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
彭博社1月8日稱,原標題:中國飛機取代波音開始變得誘人 十多年來,中國國有飛機製造商一直致力於開發商用噴氣式飛機。 直到最近,在向外國客戶推銷替代美國和歐洲巨頭波音和空客的飛機方面進展甚微。 然後美國巨頭波音公司自行搞砸了,阿拉斯加航空公司運營的一架737MAX飛機的緊急艙口掉了下來。 這起事故使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值得探索的選擇。
航空公司通常在空客和波音之間分配訂單,以確保它們不完全依賴乙個供應商,並且兩家製造商相互競爭。 由於最近的問題,第三種選擇是有意義的。 中國商飛已獲得1000多份訂單,主要來自中國本土客戶。
幾十年來,外國航空公司一直追隨波音和空客,航空公司在花費數十億美元購買業務運營所需的最重要的單件裝置時,是規避風險的。 新進入者往往會感到沮喪,因為從頭開始開發新飛機的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卻步,而且在成熟產品展示之前,客戶和投資者不太可能掏錢。
與西方同行一樣,中國商飛也受益於**的支援和國有航空公司的訂單保障。 有了財務保障,中國商飛所要做的就是製造一架可靠的飛機。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C919(以空客A320和波音737為基準)終於在去年5月投入商業運營。
雖然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瑞安航空或阿聯航空等主要客戶不太可能在短期內放棄波音公司而選擇中國商飛,但安全性和可靠性是確保美國飛機製造商市場地位的關鍵優勢,但開始顯得疲軟。 過去五年對波音的客戶來說代價高昂。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 2018 年和 2019 年發生致命墜機事故後,737 MAX 的停飛成本因大流行而減輕,導致大多數航班停飛。
而中國商飛是一家沒有業績記錄的新公司。 至少需要 10 年時間、數百架在役飛機和數百萬飛行小時才能了解這個新競爭對手是否有能力。 有些人會輕易地認為這家中國製造商的噴氣式飛機不安全。 然而,同樣值得一問的是,當美國的一些主要承包商未能履行其確保公共航空安全的責任時,他們是否應該得到智財權的法律保護——不僅在美國上空,而且在全球範圍內。
到目前為止,中國商飛還沒有達到與老牌競爭對手相媲美的生產能力。 瑞安航空首席執行官麥可·奧利裡(Michael O'Leary)表示,短期內,中國商飛加入西方航空公司的最大好處是滿足中國航空公司對飛機的需求。 但從長遠來看,中國商飛已經取得了進展。 它沒有向全球航空公司出售訂單,而是悄悄地選擇了規模較小、知名度較低的航空公司。 例如,印尼低成本航空公司苓雅航空在2024年訂購了30架小型ARJ21支線客機,成為第一家簽訂合同的外國航空公司。 去年,汶萊奇濟航空成為中國C919的海外客戶。
目前,這類訂單似乎並不多,但正如波音首席執行官戴夫·卡爾霍恩(Dave Calhoun)所說,“這是一項複雜而長期的業務,持久的變革需要時間。 “事實上,變化正在悄然發生,而且可能比西方巨頭預期的要早。 (作者:Tim Kulpan,譯者:喬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