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儒家四大經典之一。
文字最少,內容最簡單,一般被認為是四本書中的第一本。
四書的閱讀順序一般是:大學、論語、仲庸、孟子。
“大學”主要是關於一件事:
格武、芝之、誠懇、正直、修身、親情、治國、平安。
據我了解,它是
自然主義、啟蒙、辨別力、正義、修身養性、家庭、治理和世界和平。
自然主義:就是見多識廣,只有見多識廣,才能整合和理解事物的共性。
當然,這個見多識廣的人也應該有乙個範圍,比如說,在學習之前,你應該了解佛教、道教和現代哲學。
這樣,你就可以確定哪個教義是好的,哪個教義更適合你自己的學習。
芝芝:就是把一門知識學得透徹,是乙個不斷努力的過程,要回顧舊,學新。
在這項工作中,需要解決兩個問題。
首先是知識不夠全面,無法支援實踐。
第二,你聽了別人的理論,沒有自己領悟。
辨別力:是辨別是非的能力,即擁有自己堅定的信念,不被它們所動搖。
研究儒家思想,必須把儒家思想作為認識世界的理論基礎。
現代社會有很多理論,如果沒有理論基礎,你會覺得佛教也很有道理,道教也很適合你,西方哲學更符合現代社會。
這是行不通的,它不會完成任何事情。
心:這顆心對我來說是最難的工作,自然主義和知識都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積累。
只有你知道,只有你有正確的心。
你是真的心地善良,還是自欺欺人,只有你自己知道。
如果你想獲得正確的心,你就不能有任何懷疑,如果你有絲毫的懷疑,你就不能有乙個正確的心。
修身養性:當心向正時,外在表現就是行為變得積極,這就是修身性。
儒家講究由內而外的修養,心心不對,行為就不可能對。
理解這一點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也是我理解儒家思想的基礎。
有些人不明白,用規章制度來限制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是偽儒家思想。
齊家:自下而上,用自己的行為來影響你的家族,就是齊家。
這裡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行動來影響,而不是教別人如何用言語來做。
從上到下,統治者首先要照顧好自己的家人。
因為老百姓會效仿比自己權力高的人的榜樣,一家一國仁,一家一國興盛。
治國:自下而上,人人可以先管家,國家才能變得更好。
從上到下,統治者必須先有齊之力,才能有治國之力。
治國之本,在於首先要做好自我修養,即首先要有德,統治者才能以德聚人,有才有地,有地才能耕種,只有稅收才能興旺。
平天霞:如果我們的國家治理得好,其他國家的人就會來到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國家就會變得更強大、更繁榮。
其他情況更糟的國家將開始效仿我們的榜樣,實行仁慈的治理。
所以世界是和平的。
這也是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
有人說,格武、智之、真、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的八個階段。
有人把心正的焦點畫出來,認為儒家是學心的,注重知行合一。
每個都有自己的理由。
我相信儒家思想的基礎在於自然主義。
自然主義是一棵大樹的種子,一粒種子自然長出樹幹,一棵樹幹自然長出枝葉。
讀了很多書,去過很多地方,遇到了很多事情。
對自然的了解比較多,看的能力比常人更深遠,認識自然是很自然的。
因為眼光深遠,見識更獨特,不會和雲一樣,明辨是非,分明自然。
為了能夠分辨是非,心當然是對的,心是自然的。
心由內而外,思想決定行動,修身自然。
從修身到齊家,從齊家到治國,從治國到平地。
我已經談過了。
按照儒家的觀點,這都是自然的。
就我個人而言,我同意瘦身的前五點。
但是,對於後三點結盟、治國、平天下,存在分歧,畢竟現在的國際關係比較複雜,儒家思想可能也有不適合現代的侷限性。
但求同存異,對我來說,學儒學修身就足夠了。
所以。 這一切都始於一位博物學家。
我的儒家思想是關於一種自然,即一種自然的東西。
因此,“大學”是一種自律和修養的制度。
現在我們有了理論基礎,我們該怎麼做,如何付諸實踐?
首先是明明德。
第乙個“明”的意思是要明亮,後兩個字“明德”是乙個詞,意思是人從出生起就擁有的善良。
明明德就是要擺脫自私和分心,恢復人本身的善良。
二是停在最好的地方。
停止意味著停止,至善是你的心最好的點。
這是關於在你最擅長的點上停下來,並抓住那個點。
這是數學中求極限的方法,其實沒有最好的點,只有接近最好的無限點。
所以這是乙個不斷努力的過程。
需要注意的是:
這裡的“善”的意思與現代漢語中“善”的意思並不完全相同。
現在,中文中的“善良”一詞指的是善良,這是聖母的心。
這裡的善指的是天道,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天堂是無情的,只有真理,真理當然不是聖母的心。
如果說現代科學也是一種真理,那麼儒家對完美的追求也是對現代科學的尊重。
這是極致的善,也是儒家思想的初衷。
因此,研究儒家思想的人追求站在正義的一邊,站在真理的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