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7和M9的訂單接近20萬輛,但車企選擇不與華為合作。
徐志軍表示,他見過國內很多車企的CEO,但他們的意思是,華為不能做車企,而博世做新能源汽車。
華為進入汽車行業後,陸續開發了三電、雷射雷達、智慧型座艙、無人駕駛等技術,任正飛也承諾華為5年內不造車,並將推出HI系列產品,為企業提供一整套解決方案。
不過,華為目前應該擁有北汽和長安,藍圖簽約的HI車型也可能成為HI版本。
然而,北汽的Alpha Polar Fox賣得並不好,長安的Aiweiou銷量也不及預期,也造成了巨大的虧損,長安董事長公開諷刺了余承東。
華為智軒與奇瑞聯合發布“智軒S7”後,銷量需求很大,但分銷非常困難,因此沒有發布準確的銷售資料。
俞敏洪表示,北汽集團和江淮汽車未來還將共同建設這兩個邊界。
然而,華為很少在“智慧型座艙”和“智慧型駕駛”方面與華為合作,而華為則擅長。
這主要是由於新能源汽車的特點,以及華為在汽車行業缺乏徹底的立足點。
首先,由於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是“智慧型座艙”和“智慧型駕駛”,各大廠商紛紛選擇自行研發。
究其原因,新能源汽車可以說是電動汽車,因為電動汽車本身就是一種機動車,進入門檻相對較低。
有電池、電機等供應商。 如果沒有智慧型座艙和自動駕駛系統的單獨開發,它們將成為完整的組裝產品。
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是燃油車的三個重要部件,它們的製造商也在自己開發。 因此,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廠商更傾向於投資開發自己的相應系統,比如英偉達或高通。
此外,“智慧型座艙”還儲存了大量許多車企不願意交出的資料。 蘋果的CarPlay希望更多地整合到汽車中,那些敏感的製造商將停止支援蘋果的CarPlay系統。
其次,余承東聲稱只有華為的汽車部門在虧損,這進一步證實了華為並沒有真正在汽車行業站穩腳跟。
即使AskWorldM7和M9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不能說華為是汽車領域的大贏家。
由於 AskM7 和 Askm8 都是基於加長版,所以全電動版銷量不佳。
在純電動汽車領域,只有特斯拉、比亞迪等少數幾家公司取得了成功,但兩家公司都掌握了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其中比亞迪壟斷了整個產業鏈。
如果華為不能在全電動汽車市場取得成功,就很難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博世”。
問題是華為將在5年內不再生產汽車。 "華為之選"這也是華為首創,包括整個銷售過程,包括產品的生產規格,華為擁有最終決定權。
由於華為“既是裁判又是運動員”的行為,其他一流公司不會貿然使用華為的技術。
最後,還有“洋貨”的影響,即國外公司擁有先進的技術,而不是華為,比如“國理想”已經正式宣布將使用英偉達的“智慧型駕駛”平台。
然而,黃仁勳公開宣稱,華為是AI晶元製造的有力競爭者。
此外,華為還發布了業界首款192線中低端雷射雷達,華為有望在中國實現智慧型駕駛輔助系統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