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去阿根廷短途旅行。 有乙個年輕人開車去公司辦公室,有著一張明顯的混血臉,就像內馬爾一樣,有點像亞洲人,有點像歐美人,同時又說著東北方言,很神奇。
我剛剛得知,阿根廷的華人社群很多,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從東北去阿根廷賺錢,肯定找不到住的地方。 一定是你認識的人,提前說,你直接去找他,然後他把你安排在附近,互相照顧,慢慢的社群就起來了。
而且中國各地都不住在一起,比如福清人聚在一起,很多人都開著超市。 東北人也聚在一起做工程和改造; 潮汕人製作海鮮,由江浙兩色組成的“江浙幫”負責從中國向那裡傾倒小商品。
多說,你不知道整個中南美洲有多少福建人,地方很多"古漢語"跟"新華社人民"首先,老中國人說的是說閩南語的中國人,他們更矮,說話更安靜,性格更內斂和內向。 新華族人來自東北,這些年來大量湧入,嗓門高大,嗓門洪亮,人均社會牛病與一般了解他們的中國人不一樣。
司機的父親是一名司機,90年代在中國開過一輛大車,後來惹上了高利貸的麻煩,一口氣逃到了世界的另一端。 正如我之前告訴過你的,90年代的大車司機是乙個非常特殊的群體,他們都是有一點膽量的人,車裡藏著巨魔,風險大,回報豐厚。 去那裡後,我娶了當地的乙個兒媳婦,我有了他。
司機的哥哥說,他不是乙個讀書人,他的父母希望他讀書,因為在阿根廷讀書也是通往上流社會的階梯。 但他真的看不懂,注意力也很難集中。 一開始他爸爸想都想不通,就狠狠地打了他一頓,還說他爸爸就是當初不努力學習,就混在現在的領域裡,再不努力學習,就殺了你這個兔崽子。
他的阿根廷媽媽不這麼認為,她認為孩子做不到首先是因為父母的問題,父母都學不來,孩子不學是正常的,在阿根廷人眼裡,學這種東西和唱歌是一樣的,大部分人練都是入門級的。
他還說,雖然他不知道中國的高考,但中國的高考也是擇優錄取的,對吧? 大多數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失敗嗎? 你和你兒子的學習狀態一樣嗎? 你爸爸經常打你嗎? 你的家人也因此而跳槽嗎? 你一生中唯一能做好的事情就是開車嗎? 其他事情不是做乙個黃色的,你為什麼來到阿根廷,你心裡沒有乙個b數字?
司機的父親想了幾天,發現確實是真的,然後就不再干涉他了,他成功繼承了父親的生意,成為了一名司機。 當初是給江浙幫跑碼頭,就是去碼頭拉貨,送到福清人的超市。 後來買了一輛商務車做生意轉機,偶爾拉小團,現在月收入大概是15000元左右,當然最主要的就是他有車,做中國生意,如果他沒車的話,大概七八千。
其實他可以賺更多的錢,但是他幾乎不加班,每天太陽一落山就開始喝酒,邊開車邊喝酒,在這種情況下,他想給你開車你就不敢僱他,他也不想開車。
他跟我說起阿根廷人,說如果阿根廷人在中國有生活水平,一點都不會有人著急,也不缺衣食,所以沒什麼好擔心的。 而且他接待了那麼多來自中國的人,太多人真的是出差了,除了上班什麼都不做,這讓他很難理解。
說是在阿根廷,大家的心態都跟貧富無關,窮人生活得很透明,還真是有個窮快樂的,他去過東北,覺得東北太厲害了,除了吃得更貴,什麼都便宜(阿根廷唯一比中國便宜的就是肉), 在這種環境下,我不明白為什麼大家都這麼苦哈哈。
後來,我和那邊的一位長期同事交談,有一位和我同齡的同事也認為這是乙個種族問題,拉美裔就是這樣。 不過,他實在說不清為什麼中國人去那裡的時候,氣質好像變了,不再像在中國那麼辛苦了,他覺得這可能是乙個雙向的選擇,願意吃苦、有上進心的人都去了北美,誰會去阿根廷呢?
