺乏預防治療知識和主動就醫的意識,部分患者及其家屬仍有汙名感。 正確認識和面對心理問題,是指一旦發現心理異常,應盡快進行自我調解,必要時尋求專業幫助。
未來,期待各方能夠將大健康理念落實到實際行動中,以強悍的體魄支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讓“大健康”塑造美好生活。
小康“,中國小康網獨家文章)。
本文發表於《小康》2024年12月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