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實踐,通俗易懂,通俗易懂,通情合理。
混合動力車是增程車還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今天,它仍然是一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大多數選項可能會在未來兩年左右擴充套件。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未來的範圍擴充套件與當前的範圍擴充套件有很大不同。
李氏公司CEO李翔公開喊話:“中國自主品牌還在使用多級DHT,車企未來一兩年將轉向增程式技術路線。 而國內的吉利、長城老闆們也在空中回應,“堅決不使用增程”。
對於車企來說,增程門檻相對較低,高速油耗明顯高於插電式混合動力,這是不爭的事實。
不管你是否認同李湘的觀點,有兩點大家基本認同,李湘是頂尖的產品專家和營銷大師。
但李湘為什麼時不時地挑起這個話題呢?事實上,這是乙個聰明的營銷策略。
毫無疑問,續航里程的技術門檻是混合動力車中最低的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由發動機高速直接驅動,效率更高,可以達到95%左右。 為了使發動機在不同轉速段的高速下以最高效率,一些廠家開發了兩速和三速機械傳動機構,用於直接驅動。
增程是發動機只用來帶動發電機發電,高速行駛時,發電過程中有損耗,電機電能有損耗,所以發動機動力轉換到驅動的最終實現率在80%以上。
增程式的高速油耗比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高出10%左右,這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得到了驗證。
然而,插電式混合動力增加了變速箱機構,增加了研發成本,增加了製造成本。 需要有專門的傳動系統團隊,也需要有變速器開發經驗,也需要有可靠的傳動製造能力。
從電力控制方面看,增加了電力系統的控制複雜度。 在功率控制方面,既要協調發動機和電機的直接配合(加速時電機會介入),又要協調油電工作狀態的平穩轉換。
Lee認為為什麼總引發範圍擴充套件和外掛程式混合之間的爭論
為什麼李湘時不時地總是丟擲擴程最好這個話題?
其實這是乙個非常聰明的營銷策略,在大家爭論這個話題的時候,李湘已經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因為,只要還有爭論,這似乎還是乙個有爭議的問題,大多數對汽車不太了解的朋友自然會這麼認為。 就連認識一些車的朋友,也會下意識地覺得,這確實很難確定。
兩年後,就沒有必要討論這個問題了。 因為人們的注意力會轉移到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純電續航里程、充電速度、智慧型駕駛上。
電池技術的發展使混合動力車型的範圍成為可能急劇增加
從近兩年電池技術的發展速度來看,基本上是一年一步。 就在幾天前,蔚來剛剛直播了半固態電池的續航時間。
電池能量密度的提高,使得在相同的位置和空間內,可以大大增加電池的功率,從而增加續航里程。
據本田統計,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僅佔純油實際使用量的4%。 當然,這個數字是在車主總是擔心及時充電並支付一定充電時間的前提下實現的。 換句話說,業主仍然需要付出一定的額外精力和時間。
當混合動力車的純電標定續航里程一般可以達到300km時,即使沒有上門充電,車主也基本不需要刻意擔心及時充電,可以達到純電駕駛的比例。
充電速度的提高大大降低了純油的使用比例
800V高壓快充,可實現每秒一公里的快充,一般充電5分鐘即可增加兩年後續航里程300公里。 即便是現在,如果沒有800V高壓快充,新的中高階車型也不敢露面。
高壓快速充電站將很快被覆蓋。 華為宣布將在兩年內建設超過20000座高壓快充站,而隨著社會力量的推動,可以說,兩年內,高壓快充站將遍布城市地區和許多地區的高速服務區,超過加油站。
人們單程高速長途行駛里程大多在300km以內,高速耗電量比較大,再加上空調,這樣的里程在中間的功率就足夠了。
而人們習慣在300公里的長途距離上幾乎要在服務區停車一次,以方便休息,這段時間就足夠充滿電了,不用刻意就可以做到全純電駕駛。
以上變化使人們不再糾結於純油的高速油耗
當純油行駛的比例越來越小的時候,誰在乎純油行駛的油耗增加的延長續航里程呢?
假設一輛汽車每年行駛 1 輛5萬公里,按油耗的10%計算,一年油開1500公里,按1公升每百公里油耗差,也是15公升汽油、每公升油9元、135元的差值。 也就是說,增程器一年使用135元以上。
當混合動力汽車發展到這樣的境地時,汽車製造商真的沒有必要直接駕駛。 更不用說額外的研發和製造成本了,即使車主將來會支付超過135元的變速箱維護費用。
他的範圍不是這個範圍擴充套件
以上分析是兩年後純電動電池壽命、充電速度、高壓快充站在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增程式中的普及情況。
現在範圍擴充套件做不到了,所以是一樣的範圍擴充套件,概念完全不同。
只要理想的品牌形象不受近兩年增程器門檻低的影響,就達到了目的。
結束語
在過去的兩個月裡,汽車的智慧型駕駛突然爆發,技術實現也突飛猛進。
人們在選擇汽車時幾乎把智慧型駕駛的能力放在了前面,選車的重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智慧型駕駛面前,混合動力汽車在高速油耗上的差異根本不是問題。 因此,估計李湘會丟擲更多智慧型駕駛的話題。
在實現智慧型駕駛方面,增程器在實現智慧型駕駛方面比混合動力直驅具有明顯的優勢,因為它一直是電驅動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