然而,另一位97歲的同事卻有不同的認識,他認為種族和文化是有關係的,但最重要的是“艱辛記憶”。
他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哥哥比他大9歲,妹妹比他大11歲。 我不知道,但我在大學裡最好的朋友之一家裡有四個孩子,時間跨度也非常非常大。
他們的心態根本不是一回事。 那時候哥哥姐姐們還比較窮,父母每天在外面幹活累了,耐心和精力基本都耗盡了,回到家什麼都不說,只說現在有多辛苦,小時候有多窮,孩子有多無知, 等等。
申訴教育"這是他們家裡最重要的教育方式,讓哥哥姐姐們不是特別窮,只是從小就害怕貧窮,對任何快樂的事情都有一種本能的內疚感。
不僅如此,還有一系列的配套教育,類似於“罷工教育”,孩子做什麼,父母不僅不會吹噓,反而會打壓,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孩子驕傲,導致孩子長大後嚴重缺乏自信,姐弟倆因為自信被耽誤了好幾次。
如果某件事做得不好,那就是一連串的沉重打擊,先是人身侮辱,然後又像這樣上公升,遲早會經歷和父母一樣的可怕的貧困。
對於未來的出路,家長參考過去的經驗,認為“吃公餐”是“橫牛橫熊”的唯一捷徑,希望孩子將來能當官,當官是世間最美好的事情,也是最值得追求的, 這屬於生命的終極本質。
後來,儘管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哥哥還是沒有脫身,跟著工程隊跑東跑西,後來在山東的乙個小城市安頓下來,繼續做裝修。 姐姐發揚山東人的優良傳統,復讀一年上大學,再堅持不懈地努力考上研究生院,研究生畢業後順利考入體制。
現在哥哥姐姐有了孩子,他們很喜歡雞寶寶,怕孩子的玩物氣餒,怕他們太“驕傲”了日常的打擊,把自己對這個世界的不安全感傳遞給下一代。 我也希望我的孩子“比別人優越”,畢竟他們是別人的從屬,會吃一輩子的苦。
如果說和父母相比有什麼進步的話,那就是他們經常反思自己做對不對了,有時候想當雞寶寶,有時候懷疑雞寶寶的意義,有時候覺得孩子不容易,有時候覺得孩子不太平凡, 很多時候,他們懷疑孩子是普通的,因為他們是普通的?但我覺得,我出身越低,越應該生氣,越要堅強,否則就要掉進坑里了。
當談到我97年的同事時,整個事情都變了,父母更加溺愛他們的小兒子。 生活壓力沒有那麼大,對孩子多了耐心,“委屈教育”也快沒了,人生觀接近00後,他覺得天下有錢,安全感沒有那麼缺乏,整個人更自信了,誰侵犯了自己的利益, 他不會像他的兄弟姐妹那樣吞下他的憤怒。關於結婚生子,他的態度不是不結婚,不育,而是如果不能給孩子提供足夠的條件,他就不會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去受純粹的苦。
畢業後,按理說他無論如何都要嘗試參加公開考試,但他毅然決然地選擇去大城市看看,一有機會被派往海外,他就毫不猶豫地報名了。
對於阿根廷,他的看法是,這個地方資源太豐富了,下限好,上限也不太高。
尤其是對於普通人來說,畢竟那邊沒有大公司,發家大財是很困難的,而且國內沒有那麼多潛在使用者做生意,就算阿根廷有5萬粉絲也行不通,這就像中國,往往有幾千萬, 甚至數千萬。
但阿根廷的優勢是很難餓死,因為人口太少但資源太多,歷史上也沒有過太兇猛的人口**,大家都記得一樣,從來都是好是壞,對孩子也是一種放任自流。
反正整個國家都在混,經濟一團糟,但還是不影響他們繼續混。
因此,阿根廷人骨子裡缺乏激情和向上的動力,更多的是混亂的心態,只想活好當下,缺乏對未來的規劃。
