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矛盾,都是認知衝突
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一是利益,二是認知。
如果你冒犯了別人的利益,衝突自然會出現; 這是人類的本能意識,也是人類的本性。
如果你深入生活,你也會發現,除了利益衝突之外,人與人之間也存在認知之爭; 認知的衝突更準確地說是信念或觀點的衝突。
不同的生活經歷通常會導致乙個人的認知、信仰和三種觀點的差異。
因為每個人都會從自己身上了解自己所生活的世界,這自然會導致判斷和理解的差異,這必然會導致認知上的爭執。
人與人之間的共鳴是認知的頻率相同
認知是指人們獲取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者說是資訊處理的過程,是人們最基本的心理過程。 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力和語言等。
人腦接收來自外界的資訊輸入,經過心靈的處理後,轉化為內部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著人類的行為,這就是資訊處理的過程,即認知過程。 人類的認知有四個層次: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什麼:我沒有敬畏,我認為我什麼都知道;
知道你不知道的東西:開始有一種敬畏感,能夠接受新知識;
知道你知道:有一定的認知深度,但還是有自己的盲點;
不知知不知道:大智大愚的境界,永遠保持著空杯心態。
認知水平越低,越是盲目自信於自己的能力,不屑於聽取別人的意見,不善於接受新想法,甚至自負自大。
對於認知水平高的人來說,情況並非如此。 他們“謙卑謙卑”和“聽到就高興”。
他們深深地意識到自己的侷限性,他們知道自己所擁有的知識是那麼的渺小,他們一直保持著對了解外部世界的強烈渴望。
他們謙虛,願意發現自己的缺點,糾正它們,改進它們,而且沒有盡頭。
認知差異相當於雞跟鴨子說話,跟牛彈鋼琴,抱怨鴨和牛一直聽不懂,或者你自己的認知問題。
人與人之間的認知,只能在相同的頻率下產生共鳴,而共鳴才能產生共鳴。 乙個知己的酒不到一千杯,半句話沒有猜測。
打通認知通道,就是了解人性,了解人性
從整體性的角度來看,人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即人性的三個層次:
物理層面(物質層面); 心理層面(精神層面); 精神層面(自性); 它也被稱為動物、心靈和人的靈性。
物質層面追求生理需求的慾望,相應的行為是採取的,也叫向外把握,這個層面的幸福和滿足是轉瞬即逝的。 這屬於人類的動物本性,存在的水平。
精神層面追求心理需求的境界,相應的行為就是給予,也叫能量的釋放,這個層次的喜悅和滿足是比較持久的。 這屬於人類的思想,屬於生命的層次。
自性層面追求精神需求的本源,與之相對應的行為就是存在,也叫活在當下,這個層次的幸福和滿足是相對永恆的。 這屬於人的精神本質,生命的維度。
人性法則幾千年來一直沒有改變,這個不需要研究,只要看清楚對方處於哪個層次,他的追求和行為就不會跳出那個層次。
比如,乙個女人一直活在物質層面,她每天都在向對方求愛和關注,但她想要得到一段長期穩定的關係,而她生活在物質層面的所有慾望都注定是短暫的,但她卻想在精神層面上得到一段長期穩定的滿足關係, 這叫不懂人性,違背人性。
再比如,如果你活在精神層面,你面對的是乙個只活在物質層面的人,對方對你的要求更高,你想和對方建立穩定長久的關係,你可以向後相容,只要你不斷輸出你的境界和心智。 這就叫了解人性,了解人性。
物質層面的問題只能從精神層面解決; 精神層面的問題只能通過上公升到自性層面來解決; 自我本性層面的問題是通過自我征服來解決的,這被稱為維度思維。
所謂懂人性,懂人性,就是你開闢了三個層次,在紅辰中學可以自由地上下跨越三個層次; 面對低層次的人,與落後的人相容,與同層次的人產生共鳴,向高層次的人敬佩和學習。
大師們從來不會與同水平的其他人競爭,要麼用他們的思想和精力與你相容,要麼以相同的頻率與你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