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9日召開的常務會議指出,進一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此前,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與鄉村綜合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要素雙向流動,以縣域為重要載體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2024年大年初一,國家官網發表的黨組文章稱:把農業轉移人口城鎮化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進城鎮戶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農民轉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與鄉村綜合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要素雙向流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促進各要素雙向流動,首先要進一步完善戶籍制度,因為“人”是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
除極少數特大城市外,不少地方全面放寬了對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留學歸國人員落戶的限制,有的地方出台了租房可以安戶、隨遷親屬等措施。
除了向農民開放城鎮戶籍外,還要進一步放寬落鄉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回鄉。 兩者同樣重要。 當然,戶籍制度是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隨著城鄉戶籍一體化程序的加快,它將被淘汰。
二要充分遵循市場化配置原則,充分體現農村要素的資源和資本作用。
農村要素包括但不限於農民集體土地的經營權、宅基地土地的“所有權”。 如果這些要素不能充分流動,新型城鎮化將缺乏重要基礎。
未來,為進一步優化城鄉要素配置,需要加快城鄉要素市場統一建設,完善要素市場執行機制,開闢城鄉要素自由流動的制度通道。
目前,城市要素市場建設基本完善,但農村要素市場建設還存在諸多制度性障礙。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優化城鄉要素配置必須遵循這一規律。
三是促進各要素雙向流動,讓“進城的人”和“歸來者”“適住”“成功”。
上述常務會議強調,要把農業轉移人口城鎮化擺在突出位置,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大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領域的投入,促進尚未落戶的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務。 要著力補齊城市基礎設施和管理服務不足,提高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 這是乙個“居住的地方”。
未來,還要加強對城市要素資源向農村流動的引導和激勵。 有資料顯示,目前,社會資本已成為我國農業和農村投資的主力軍,其投資佔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的80%左右,其中大部分是城市要素資源。 未來要進一步完善政策,充分發揮農村要素資源的作用,為城市資源“有所成就”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目的是促進要素有序流動,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其中農村要素市場化配置尤為重要。 這也是當前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政策導向,不僅鼓勵農民進城,更重要的是打破各種要素雙向迴圈的壁壘。
總之,進一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不僅有助於刺激消費和投資,還將持續釋放內需潛力。 在這個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充分發揮城鄉各要素的作用。 要實現城鄉要素雙向流動,不僅要消除要素從農村向城市轉移的制度和政策障礙,還要為城市資源要素有序向農村流動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