如果你很棒,那麼你可能會喜歡中國的環境,因為你的上限會非常非常高。 如果你的能力很差,智商不高,身體虛弱,甚至根本不想掙扎,只想亂來,那麼阿根廷可能更適合這樣的國家,大家都在和你亂搞,你的心理壓力可以小很多。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覺得東亞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人均資源很低,下限很低,資源配置嚴重“倒金字塔”,資源越高,資源越低,資源越少。 很多人對生命有一種說不出的恐懼,只是因為他們害怕跌倒。
此外,貧窮的殘酷記憶並沒有走遠,60後、70後的父母們或多或少還帶著那部分記憶。 雖然80後年輕時好了很多,但那種記憶力差的人還是很多,會折磨大家一輩子。
身邊很多人都趕上了紅利,賺到了八輩子都賺不到的錢,但是消費的時候還是有強烈的愧疚感,充滿了強烈的不安全感,擔心隨時會再貧,反正有一種與財富不匹配的擔憂感。
然而,這在新一代中變得越來越少見。
如上所述,95後長大後對物質匱乏的記憶非常非常少,父母也不再談論,所以“95後”缺乏缺乏不安全感和匱乏感的常識。 這也是為什麼南方的小土豆們在非節假日成群結隊地去哈爾濱,讓80後這一代人感嘆這些人不用上班了?
也許他們真的沒那麼在乎上班,現在“00後”有句話說,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不是就是為了受苦,就是為了玩耍。
你認為每個人都處於這種狀態並且經濟狀況良好嗎?
不一定,經濟的前半部分是工廠模式和人口紅利,後半部分是頂尖思維和消費的新模式。
當然,隨著這種思潮的傳播,隨之而來的是“及時幸福”和“活在當下”,大家不再對未來做各種看不見的打算,甚至放棄結婚生育,換取當下生活的平安與繁榮。
每一種都有利有弊,我們的文章試圖描述客觀現實,而不是做出價值判斷。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但最近有一些奇怪的宣傳。
比如“我跑外賣三年賺100多萬元”,“年輕人入行乙個月賺4萬元”。
還在討論“不體面但賺錢的工作,你願意做嗎”的奇怪熱搜。
這背後其實是一種挑戰傳統價值觀的現實。 過去,在社會崛起的時期,學歷是非常重要的,你應該爭取乙個學位,這對你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
社會每年都有大量的增量資源,分配可能基於學歷。 這個概念在 70 年代和 80 年代更加根深蒂固。 不過,現階段增量已經少了,各行各業的利益階層也交織在一起,增量如何分配,未必與之前的模式不符。
顯然,我想傳達的意思:不是學歷不重要,而是學歷沒那麼重要,至少每個人都要接受這樣乙個現實:如果你上了一所好大學,你可能無法很好地混在一起,另一方面,即使你不讀它, 它可能不是很糟糕。
這可能並不樂觀,但可能是現實。
東亞的現實是人多資源少,但好在工業時代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不足。
您可能已經注意到,邊際回報正在減少。 你根本買不起肉,但你可以吃得起肉,這導致了生活質量的質的突破。 如果你去追求海參、黑松露和白露、魚子醬什麼的,你會發現改善並不明顯。 隨便買車的時候,生活質量可以大大提高,然後購買越來越貴,卻發現提公升越來越小。
我以前是勸別人滾的,但後來發現,能滾的人根本不需要被勸說,絕大多數人根本就沒有任何條件可以滾,不管是背景還是資歷,一輩子都只能是普通人。
在這種情況下,與其陷入一種內耗,想知道自己是否應該做那些你做不到的事情,不如敞開心扉,好好利用手中的資源,放棄“人類思維”,試著做乙個快樂的人,多四處遊蕩,多讀書,多看電影, 結交更多朋友,走出日常的小區域,多體驗生活,體驗這個龐大而複雜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