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節課 1+1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大學特聘教授楊朝明:
完善政策措施,夯實國家基礎
記者 於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財富。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加強優秀中華民族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小學優秀中國傳統文化課程教材指南》等檔案的陸續出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走進校園取得了顯著成效。 教科書和教室。
如何進一步扎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楊朝明建議,在中小學考慮開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更精準地推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如果把中華文明比作一棵長生不息的大樹,那麼樹幹之所以粗壯,就是因為它的根深而結實。 楊朝明說,中華文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之一,是我們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楊朝明長期在山東曲阜生活和工作,親身經歷和參與了當地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在研究中,他發現許多傳統文化經典已經走進中小學校園,成為閱讀材料。 然而,各地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發展並不均衡,一些學校需要提高對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楊朝明建議,國家和教育部門要設立專門機構,指導優秀中國傳統文化在校園的貫徹落實,制定有利於促進和實施優秀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在學校設立專職教師和專項資金投入。
楊朝明還建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的教學要與學校全教育有機結合。 在不增加學生作業負擔的前提下,要堅持制度的完整性,不斷深入,回歸經典,發揚精髓,知識與行動相結合。
1、學思並重的原則,以文化經典、思想精髓、精神內涵、傳統美德、文化知識為主要內容,幫助學生了解中華文明,夯實民族基礎。
江蘇省南京市拉薩路小學校長閆進:
探索實踐課程,並將其融入教師和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記者 楊文義
我常常在想,這個世界上是否真的有龍。 在南京雲錦博物館展出的皇帝龍袍上,看到了一條耀眼的五爪金龍; 在南京博物院展出的瓷器和漆器上,我看到了徒手......飛龍圖案剛剛過去的寒假,江蘇省南京市拉薩路小學三(六)班學生蔡一彤在讀完《山海經》後寫下了自己的心想。
自2015年以來,拉薩路小學探索實踐“融合學習過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融入到師生的日常生活中。
在拉薩路小學,每個學期都會有乙個特別的一周,學生們會短暫地“告別”他們的學科學習,全身心地投入到綜合實踐課程中。 他們向傳統工匠“學徒”,學習製作風箏和紮染; 參觀古都金陵城牆,用腳步丈量南京; 走進博物館和古宅,沉浸在民俗......
孩子們非常喜歡它! 這種開放多樣的學習方式,對孩子們來說非常有趣。 閆瑾校長高興地介紹,“榮通課程”不僅受到學生和家長的喜愛,還獲得了2022年度全國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9年來,拉薩路小學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廣到校園的探索中,經歷了三個階段,從學生走進民俗博物館、民間藝術家教學、學校老師的協助,到民間藝術家進入校園,再到現在專家教授和學校教師共同開發課程。
這種改變並不簡單,離不開學校家庭和社群資源的全力調動。 “人們非常關心我們的孩子,願意幫助我們,這取決於我們如何充分利用這些資源。 學校的領導者應該是乙個有愛心的人,以開放學習的方式,在每一門學科中放大和利用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閆瑾說。
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在課堂上學習,更重要的是與生活、世界和社會相聯絡,在實踐中學習。 閆瑾希望未來能有更完善的頂層設計和師資培訓機制,高校、中小學一體化設計,將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整體推廣到校園內。
中國教育報, 2024-03-06, 第三版
作者:記者 於臻 楊文義.