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是最大的小丑。 ”
2月4日,一位粉絲的投訴表達了大家的心聲。 同日下午在香港舉行的邁阿密國際友誼賽中,被當做“賣點”宣傳的梅西沒有上場,引發大量球迷強烈不滿,高喊“退款”。
球迷們等待著主辦方的宣告,直到比賽結束前10分鐘,主辦方才回覆梅西因傷無法上場。
梅西的缺席,無論是刻意保密還是人為武斷,一時間成了謎。
球員因為身體狀況而無法上場是很自然的,球迷和球員並不是天敵。 足球場上有太多不可預測的不確定性,但真正讓球迷感到憤怒的是那些不知情和被欺騙的感覺。
當事故發生時,是第一時間提前告知或預報事故風險的可能性,這是對球迷的基本尊重,但現在卻遙不可及。
球迷不是韭菜,就像香港特區發言人**說的,主辦方欠球迷乙個交代。 問題就在於**,誰來承擔責任,如何承擔,必須有交代,必須按規矩做事,不能對過去含糊其辭。
商業足球離不開合同約束,一旦期望無法實現,是否涉嫌商業“欺詐”?
這是乙個必須面對的問題。 畢竟,梅西主導的原本宣傳是真的,球迷也砸了,這牽扯到要不履行合同的問題,也是主辦方的商業口碑問題。
粉絲不是韭菜,他們不想做大錯。
自商業足球發展以來,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商業模式。 場內場下,也夾雜著商業投資和資本火上澆油,王牌明星的商業價值被無限放大。
粉絲們願意為自己的偶像買單,但最忌諱的無非是主辦方以“中間人”的身份割韭菜,無所畏懼,砍不完。
現實版的“受寵者無所畏懼”,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球迷的錢包和感情不應該受到傷害。
在經營中,主辦方必須圍繞會場人員的期望給出明確的宣告,確定營銷方案,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並實時告知配套資源、績效補償等,這是基本做法。
有意思的是,梅西的風波出人意料地“洗白”了C羅。 在C羅上個月訪華的前一天,主辦方確認比賽延期,雖然引起了球迷的不滿,但好在主辦方隨後公布的退款和賠償方案,以及C羅本人的道歉,及時挽回了自己的部分聲譽。
說到放鴿子,“全靠同行”並不是一件光榮的事情,對於球星自己、俱樂部和主辦方來說,對形象和商譽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影響力越大,反響也越大。
在組織者之外,像梅西一樣耀眼,沉默不再是金。 無論是從保護球迷利益的角度,還是從關心自己的聲譽的角度來看,在無法上場時保持沉默,或者在事情發生後發聲,總是比保持沉默更有說服力。
商業遊戲可能不怎麼“專業”,但既然是商業遊戲,至少商業部分應該是“專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