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準確、全面地了解每個孩子的發展狀況,是幼兒園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 保育工作者在這個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們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做好幼兒的生活服務、管理和評價工作。
教育故事是教育者在觀察兒童、發現和尊重兒童發展中的個體差異,挖掘和揭示其背後的意義、思想或觀念的前提下,對現象進行的描述和分析,以表達他們對教育的理解。 同時,教育故事是評估兒童發展過程的一種方式。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故事講述者,兒童保育員需要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 在引導保育工作者講教育故事時,我們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注重人的發展,更注重人文關懷。
“三個一”提高保育員講故事的能力。
“三一”是指“一天乙個字”、“一周乙個標誌”、“乙個月乙個談話”。
“一天一句話”就是讓托兒所工作人員從最基本、最簡單的詞做起。 為了避免開頭令人望而生畏,我們以**的形式呈現,每週5天一頁,並有乙個故事寫作部分,可以是保育員工作中的成功經驗,觀察孩子的有趣表演,也可以是工作中的謎題。 我們希望托兒所的工作人員說實話,說實話。
“周籤”是將班主任納入其中,既是為了鼓勵保育員積極與教師協商,也是為了鼓勵教師主動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保育員提供理論支援。 在每週五的小組討論活動中,班上的三位托兒所工作人員一起思考和分析,托兒所工作人員作為作家完成每週的感悟寫作並簽上自己的名字。
“月度談話”是指每個人在托兒所組長、保障主任或後勤副主任的組織和協調下,每月有一次教育講故事的機會。 在小組面前大膽發言,不僅鍛鍊了托兒所工作人員的勇氣和口頭表達能力,也是大家互相學習、賦能自我的最佳時機。
因為托兒所工作人員講的題目不固定,內容豐富多樣,有時令人耳目一新。 例如,小學(一)的托兒所老師楊女士說:“我在樓梯上值班,聽到中幼兒園的孩子在討論什麼時候可以玩銀杏葉,幼兒園班的乙個男生問我:'老師,你知道銀杏雨是什麼嗎? '我說,'我不知道。 他說:“我連這個都不知道,但是我告訴你,銀杏雨,其實很多銀杏葉都放在一起,落下來了。 哦,忘了,你是新老師。 這孩子觀察力很強,他看得出來我是新來的。 ”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照顧者關注幼兒的日常表現。 除了與兒童保育員的主要職責密切相關的兒童生活內容外,還有一些學習發展,例如動詞和形容詞來描述他們觀察到的現象和兒童的表情,有時還有幾句簡單的教育哲學。
同伴講故事會,加強思想交流。
同伴講故事俱樂部的目的是促進兒童保育人員之間和平和誠實的思想交流,無論地點或人數如何,並且是自然和隨意的。 首先是在環境布局中突出舒適性。 我們突破了室內排坐模式,開展多場景、多形式的分享活動。 例如,在工會組織的點心製作活動中,人們在等待點心烘烤時講述教育故事。 比如,在春天的花園裡,我們坐在地上,啜飲著茶香,聞著香味,講述著自己的教育故事。
二是時間隨機靈活。 在不影響正常活動組織的情況下,我們更注重碎片化時間的運用,每個教育故事都根據時間的長短靈活講述。 例如,週三下午,在“環衛消毒操作規程”培訓結束後,我們採用“擊鼓傳遞鮮花”的形式,進行隨機教育講故事; 放學後的20分鐘裡,大家分組交流。
第三,人數不限,注重實效。 參與教育講故事的人數是根據具體情況確定的,並且可以在乙個年級組中完成,因為同一年級組有統一的時間表、相似的發展水平和共同的話語。 也可以是幼兒園的邀請,告知大家,在某個時間點,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情況獨立報名,這樣可以更好地平衡班級的育兒工作和托兒所工作人員的自我成長。
基層論壇激發保育工作者的成就感。
如果說同伴講故事是一種隨意的教育講故事形式,那麼基層論壇則是一種正式的、儀式性的形式,它為保育員提供了乙個交流思想的平台,乙個整合感情的機會,乙個實現自我價值的舞台。 當乙個保育員站在舞台上時,他或她就成為故事的主角。 他們面對觀眾,展現自我,既能克服內心的恐懼,鍛鍊自己的勇氣,又能激發自己的職業成就感。
基層講壇是乙個三步走的過程。 首先,政府領導和更新概念。 想法決定行動,對於年齡較大、教育背景不同、工作經歷複雜的保育員來說,想法的更新不可能一蹴而就。 因此,我們通過“基層專家”對幼兒園管理者進行培訓,樹立與時俱進的育兒理念,讓保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從只關注“物”轉變為“人+物”,強化“保育員也是教育者”的觀念。 同時,很明顯,講教育故事的目的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為了提高乙個人觀察和理解孩子的能力。 要關注幼兒的身心發展和需求,充分發揮教育智慧,真正做到保護與教育相結合,承擔起生活服務、管理評價、改善的責任。
其次,教師聯合起來,跟進行動。 教師是課堂管理的主力軍,他們經過專業訓練,長期實踐教育故事,讓參與到教育故事講述環節中,不僅讓托兒所工作人員從不同角度感受教育故事的魅力,也開闊了視野,了解了不同形式的教育故事。 例如,它可以在記憶中反思,也可以分為三個層次:觀察和記錄、分析和沉思、支援策略; 在表現力上,既要還原故事本身,又要結合感官來描述具體的情感體驗,滲透到......的故事
最後,三方討論,反思進展。 基層論壇的第三部分是行政+教師+保育工作者的三方交流,反思本次教育敘事的進展和優化需求。 比如,針對“吃零食”的事情,一位保育員說:“今天我吃了小餅乾,貝貝會乙個個數,一共數了10塊。 作為乙個幼兒園的孩子,她真的很了不起,她已經掌握了用手和嘴數到10的能力。 討論中,老師提問:“雖然數餅乾滲透到孩子手指靈巧的練習和數字概念的學習中,但因為只有兩個零食夾,讓孩子乙個個數10個小餅乾,會有負面的等待。 “顯然,保育員和老師的思考角度不同,存在矛盾。 於是,三方就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隨後托兒所工作人員不斷觀察並記錄大家的建議,形成了後續的教育故事。
在一年的努力中,我們很高興看到托兒所工作人員的努力和變化。 在學期末的基層論壇上,幼兒園老師盛老師一走上講台就脫口而出:“我的腿不抖了! 在她喜悅的語氣中,我感到她充滿了成就感。 幼兒園老師周老師說:“聽大家講故事,覺得自己收穫了很多,下次這些問題都會有解決辦法的。 “教育故事不僅有助於改變保育員的教育理念,也使他們的教育方法更加靈活和多樣化。
作者:冷飛單位是江蘇省丹陽市的一所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