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製造業作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滿足人民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礎,轉型公升級步伐不斷加快。
近日,工信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傳統製造業轉型公升級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瞄準2024年,傳統製造業高階化、智慧型化、綠色化、融合發展水平顯著提公升,有力支撐製造業比重保持基本穩定,進一步鞏固和提公升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
工業和資訊化部表示,傳統製造業是我國製造業的主體,是現代工業體系的基礎。 推動傳統製造業轉型公升級,是積極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選擇,是提公升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舉措,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的必然要求。 這關係到現代工業體系的全面建設。
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長龔天曉表示,高階化、智慧型化、綠色化、整合化是傳統製造業轉型公升級的重要方向。 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數字技術賦能,加強綠色低碳發展,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特別是數字技術在傳統製造業中的應用。
完全但不好。 近年來,我國製造業已形成全球規模最大、品類最全、體系最全、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發展優勢,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為促進經濟穩定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
資料顯示,石油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機械、汽車、輕工、紡織等傳統製造業增加值佔製造業總量的近80%,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滿足人民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礎。
中國製造業轉型公升級持續加速。 2024年前三季度,國家製造業技術改造投入佔製造業總投資近40%,推動傳統產業向高階化、智慧型化、綠色化轉型公升級,也釋放出更多增長動能。 同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 其中,高技術製造業佔規模以上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53%,裝備製造業佔329%。
但與此同時,我國傳統製造業仍大而不強、完整而不精,低端供大於求與高階供給不足,創新能力不強,產業基礎不強,資源約束收緊,要素成本上公升,鞏固和提公升競爭優勢面臨較大挑戰,需要加快推進質量變革, 效率換了,動力換了,實現轉型公升級。
《意見》提出,到2024年,工業企業數位化研發設計工具滲透率和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相互超標,工業能源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工業增加值萬元用水量較2024年下降約13%, 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將超過57%。
全面推進智慧型製造。
為實現上述目標,《意見》從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提速發展中高階、加快數字技術賦能、全面推進智慧型製造、加強綠色低碳發展、深入實施節能減碳改造、促進產業融合互促、五個方面提出了18條措施。 加快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意見》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向價值鏈中高階邁進。 加快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深入實施產業基地再造工程,努力增品種、提質量、創品牌。 支援傳統製造業深化細分,孵化新技術,開闢新賽道,培育新產業。 繼續鞏固“去產能”成果,依法依規淘汰落後產能,堅決遏制盲目啟動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專案。
在智慧型化方面,《意見》明確,加快數字技術賦能,全面推進智慧型製造。 大力推進企業智慧型化改造、數位化轉型和網路化連線,促進產業鏈網路化協同,推動產業園區、產業集群整體轉型公升級。 加快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5G、物聯網等資訊科技與製造業全流程、全要素深度融合。
中國巨集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薩表示,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正在形成新的比較優勢,在一些高新技術、創新領域,從部分點向表面整體突破,形成集群優勢,未來將在更大領域、更多環節形成新的優勢和驅動力。 從而真正推動我國現代工業體系的全面發展。
綠色低碳也是傳統製造業轉型公升級的重要方向。 《意見》提出,重點領域實施碳達峰行動,完善綠色製造和服務體系,促進資源高效迴圈利用,強化重點行業本質安全。
中國巨集觀經濟研究院工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徐建偉表示,製造業是節能減碳的主體,也是整個綠色低碳迴圈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為新能源發展提供創新和消費應用場景, 同時也為節能減碳、治理汙染提供技術裝備支撐,為高品質生活提供綠色低碳產品。要堅持綠色科技引領,加快發展綠色低碳技術,聚焦產品全生命週期綠色化,加快重點領域節能減碳和能效提公升,擴大綠色產品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