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壹觀商務,孟佳怡。線下零售業開始復甦。由Wooden Fish編輯。
1月31日,隨著零售上市公司業績預測披露期結束,多家超市、百貨公司積極披露2023年業績。 看一下業務統計發現,超過一半的“好訊息”佔了一半以上,很多企業的淨利潤同比增長了50%以上,但部分企業仍面臨鉅額虧損。
百貨公司業績逐步回暖
壹觀商務發現,在已公布業績預測的26家企業中,有20家實現盈利,南寧百貨、歐亞集團、華聯股份、廣百股份等10家企業扭虧為盈。 據統計,已公布2023年業績預測的百貨公司預計淨利潤為2569億元-4518億美元。
此外,虧損的6家百貨商場中,**商場、瀋陽商城、翠威股份及供銷達吉仍在加大虧損,其中瀋陽商貿城及供銷達吉均被警告。 值得注意的是,寧波中百和百達集團的業績已經“變臉”,主要是由於資本市場的衝擊,持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帶來了高額盈虧。
據業務分析,百貨業態整體公升溫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從市場環境來看,疫情放開後,市場活躍度明顯增加,消費端呈現出繁榮景象。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文化創意研究院秘書長林先平表示,消費者信心逐步恢復,消費意願增強,直接帶動了企業業績增長; 同時,消費者更頻繁地返回實體店,這為百貨公司帶來了更多的客流量和銷售機會,可以間接推動更高的業績。
其次,從經營戰略來看,一方面,很多企業緊跟數字經濟的潮流,加強數位化服務能力。 融合線上線下購物場景,同時運營社群,增加消費者粘性。 同時,搶占直播出口,不斷完善直播矩陣建設。
另一方面,幾乎所有企業都對自己的**鏈進行了優化,一是利用演算法提高**鏈的運營效率,優化商品的統一配送; 二是降低採購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以歐亞集團為例,公司就是通過直接採購,與最優秀的商人對接,提高毛利率,進而扭虧為盈,實現收入翻倍。 某全球知名諮詢公司大宗商品戰略諮詢總監潘軍認為,優化經營策略,提高效率,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
第三,從商品結構來看,包括銀座股份在內的多家百貨公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動態調整了商品池。 以銀座濟南泉韻村店為例,削減了4000多個低效SKU,精簡了品類數量,優化了內部結構。 過去,百貨公司通過新產品帶動銷售,但如果產品池不及時更換,就會積累越來越多的SKU,從而降低毛利,增加倉儲成本和損失。 適當減少SKU,不僅減輕了企業的庫存壓力,而且優化了財務指標,從而增加了企業淨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仍有一些企業依靠“止損”來增加收入。 北京萬寶盛華(原北京城鄉)通過安置原有的零售業務,改善了公司的經營狀況。
農業文化旅遊產業振興院常務副院長袁帥告訴宜蘭商報記者,雖然消費市場正在復甦,但競爭依然激烈,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因此,百貨公司仍然需要不斷創新和改進,以適應市場的變化。
超市關閉以減少損失據超市企業資料顯示,從同比增長來看,除三江購物淨利潤同比下降15外6%,其他六家已公布業績預測的超市企業淨利潤為**。 不過,除了三江購物、佳家悅、立群等股價盈利外,其他幾家大型超市企業都面臨鉅額虧損,其中永輝最多。 永輝預計2023年虧損13家4億元,虧損金額是三江購物利潤的十倍以上。
事實上,整個零售業的日子並不好過。
首先,考慮到2022年疫情的影響,超市企業在2022年的表現已經很差了。 基數低,自然看來2023年業績會快速提公升。 事實上,上述所有超市企業的淨利潤均低於2019年同期的淨利潤,整個行業呈現下滑趨勢。
其次,幾乎所有的超市企業都通過“關店”來減少虧損。 根據One View Commerce的不完全統計,2023年第三季度至少有38家超市將關閉。 其中,家樂福前三季度全國關閉門店總數已達137家。 基於此,有不少**表示“傳統超市將成為時代的眼淚”。
在談到門店關閉時,不少專家表示,這確實是一些老牌企業改善現狀的主要途徑,既能及時止血,減少損失,又能藉此機會對企業進行戰略調整,比如線上轉型、優化線下門店布局等。 然而,“關閉商店”並不是乙個萬無一失的解決方案。 從披露內容來看,佳家悅、立群等虧損企業將更加注重業務業態公升級,通過完善第一連鎖管理、優化商品結構、加強線上銷售等方式提公升業績。
最重要的是,籠罩在超市行業頂端的寒冬還沒有結束,零售圈的戰鬥還在繼續。 除了新零售對傳統超市的影響外,即時零售和電子商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超市的業務。 “網購**比較實惠,而且可以送貨上門,只要不是急事,我基本都會選擇網購或外賣。 在談及是否會去超市購物時,不少消費者表示。 當消費者不再把“去超市”作為第一選擇,企業不得不支付更高的租金和勞動力成本時,利潤的下降是可以預見的。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白文熙表示,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善行業整體狀況:一是持續優化商品結構,提高商品質量,滿足消費者需求; 二是加大數位化轉型力度,提公升線上線下融合能力,抓住消費新趨勢; 三是提公升服務水平,提公升消費者購物體驗,比如最近的“胖東來”; 四是聚焦新興市場,如社群超市、生鮮超市等; 五是精細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經營效率。
2024年,這些企業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百貨和超市行業能否再次復甦,關鍵在於能否滿足消費者需求,並根據市場變化積極調整策略。 畢竟,時代的潮流是洶湧澎湃的,任何企業都難以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